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一位陆生眼中的台湾:全岛没有一所抗日

楼主: MAHONE21 (GUGU)   2014-07-01 18:01:00
邵庆龙 四川大学
  导读:可是为什么全岛没有一所抗日纪念馆呢?难道日本人对台湾的伤害比国民党
小吗?”回答往往是日本在台湾进行了现代化建设,我反问之:“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台
湾的物资进行侵略战争,挤奶必须要肥牛的。而国民党可是带领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
’之首,这些功绩可毫不逊色于日本。”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沉默或不置可否,一位台
湾同学更是坦言,“或许台湾人受到日本人的思想同化了”。
  生命是如此的奇妙,会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从未想过会来到祖国的宝岛游学,但
机缘巧合,成为川大赴台交流学习的九人之一。来台数月时间,会刻意地观察、体味台
湾,以便客观全面的了解台湾,记之,以述其概。
  一、印象台湾
  台湾的初始印象,来源于台商的阔绰和媒体的传播,隐约中把这个小岛想象成一个
政坛混乱的富庶之地,又因为两岸特殊的历史渊源,萌生了许多迫不及待探寻的欲望。
由上海而香港、由香港而高雄,在飞机上看着窗外一层层的白云从眼前掠过,突然想起
了韩寒访台时所说的:“台湾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那会是怎样一个地方
呢?
  当飞机越过深蓝色的海,终于靠近了陆地,我趴在窗边努力的眺望,渴望看到我想
象中的高雄——沿着海岸线蜿蜒的高速公路、擎天的高楼,还有在海港里骄傲地鸣笛起
航的游轮。可是,我看到的,却是一片毫无生机的黄土地,几座红瓦砖房散布其间,突
兀而零落。飞机停在高雄机场,与刚刚离开的上海浦东机场和香港机场相比,寒酸破旧
许多。我拎着行李走出机场,一股热浪迎面袭来,耀眼的阳光笼罩着空荡荡的大街,闷
的令人窒息。
景点是被金钱异化的地方,普通的街头巷尾才能品出真正的台湾。由于经济的停滞
,台湾没有很多现代化的发展,却更多地保留了上世纪末的风味。台北没有多少高楼大
厦,主干街道旁就是空荡荡的小巷,垃圾堆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少见富丽堂皇的商场
,超市几乎只有小小的SEVEN和全家,里面摆着琳瑯满目的西式面包和牛奶,却找不到一
份中式餐点;商店外是一条狭窄的走廊,透过商店厚重木门的玻璃橱窗,仿佛窥见了老
上海滩的踪影。高雄则是另一番景象,街道旁外凸的招牌上写着“正字”,而不是台湾
人不屑一顾的简体字;马路上鲜见自行车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呼啸而过的机车
;戴着防止病菌的口罩已成为一种习俗,甚至是一种服饰的点缀;路边的小吃店铺随处
可见,很简单也很干净;女孩子钟爱的服饰店和化妆品店往往精致小巧,店主热情而礼
貌,不会因为只看不买而使脸色;扶梯上人们会自觉地站在右边,把左边留下来给有急
事的人走,电梯里的按钮旁会加上盲文,人性化关怀由此可见一斑。夜市是台湾独有的
文化,白天还是车水马龙的大街,晚上六点路口一封,摇身一变成了熙熙攘攘的集市,
除了担仔面、卤肉饭、蚵仔煎、烤虾和各种海鲜,你甚至找得到变味的四川火锅和兰州
拉面。但令人惊诧的不止于此,在狭窄而喧闹的街道上,你不会感觉到人挤人的尴尬,
因为所有逆向而行的人都会自觉地分开两边,排队而行,甚至在转弯时都会自觉地排队
!这让不管在走路上还是生活上都惯于“见缝插针”的陆生和陆客们感慨良多,或许这
也是台湾社会秩序和公民素养的一个侧面吧。
  二、亚细亚的孤岛
  作家吴浊流曾写过一本盛行一时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描述了日据时期如弃儿
般的台湾。而如今,台湾则更像是一个孤岛,她的孤独,不是源自于地理位置,而是人
的心灵。相对于政治变迁和国际要闻,他们更在乎身边的生活。台湾的主流报刊,几十
个版面中只有五、六个是两岸关系和海外议题,其余都被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以及铺天
盖地的广告所占据。当我问台湾同学哪些报纸在台湾最受欢迎时,他说不如看《苹果日
报》吧,里面没有政治,娱乐新闻很多的。台湾的脸书(facebook)里都是个人的琐事
和照片,而大陆的人人网则包含了海量的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到朋友的最新动态,找到
雅思、托福资料,查阅各种原创的评论性文章,甚至还可以开“小站”——国际关系、
文学、艺术、摄影······引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台湾同学生活悠闲许多
,你要是问起哪里好玩,他们会如数家珍;若是聊起国际新闻,则是一脸的茫然。除了
网络,图书馆是了解世界的另一个窗口,大陆的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为占位置而发生
口角的事时有耳闻,而台湾的大学图书馆往往是个冷冷清清的地方,它对某些同学来说
是打盹的最佳去处,因为安静又凉快(有空调)。曾经去过台湾中山大学,奢华的十层
高的图书馆竟然“人迹罕至”,有几层是空的,有人的也只是稀稀落落的几个。看着丰
富的藏书和先进的图书设备空闲在那,真是有暴殄天物之感!台湾当年“亚洲四小龙”
之首的勤奋与活力哪里去了?
