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ett (Vett)
2016-03-10 16:48:56毛泽东同志一生坚持“有事多和群众商量”,始终和普通群众
心意相通。1941年春节的前一天,他早早地来到枣园乡政府,
一是给乡亲们拜年,二是征求乡亲们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他
诚恳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
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
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
”
商量出共识,商量出团结,商量出感情。商量的过程,就是一
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
过程,也是一个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
说:“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
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
真谛。”
不沟通就可能不畅通,不知情就难免不领情。当今中国,利益
更加多元,观念更加多样,思想更加多变,群众的民主诉求更
加强烈。我不问你不说,就是距离﹔我问了你不说,就有隔阂
。有些事初衷上是好的,最终却“剃头担子一头热”﹔有些事
程序上是全的,最终却“沙滩流水不到头”﹔有些事理论上是
对的,最终却“知音少,弦断无人听”。如果能够尊重民意、
善待民意,有事早商量、多商量,就不难把好事办实,把实事
办好,就会提高自己有事不慌的实力、遇事不怕的定力、做事
不乱的能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商
量,可以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以民意的广度提高决策的准度
。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而群众的智慧则“不竭如江河
”。彭真同志生前常说,决定问题,要“八面树敌”,就是注
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研究各种不同意见是否有道理,
有哪些好的、有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决定,才能立于不败之
地。
无论是最高议事殿堂里的参政议政,还是基层议事会、圆桌问
政会里的讨论争论,都是通过协商民主寻求最大的共识度、最
大的凝聚力,尽可能地减少盲目决策、随意决策和错误决策。
然而,有的领导怕掉架子,不愿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有的怕丢
面子,不愿听群众的逆耳之言﹔还有的怕出乱子,不愿让群众
知道太多的信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商量是一种姿态,不
是“替民作主”而是“让民作主”﹔商量是一种心态,不是居
高临下,而是平等相待﹔商量是一种常态,不是一时兴起,而
是常为常新。
有事商量著办,基础在商量,关键在办事。为什么有的单位和
领导,座谈会、听証会开了不少,批评的意见、质疑的声音听
了不少,可真正干起来,还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从“办成事”的角度积极协商,这样的
“商量”只会“凉”了群众的心。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
肩负著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神圣使命,正齐心协力把“有事
商量著办”付诸行动。我们希望,每一件议案、提案都能掷地
有声,每一份诉求、关怀都能回声嘹亮。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03日 04 版)
====
这就是上篇提到的部分
目前两会进行到今日 并无其他剧烈左转的讯息出现!
任志强3/8的任小米微博也发了新博
声讨任志强应该已告一段落
估计刘云山被双规的日子也开始倒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