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北京“宣传员”Twitter遭封号

楼主: esolve (nobbb)   2014-07-23 22:31:07
http://forum.dwnews.com/threadshow.php?tid=1215771
《纽约时报》22日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共用虚假的twitter账号进行“舆论渗透”,正面宣传其在新疆和西藏的政策。报导含沙射影的指出这些虚假账号是北京的“宣传员”,是中共颇有争议的少数民族政策的支持者。目前,Tom Hugo、Lidia May等报导中涉及的虚假账号,以及其他几个疑似“北京宣传员”的账号已被暂停。
纽时在报导中引用了“自由西藏”媒体主任阿里斯泰尔·柯里(Alistair Currie)的观点,“涉及西藏的时候,中国做什么都不令人意外,但这次似乎是新现象” 。并认为中共创建它们的目的是传播中国在多个争议话题上的观点。批评道“这是一种阴险的行径,为的是在西藏议题上改变舆论,搅混水。”
而不久之前,西方指责中共少数民族政策的主角还是新疆。 7月初西方媒体报导,新疆多个政府机关在网站上发布通知,禁止公务员及教师在伊斯兰斋月期间封斋。并援引维吾尔族人权人士观点,称官方禁止封斋的强制措施是对维吾尔人信仰的限制,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如果再将时间点前移,在大陆范围内被新疆暴恐袭击的阴影笼罩的形势下,西方媒体对中共打压维族人的指责声则是更显高涨。
西方媒体谈论的是中共的民族政策,实质上敲打的是中国的人权问题,隐身在其中的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普世价值”。巧合的是,中共中组部刚刚发布文件,禁止官员做西方普世价值的“应声虫”,紧跟其后,纽时发文指向中共的“舆论渗透”。二者在时间上的微妙衔接,再经过舆论场的发酵,纽时的文章被外界视为是西方舆论对中组部规范官员意识形态的反击。
在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垒上,西方的处理方式更显技术性。不像中共中宣部、中组部牵头、党媒喉舌亮剑这样“树大招风”的对阵方式。西方阵营在观点的表述上更加留有回旋余地。以纽时的这篇文章为例,“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表明中国政府与这些假账号有关,但其内容和广度意味着国家部门牵涉其中”。纽时没有盖棺定论,却丝毫没有磨损观点的尖锐指向。
不过,处理手法的委婉并不能掩盖西方媒体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延续著“傲慢与偏见”的惯用套路。推特上西方舆论对此事件呈现点赞之象,“我们不想看到垃圾”“谢谢纽时封杀Tom Hugo”“中共的宣传不透明”……中共在舆论中俨然成为幕后的指使者,“北京宣传员”在推特上发布的信息并不是大陆的实际情况,而是中共用来建立正面形象的宣传攻势。
然而,现实或许是部分西方舆论陷入“为指责而指责”的怪圈,没有过多探究多种可能性。正如舆情观察人士所认为的,部分西方舆论,基于利益的需要,有选择的在看待中国,甚至坚持冷战思维,敌视中国。在他们眼中,中国俨然是专权专制、腐败丛生、道德沦陷、环境恶化的“大本营”。以此为前提,得出任何负面结论都可能是“理所应当”的。
实质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击行为”并非是西方的专利,中共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同样是“积极备战”。今年4月,党媒《人民日报》指责西方进行“舆论渗透”,在其实名认证的推特账号(@PDChina)中发布通告,指责账号名为@relevantorgans(有关部门)故意制造其与中国官员或《人民日报》有关联的假象,发布消息讽刺中国政府及官方媒体。
此外,《西方势力借NGO向中国渗透》的文章也曾一度登上大陆主流媒体的要闻版面。该文章指出,西方通过控制NGO进行“舆论渗透”,以新闻自由为幌子不断施压中国放开媒体管制。更指责BBC、CNN等西方主流媒体充当急先锋。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5月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存奎的一篇专访,似乎也在为此进行背书。文章指出,少数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给中国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以提供资金为“诱饵”吸进民间组织,个人为其工作。有的以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学者访问为由,推广所谓'公民意识'教育,还有以扶贫助学、'维权'救助为借口,进行渗透活动。
事实上,中国这位“进击的巨人”表现出对“舆论渗透”乃至“意识形态渗透”的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攻防之势。指挥官方喉舌及官方学者掀起“反宪政”“反普世价值”的论战,同时中共的超级架构国安委也在积极“守门”,成立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境外的NG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