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议] 美国不会支持台独

楼主: yqhyou (友善国际)   2014-05-31 09:20:18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zfq08/2008-12/05/content_169071
69.htm
壮族的前身:百越
百越又称为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文献
上也称之为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
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
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
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
、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
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
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
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
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
”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
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战国以前,
《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许慎《?文
解字》?:“闽,东南越,蛇种”。《汉书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
谏伐闽越书?:“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
,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
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
、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
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
“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里”、“九菌”
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
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里、海癸、九
菌、 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
、《壮族通史》 )
现在居住在中国南方属于壮侗语系和苗瑶语系的各个民族,不论是在语言上,或者是在
文化习俗上,都与古代的百越族有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此外,也有某些学者认为,在
现今中南半岛的一些民族,比如?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京族和
芒族、甚至属于南岛民族的台湾原住民,也都和百越族有相当程度的密切关联。
百越起源
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早在商、 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
称东南方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生活在现今中国的东南及南部地区(王
东 2003,3)。根据目前考古学的证据,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很可
能就是古越族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是当时
世界发现最早的稻作文化,后来在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和长江中游流域的
彭头山遗址等地发现了更早的稻作文化。此外,现在的考古学家也普遍认为,广泛分布
于中国南方各地的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创造出来
的。最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这种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在时间
上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商周秦汉时期,在空间上则遍布于
中国东南地区及岭南一带(王东 2003,3)。
百越历史
和“古越族”相关的最早文字记录涉及“于越”,于越是春秋时期之越国的前身,最早
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虽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但至少曾经北上当周成王的宾客。
该国传至勾践 (500 B.C.)的时候,他试着向北扩张,曾经沿着江苏的海岸北上胶州湾。
古越族和汉族早期的关系主要在贸易,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
奢侈品,以交换北方的丝帛和手工?品(钟伦纳 2004)。
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
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请参见“勾践”条目;陈国强 200
0)。有学者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描述,认为越族是夏禹的后代。不过,研
究百越族的中国学者宋蜀华认为:“勾践的祖父夫镡以上至夏少康庶子无余,世系不清
楚;夏少康经商至周敬王共60余代,两者世系相差近1000年,把越王勾践?成是夏少康的
后裔,实难信服”(引自龚佩华 nd)。此外,宋蜀华也认为夏文化和越文化截然不同,
因为:“夏人活动地区从未发现过‘印纹陶文化’,而‘印纹陶’流行地区也从未发现
过‘二里头文化’”(引自龚佩华 nd)。
西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
,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
谓。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以外?还有“扬越”的名称?即扬州地区的越族。扬
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
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王东 2003,3;陈国强 2000)。
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
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至迟在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
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东瓯在现
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后来又发展到
广西以及以南地区?西瓯则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雒)越主要
分布在现今的越南北部。这些部分都形成了当时该地的政治中心,比如?闽越第一代君主
无诸、东海第一代君主驺摇、以及南越王赵佗,都曾经叱吒风云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陈
国强 2000)。
越族所建立的这些政治中心,后来都被汉武帝征服,改为汉朝的郡县。此后,百越这个
名称就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见(陈国强 2000)。
百越文化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百越语为黏着型,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
,故百越语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如爱为“怜职”,热为“煦虾”。有人认为越
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
百越族的生活、风俗习惯也有特点,主要是?凿齿; 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多食海?;巢
居;善使舟及水战;以及善铸铜器,如青铜剑、铜铎(大铃)等。
虽然在今天已经找不到一个名字叫做“百越族”的民族或族群,不过,百越文化事实上
却透过种种不同的方式,在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里面留下了种种痕迹。以下是一些比较
值得加以探讨的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