中共官媒颂扬义和团及枫桥经验 引质疑

楼主: nanlong (懒龙)   2018-11-18 19:15:59
练到刀枪不入了?
转自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1811180180.aspx
(中央社台北18日电)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及新华社上周先后发表文章,分别赞扬毛泽东时
代监控民众的“枫桥经验”,及清末高喊“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引起部份中国民众质疑
,此举是否有“维稳”及“排外”用意。
人民日报12日头版刊登题为“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副标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
文章指出,19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今诸暨市枫桥镇)透过发动和依靠群众“
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

文章提到,人民日报记者探访“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浙江时,发现“它的内涵在新时代更
加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如今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
谐的重要法宝”。
这篇文章强调,如今浙江全省共划分了7.08万个“网格”(安全责任区),配备23.4万名
专兼职网格员,目标是“全科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集各项职责于一身
,全面取代村级的各类协辅人员。
这篇宣扬“枫桥经验”的文章一刊出,就引起部份中国民众质疑其动机。不料,新华社13
日就接着从济南发表题为“民族意识觉醒-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文章,更引起不少侧
目。
文章一开头就说,“‘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这首100多年前流传于民间
的歌谣,见证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一幕。由于外敌入侵,由民众自发形成
的义和团运动,展现了百年前中国民众团结御侮的决心”。
文章还说,“虽然义和团发起过程和组织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但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
军中所表现出来的‘互相联络、互相支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仍然体现出中
国人民在抗击外国侵略中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
页”。
由于这两篇文章均由中共一线官媒发表,不但获得中国境内各大网络平台转载,也迅速流
传到海外,引起不少人议论及质疑,中共官媒选在经济衰退民心不稳,以及美中贸易战未
见平息之时,发表这两篇文章的用意何在。
有中国网民认为,“枫桥经验”延续至今就是“朝阳群众”,以及一群专门举报网络文章
的网评员。此文的发表,不但是在肯定这种维稳模式,且象征这种模式还会继续推广,日
后中国的意见表达空间,只会被更限缩。
另有网民指出,义和团虽有爱国的名号,但骨子里却是一群“认不清世界大势”的“愚民
”。然而,100多年后的中国官媒却要颂扬这些愚民的行为,只能让人联想到“排外”,
看不出这对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有什么催化作用。(编辑:邱国强/林克伦)107111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