  大陆与外部有着交流的不便,却有很多人想出去一探究竟;台湾与外界有着畅通的
连结,但很少有人愿意探索,由此引发不少可笑的误解:公交司机以为大陆没有屈臣氏
,售货员认为大陆人都是随地吐痰和不守诚信的,老师会以为大陆人当兵还要看出身。
一次和浙江理工大学来台开会的教授聊天,他说抽空逛了一下高雄市区,实在觉得和想
象的相差甚远,可司机还骄傲的问他高雄怎么样,他只好谦虚的说:“和杭州差不多吧
。”司机很惊讶,默不作声。那位教授说,其实我想说高雄实在比不上杭州,可以念及
台湾同胞的感情,怕他接受不了,只好说假话。事实上,这种对于大陆的虚幻的优越感
普遍存在于很多台湾人心中,几十年的意识形态教育在他们心中扎根,偏见的观念直接
导向负面的看法,再加上与外部讯息的隔离,凭空的想象就无可避免的成了自然而然的
“事实”。
  三、历史的沉淀
  台湾现今的发展,多亏了历史的沉淀。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台湾便出现了清朝最早
的点报业、新式邮票和最早投产的新式煤矿。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岛后,开
始改造这个“化外之地”:改善卫生习惯,断了鸦片,松了小脚,剪了辫子。除此之外
,对于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两项投资,就是教育和基建。日本殖民时代,整个台湾只有一
所“台北帝国大学”(即现今的台湾大学),是专门为在台日本人设立的,因此台湾学
生的比例仅十分之一不到,而且主要集中在医学与农科,法律、政治等应用于统治管理
的学科是决然不许台湾人学习的。固然如此,适龄的台湾孩子还是可以完成基础的义务
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当时的大陆,还是一个硝烟弥漫的主战
区,教育在战火的硝烟中茍延残喘。基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尤其是交通。在1945年台
湾光复时,铁路密度远高于大陆,航运港口有基隆、高雄、花莲、苏澳等港口,台中港
也在建设之中,当时的高雄港月吞吐量已达20万吨,为八九十年代成为世界第四大港口
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日本构筑较为完善的教育和基建推动台湾的发展,使其成为“帝国
宝库”,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战略物资,维持着“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虽然有着“
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战略导向,台湾的发展受制于日本的桎梏,但这也间接的保护
了台湾免受战争的摧残,在二战中只受到很小的破坏。这些历史的沉淀支撑著台湾步入
二战后的经济发展的辉煌,但也成了一个摆脱不掉的包袱,让台湾不得不负重前行。
  台湾人认为他们近四百年的历史是一部被外来政权不断统治的历史,西班牙人、荷
兰人、郑成功、满清、日本人和后来的国民党,特殊的历史让台湾缺乏民族意识和清晰
的身份认同,这是政坛乱象和经济停滞的根源。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抑或两者都是?
