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独是怎样炼成的
铜锣湾书店前店长林荣基
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13909105_722454251226856_3277900632377701425_o_RITD6_9Ba2y_1200x0.png
8月5日,民族党添马公园集会现场。摄:朝云
初入书行到台湾出差,当时那边已解严,许多政党相继出现,目时香港的情况,有些像台
湾当年。那时冒起最快的,算是民进党。我对台湾不太了解,后来接触多了,酬酢闲谈间
,才稍为留意起来。一次在北投晚饭泡温泉,跟当地同行谈起,我见台大 (公馆) 书店卖
大陆书,重庆南路的小摊贩亦摆通街。大陆书有市场吗?我问,有些怀疑。那时台湾还富
裕。先不说残体字,大陆书纸质粗糙、钉装印刷跟台版差一大截,同一种书,大陆版天气
潮湿会生蠧虫,稍为晓得的香港人多不会买,更不要说较香港富裕的台湾人。两个台商先
后没到水里去,一个冒出头来,带着闽南口音,笑了笑,那要由市场决定了,而且台湾
(1987年)解严之前,经已半公开卖,说完又没到水里去。我看着屋顶纵横交错的木桁,
接榫严密,日本人办事一丝不苟的作风表露无遗。那时我才知道,就像葡萄牙人以前偷偷
登陆当地的红毛城,三通未实行,大陆书原来早已悄悄上岸。
没几年台湾大选,目睹一个国民党书商,居然投票给民进党。国民党一向对台农不薄,那
书商老家在新竹,有些田地,搞新竹科技园花费大笔赔偿征用土地,他用钱在市区买了好
些房产,用来收租帮补出版。他是小店,但名气大,专出台湾研究,属于地道冷门书,好
书不好卖,不要说赚不多,大部份更亏本。然而他不计较。也许他太爱台湾了,为了出一
本台湾古地图,多次来港搜集。我见过他高价购买一页旧地图 — 的的确确是一页,不是
一张。那是一本外文绝版书,栽下来的细32开纸。我问几多钱?二千五。吓一跳,那等于
现在港币一万多。我仔细看,不晓得有多重要。我不过是一般书商。后来转营书店,那边
还保持联络,年中出差聚旧,每每说到台湾时,多主张独立。那时香港离97 尚有几年,
大陆外交处处打压台湾,我像多数港人无法感受,只觉得要求独立,有些费解,也不大认
同,台湾毕竟是中国地方,分离总是不好的。我提出异议,他们就简单举出例子,美国不
就是脱离英国独立吗?我自然无可辩驳,不知道自己侷限在哪里。
此后我开始关注台湾,而大陆改革开放,政制没有多大转变,89年六四后前景更不容乐观
,加上转做书店,看书比以前多。我还记得86年入职中华书局,在仓底发现一本75年初版
,黑皮精装《万历十五年》,喜出望外之余,一口气读几遍。我早闻此书,但一直无缘涉
猎。我想知道的,不但是黄仁宇用别开生面的小说手法写中国历史,我想更多了解的,是
从这书究竟可以窥探出中国多少未来。
《万历十五年》即明末1587年。为什么谈中国历史,只到明朝而不及清朝呢?黄仁宇的见
解是,因为中国历史到明朝还是个封闭系统,清朝才跟世界接轨,所以论述中国历史只宜
到明朝。而到了清朝,中国才正式进入世界历史范畴,因此审视中国末来,必须站在世界
大历史角度看。仅仅一部《万历十五年》,当然无法一窥堂奥。从他后来的论著中,大约
可归纳为几方面。一个是阐明了欧洲法治社会,缘于十五六世纪地中海贸易,通过商业合
约法制定,从民主到人权法确立,最后奠定法治社会基础。黄仁宇从这点推论出,中国亦
会同样走向。他提出现代中国先要把握数目字管理。什么叫数目字管理?说白了即是商业
管理,黄仁宇当时已看出中国必将开放,而商业现代化必须运用数目字,小至个体生产订
单,大至金融贸易股票线性图都是。
现在回头看二三十年发展,中国看起来确像现代国家,黄仁宇似乎说对了。但有两点没有
提,一个是谁在管理,另一个是大陆仍是一党专政。这两点其实是二如一。如果是法治社
会,实行选举投票,出现政党轮替,就会是国家管理,而不会是一党独大、党国不分。何
惜黄仁宇写完《黄河青山》已然去世,大历史留下这两点没有解决。
我就像许多关心中国的人,试图从故纸堆中寻找答案。这当然白费气力。当你读完整套资
治通鉴又如何?司马光不过是写给帝王看,那怕让你读完廿五史,又未必可靠,中国的所
