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返校》以白色恐怖为背景的恐怖片

楼主: geniusleuth (Hope Brings Opportunity)   2019-10-15 23:50:22
原文发表网址(附相关资讯超连结和电影&电玩预告片)
https://crimenigma.pixnet.net/blog/post/35624221
即便很久没打电玩了,大约超过二十年没碰电玩吧(如果脸书小游戏不算进去的话),
但对于《返校》这款台制恐怖冒险解谜游戏还是略有所闻,因为在游戏刚推出的时候,
造成了一阵风潮,那段期间我在网络上不时听到有人在讨论《返校》。
虽然我是推理迷,但我却对所谓的解谜类型电玩兴趣缺缺,因为根据我二十年前的认知
,解谜类型的电玩游戏侷限性太大(现在也许有改进了?),与游戏中角色的对话几乎
都是固定,玩家所能做的往往只是去翻找物品,解谜不至于会太难,挑战性不高。相较
于动作射击电玩游戏,解谜电玩游戏参与度明显较低。(题外话,近年AI研发达到一定
程度,未来说不定解谜类型电玩可能有突破性的发展,也许玩家可以“任意”向电玩中
的脚色提问来获得线索)
而这类解谜类型的电玩游戏通常会参杂恐怖惊悚的元素,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款解谜
电玩游戏《D之食卓》似乎就是如此,而《返校》也是类似的作法,只不过背景题材是
台湾人看似熟悉却又因年代久远而感到陌生的“白色恐怖”。
剧情描述,在“保密防谍、人人有责”的戒严时代,翠华中学有一群师生组成了读书会
,里头的学生平时会阅读著由老师推荐的禁书;某天下雨的夜晚,非读书会成员的一位
女学生方芮欣在教室里醒过来,发现学校似乎变了个样,且对外交通都被洪水冲断,无
法离开学校的方芮欣与读书会成员之一的学弟魏仲庭一同在校内探索,试图解开所有的
谜团……
《返校》电影版整体堪称水准之作,节奏和气氛皆属上乘,想要对“白色恐怖”的控诉
力道也相当直接不隐讳,然而,整体剧情却显得有些零碎,剧中几个人物的背景没有交
代得很完整──这样的感想应该算是跟我个人的预期有落差。
由于我没玩过《返校》游戏,光看电影预告,我以为《返校》电影应该是“带有恐怖元
素的剧情片”,但看完电影后,我个人认定《返校》电影是一部“以白色恐怖为背景的
恐怖片”──没有谁优谁劣,单纯是我个人的偏好,我希望《返校》的讯息量可以再大
一些。(是说,电影预告片没将某些特效剪进去,是否也是片商刻意制造出的讯息,想
要让观众预期这片非恐怖片,以利票房?)
此外,我后来看了《返校》游戏版的预告,赫然发现里头有几幕的分镜跟电影版很相似
(比方说开枪),而维基百科里的资讯也透露出电影的剧情走向跟电玩原作很雷同,同
样都以“方芮欣和魏仲庭两人在深夜的学校里探索找真相”为故事线主轴。
当然,《返校》是改编作,自然没有抄袭问题,我只是担心这样的改编会不会无法满足
玩过游戏的玩家。(先前提到“剧情过于零碎”的缺点,我在想:电影会不会是沿袭电
玩游戏中的解谜模式,才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也许日后会找游戏来玩,以验证我的
观影心得)
至于电影的主题“白色恐怖”,我个人是没有直接接触体验到,听闻过的相关资讯都是
来自于书籍、戏剧和网络,比我还年轻的世代自然也更不可能体验到,然而,戒严时期
的“白色恐怖”在解严后依旧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举个例子,有在观察台湾选举的人应该知道:十多年前的民调资讯很常出现很严重的误
差,民进党的支持度很容易会被低估,亦即民进党的得票数往往会高于民调测出的结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推测很可能是一些历经“白色恐怖”的民众接到民调电话
,由于心中依旧住着个小警总,他们还记得(或是怕到想起)“白色恐怖”带给他们的
创伤,才会对着电话彼端那位看不到容貌的调查员隐藏自己的政治倾向。(不过这种现
象已经很少发生了,近几年的民调已经越来越准)
虽然我个人不爱恐怖片,但我不爱恐怖片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恐怖片都没啥内容,剧情
也老套没新意,只能靠着血腥和恐怖气氛来撑场面;《返校》则没有这种缺点,深度和
新意都远远超过我曾看过的恐怖片(以剧情片的标准来看,《返校》讯息量偏低,但以
恐怖片的标准来看,《返校》讯息量偏高),不爱看恐怖片的我难得可以给出高评价。
很高兴能看到台湾能够拍出这种改编电影,也期待赤烛公司另一个话题性更高的恐怖解
谜游戏《还愿》在未来能搬上大银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