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zss (冲出台湾迈向全球)
2018-04-22 19:52:14中美贸易战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发酵及扩散,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临重大冲击。美国以国
内法的“301条款”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实施“精准制裁”,中国则以“对等报复”的正
当防卫方式加以有力回击,将大豆、汽车、飞机等主要进口品列入报复清单。这不是美
国第一次面临“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挑战,30年前美国曾以类似的贸易战方式逼迫日本
签下“广场协议”,同时以全面冷战方式拆解苏联,以继续维护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权
。这一次,对手换成了中国。对美国而言,中国不是昔日单纯的苏联,或者日本,更像
是二者的整合形态:既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又按照市场经济及全球化模式
发展成为全球大国。美国可以利用日本在安全与主权上的政治依赖逼其就范,可以利用
苏联在全球体系中的软实力缺陷及经济矛盾致其崩溃,但针对崛起的中国,似乎不容易
成功。
贸易战的基本背景是中国的大国崛起日益现实地威胁到了美国的全球领导权。历史学家
和国际关系学家偏好于将这种威胁格局比拟为“修昔底德陷阱”。这些年,西方社会科
学领域在中国模式解释上发展出了一系列“陷阱说”,其背后是对中国不按西方常规路
径发展的深切忧虑。历经改革40年,西方最终认定中国不可能按照西方民主模式实现体
制转型,相反,随着十九大报告及2018修宪,西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发展的自主性
与威胁性。
西方判定中国的不规则属性及其发展威胁,主要根据在于:其一,以西方理论为根据的
“中国崩溃论”一再破产,引发西方对自身理论与实力的怀疑及不安;其二,中国在政
治体制上不断发展出一种“威权法治”模式,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并轨推行,逐步凝
练出一条中国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对西方民主的核心意识形态构成挑战;其三,中国通
过“一带一路”试图建构一个与西方主导之全球经济体系平行竞争的新体系,致力于建
构一种超越西方规则体系与分工分利安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之间的世界体系
竞争已无可避免;其四,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精致模仿与技术超越,使得美国的技术优
势逐步被抵消,美国限制中国发展的“杀手?”正在失效;其五,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
顺差被归结为美国制造业衰落及就业不足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这些威胁因素在十九大之前还不能成为美国政界及社会共识的话,十九大报告以
其雄心勃勃的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规划而坐实了中国的“野心”。美国从
这些修辞华丽、语意坚定、执行力极强的政治报告论述中看到了中国的“2049”前景,
也觉察到再不全面遏制的战略后果。尽管中国以东方式智慧及机巧论述试图获得美国理
解与谅解,但美国人自我陷入了“山巅之国”的绝对历史优越感之中,无法接受一个东
方国家的决定性崛起及对全球治理权力的结构性分享。中国认为,中国的成功不代表美
国的失败,二者可以分享权力及共同服务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但美国认为中国的成功就
是美国的失败,因为美国会失去对世界的单极支配权。中国文化推崇天下主义共享伦理
,但美国无法超越二元对立的哲学困境,无法超越在西方历史中一再呈现的“修昔底德
陷阱”。
2018年注定是世界秩序变迁的关键历史年份。随着东方大国中国充分焕发其文化生机、
政治意志与民族复兴集体热情,美国若一味以旧式霸权逻辑阻碍中国发展,将会被视为
中国人民的敌人。这种集体意志不是美国推行的“泛个体主义”价值观诸如自由、民主
、人权之类可以简单消解的。从贸易战的接触战动态来看,中国国内呈现出两种声音:
其一,支持中国政府立场与民族复兴事业的爱国主义,占据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显示出
中国人的集体理性与政治成熟;其二,一部分自由主义倾向的学者及民众支持美国立场
及坚定认为中国必败,其深层逻辑在于对中国式发展道路的不认同以及对美国干预中国
改革进程的内心渴盼。美国当然特别希望激活中国“当地网络”中的反对力量以牵制中
国的反击能力,但从十九大报告及中国政治体制的控局能力来看,这种企图难以实现。
更进一步,当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日益清晰及充实,既往想当然地以“美国梦”作为
中国发展路标的思想路线显然就会陷入边缘化境地。改革40年,中共执政团体由“韬光
养晦”的不自信学习者日益转型为“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下的民族
复兴与全球治理担当者。国内意识形态格局也发生了“国家主义”转向,改革初期凝聚
起来的“泛自由主义”氛围、共识及力量正在解体。这一转型发展太快,转弯颇急,可
能使得一部分学者及民众无所适从,甚至反感抵制,但大多数民众及知识精英开始认识
及认同新体制的路线规划与正当性。中国自身的团结进步,使得美国此次贸易战制裁所
期待的内部连锁效应无法发酵及扩散。相反,美国内部由于利益纷争及矛盾重重,很可
能在贸易战过程中陷入新的危机与困境。
现在的局面是,在“对等升级”的心理预期之下,中美都没有了退路,只能硬著头皮对
抗下去。对抗由美方单方发起,其预期在于中国无法承受不断加码的威慑性制裁,最终
只能选择妥协,像当年日本一样签署一个新的“广场协议”。但美国也承受着一种特别
的风险,亦即中国有着完全独立的主权及安全体系,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
,美国只是世界经济的一个较大的、正在衰落中的市场而已,如果贸易制裁最终无果又
无以为继,美国的霸权信用将透支破产。但这是一种特别的战略欺诈,较量的就是中国
的战略定力与持续反击力,看的就是谁在最后一秒之前倒下或妥协。此次危机可与2016
年的南海仲裁案危机做个对比,经验证明中国的持续反击与权利自我维护,最终可以对
美国构成限制与约束。特朗普是个政治商人,也许会在贸易战的某个中间点寻求妥协,
但会要一个好价钱,中国的持续反击就是为了尽量压低这个最终成交价,以最大限度维
护自身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此次贸易战也是中国塑造新世界秩序的历史契机:其一,通过与美国的正当对抗,给全
世界一个正面印象,即中国坚持自由贸易、WTO规则及共享性发展伦理,破坏规则及造成
各国利益损失的麻烦制造者是美国;其二,借助贸易战契机重新布局国内产业及充实“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加快推进“非美经济共同体”的新全球化体系建构;其三,以中
国经验为基础,真正探索出一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真正解决康德提出的“永
久和平”难题,逐步超越1500年以来西方主导的“地理大发现秩序”,塑造一种陆海统
筹、南北贯通、内外协调的新世界秩序;其四,贸易战及相关的后续危机应对,正好是
对2018修宪新体制正当性的一种间接证明,也是对其实际的制度效能的一种历史检验。
总之,贸易战是对中国改革40年全体系成就与发展潜力的客观肯定,也是一种关键性的
能力检验与历史考验。这是民族复兴必须要爬过的坎和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置身
事外。贸易战还意味着被压抑数百年的“东方秩序”开始实质性复兴及引领新全球化进
程,而中国正处于这一历史大转型的枢纽位置。“新时代”是一个“大时代”,一个民
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轨推进的“新轴心时代”。贸易战是这一大时代秩序形成中
无可回避的“分娩之痛”,却也是“新生之啼”。
本文英文版原载《南华早报》
作者:田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