谓正史,通统是官修,从来都是胜利者之言。孟子早已看出端倪︰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些年我一直留意现代学者这方面的探求,直到几年前发现李劼的《中国文化冷风景》,
读了大半年,反复思考,才恍然大悟。如果说黄仁宇的大历史还有不足之处,那应该是欠
缺了从文化层面上论述中国。正因为这点欠缺,致使他的探讨不够深入。
我想,《中国文化冷风景》最重要的,不仅是指出何谓中国传统文化﹔每当我们谈到中国
文化,往往以儒家为代表,实际上中国文化何止孔孟荀,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庄子呢?这些
文化思想被历朝历代排挤,结果失去应有的代表性,甚至后来被扭曲,加上农业经济,人
人只能抵头看着眼前一亩三分地,思维习惯了形而下,原本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被改造成
像儒家那种君臣父子,自上而下统治的实用学,于是老子变成黄大仙,印度佛教本来形而
上,结果衍生了小乘佛教的自求多福,更不要说司马迁把老子跟韩非子刻意混淆,变成帝
王的谋略术﹔兼且作者对诸子百家几乎无不精通,像剥笋般层层细述各家学说及其区别,
让人见识到中国文化的真正底蕴。
当然还不止于此。李劼最利害的地方,倘若肯花时间细读,让你不辨自明,大陆为何仍是
一党专政,实源于中国的所谓传统文化。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有教无类,单单这二句就叫
你俯首称臣﹔等级不可以踰越,所有人都能教育成奴才与顺民。可笑的是,还有大学标榜
这种思想,在一个多元化自由的香港社会,仍然是这样。大陆更不必提了。何况批判儒家
也不始于今,五四时就想打倒孔家店,结果成不了气候,不了了之。犹如一群有汗出,冇
粮出的地盆散工,去追讨欠薪,公司找对了,却找错老板,当然追讨不成。人人以为孔家
店是孔夫子开的。原来大缪不然。李劼指出孔家店贩卖的货色,出于周公建制,禁固中国
人的思想,早在周朝就实行,孔夫子不过是打工,推销员罢了。实行建制统一,顺理成章
要思想划一,最后就是不得有异见。中国人的思维,被规限在一套模式下︰思想自由抵触
了统一,你赞成统一就要放弃自由思想。
明白了这种互为因果,我开始理解台湾人为什么倾向独立。
这几年香港有所谓大中华胶,试图用和平理性去改变中国,我想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个靠
暴力夺取的政权,怎么可能会和平理性呢?他们只会担心同样被暴力推翻。正如历代王朝
,只可以用专政维持统治。倘若出现治安不靖,经济不振,贪官太多,确实管治不了,民
怨沸腾,至多也不过像历代王朝,提倡一下修身齐家﹔明知儒家治不了国,用来安抚顺民
也好。我认同李劼的观点,要改变中国,非得从文化着手不可。否则,那怕有一天大陆政
权被推翻,新上台的依旧专政、同样暴力。
当然从文化上改变中国,谈何容易,非得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努力不行﹔既然目前改变
不了,大陆处处黑手管治香港 ( 国民教育、政改难产、金钟事件、铜锣湾书店事件、选
举确认书 ),违反了承诺,破坏一国两制,香港人像台湾那样,开始寻求和平自决,也就
理所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香港根本不能跟台湾比,人家除了地缘因素,隔开台湾海峡
,又是个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实体,香港这些都缺乏。这无疑是事实。我只能够对争取和
平自决的朋友们,特别年青人说︰信先于望,望先于爱。
林荣基 2016年8月12日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8%AF%E7%8D%A8%E6%98%AF%E6%80%8E%E6%A8%A3%E7%85%89%E6%88%90%E7%9A%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