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抑或原住民?是偏绿还是偏蓝,抑或中间派?当一个个的疑问无
法达成社会层面上的统一时,分裂成为必然,这点在政界尤为明显。一位台湾老师曾在
我面前直言不讳的说,他只会投票给符合自己阶层利益的候选人;原住民召开研讨会斥
责汉人对他们的不公,却从不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难处;大街上游行的群众也
只是集团利益的诉求者,是否会更多的伤害社会整体福利,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民众以骂政府,呛官员为荣,体验著“人民头家”的快感,而政府则被民意绑架,议
而不决、效率低下。这些社会异象体现著“台式民主”的悲哀:台湾依政治统独立场区
隔两党政治,而西方则是依经济的左右价值区隔两党政治。后者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发挥一定均衡和促进作用,但是,台湾的两党政治除了用统独意识形态对立的心态丑化
对方,累积社会的仇恨,就是内耗,几乎没有正面积极的功能。如鬼魂般萦绕在台湾人
心头的“二二八”事件,被刻意过分的渲染而成了政党攻伐的利器,事实却被抛在一边
,无人问津。当学生指著“教育部长”的鼻子骂他“伪善”、“装死”时,当台湾清华
大学的博士开厂制毒、危害社会时,当台铁高层爆发严重贪腐弊案时,当劳保基金濒临
破产时,当台资回流却遭遇政策瓶颈时,台湾当重新梳理历史的脉络,躬身自省了。我
曾经多次问过不同年龄阶层和职业背景的台湾人同一个问题:“台湾到处在宣传国民党
在“二二八”事件中对台湾人的迫害,可是为什么全岛没有一所抗日纪念馆呢?难道日
本人对台湾的伤害比国民党小吗?”回答往往是日本在台湾进行了现代化建设,我反问
之:“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台湾的物资进行侵略战争,挤奶必须要肥牛的。而国民党可是
带领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这些功绩可毫不逊色于日本。”我得到的回答往往
是沉默或不置可否,一位台湾同学更是坦言,“或许台湾人受到日本人的思想同化了”
。曾有一位台湾人写了一本书,叫《成为日本人》,描述了日本殖民时期台湾人的内心
挣扎,挣扎是否该成为日本人。台湾要重振,首先要肃清历史,认清自己,达成共识,
扔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摆脱现在的困境。
  四、信仰
  台湾最宏伟奢华的建筑不是政府大楼,也非大学校园,而是寺庙。台湾香火的旺盛
不亲身体会是无法想象的。在台湾新近评定的12个最热门景点中,有4家都是寺庙,占了
三分之一。小小的台湾岛汇集了四大佛教名山(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禅寺和慈济会)
,成为海内外善男信女的朝圣之地。曾参加过佛光山的万缘水陆法会,雄狮和白象的雕
像分立门前,庄严而肃穆。金碧辉煌的大堂里有星巴克和各式餐点,以及旅游纪念品。
穿过大堂就是开阔的平地,几十间展览厅整齐的一字排开,每间都有佛法的宣传和免费
的3D电影,不停的播放著星云法师的“一笔字”和释迦摩尼的传奇,尽头是宽阔的广场
,印度式的白色佛塔令人敬畏的耸立其间。很难想象这样浩大的工程全部由海内外的佛
教徒捐赠所建,每天迎接着各地的香客,有的是父母领着孩子、有的是牵手相伴的情侣
,有的是海外的旅游团,还有的是儿女推著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合十不停颤抖的干枯的
双手,朝向佛陀虔诚的参拜,口中念念有词。天黑时我才离开,一个中年妇女慌忙的走
进广场,毫不在意脚下的泥土,跪在上面就叩头。我怕惊扰到她,远远的站在一边,感
受着祥和与信仰。
  台湾是个充满信仰的社会,不止在寺庙里。捷运站里有免费的书刊杂志,很多是文
学名著而非致富经之类的杂书,可以拿到车厢里看,到了终点站再还回,若是在大陆恐
怕很多书已不知去向。犹记得台北车站大厅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名女子站在原
地目不转睛的看着一本书,我站在一边远远地看着她,久久不愿离开,感觉如玉女般圣
洁。高雄的美丽岛捷运站经常举办小学生乐团演奏和艺人的钢琴独奏,人来人往却并不
嘈杂,在丝丝入扣的乐曲声中,我听到了一种信仰,品到了一种文化。大陆缺乏的不是
经济数据,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信仰。没有信仰,我们将失去自我,又如何让台湾人信
服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