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英国国球:板球运动 其争也君子 以智取胜

楼主: cusk (翟奻)   2010-08-26 11:52:15
洪孟祺/专题报导
人说:“台湾的国球是棒球。”而崇尚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则是将“板球(Cricket)”奉
为国球。一般人对板球的印象停留在“类似棒球”,事实上恰好相反,板球是棒球的老祖
宗,早在15世纪就已经成为大英国协最受欢迎的运动。板球与英格兰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并随着“日不落国”传播至世界各大洲。
美国人发明的棒球起源于英国的板球,18世纪末叶,英国移民潮将板球运动带进美洲新大
陆。19世纪初,纽约地区的板球爱好者才以板球比赛做为基础,设计出与现代棒球相似的
游戏,再经过多年演变,成为今日所见到的棒球运动。
板球玩法其实不复杂,但是比赛规则如果详列还是可以写上10多页,而且还有众多的球场
礼仪,因为这项运动是源自于“绅士风”盛行的英国。在18世纪的英国乡间,当时并无正
式球场,绅士喜爱在平整的草地上打板球,赛后再走到附近的小酒吧切磋技艺,增进友谊
,每个环节都显见彬彬有礼的绅士文化。
 球迷进场观看比赛,一入球场大门一定要脱帽,以示对球员、裁判和其他观众的敬意。
比赛过程即使再怎么紧张、激烈,观众也只能温文儒雅地鼓掌,轻言细语地评论,连加油
喝彩声也要求整齐一致。这点与棒球场上的观众加油文化大相迳庭,也和恶名满贯的英国
足球迷流氓形成鲜明对比。
板球员在比赛过程中虽然拚命想为球队争取胜利,但是对待敌队球员却展现君子风度,双
方如果发生冲突,往往由其中一方先开个玩笑,让比赛又恢复平和宁静。此外,上场球员
必须穿戴整齐,衣着统一。近百年来,板球员正式服装一直是白鞋、长裤、白衬衣外加薄
毛衣,几乎毫无变化。也因为这数百年积累下来的繁文缛节及规矩,才使得板球运动特别
具有英国绅士特色。
在英国,板球俱乐部理事会的成员大多是55岁以上的男性,观念非常保守,一味地强调尊
重传统。而且英国的板球俱乐部不论规模大小,一直遵守着长达数百年的老传统:“板球
不欢迎女人。”过去被喻为“板球女王”的巴莉,曾向著名的博恩板球俱乐部申请加入,
却遗憾地被断然拒绝,就是这个原因。
板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板球运动的起源可追溯到13、14世纪的英格兰中部,当地人将“俱乐部球(Club Ball)
”及“凳子球(Stool Ball)”两种性质相似的运动合而为一,并且选用木板来击球,最
后演变成今日我们所见到的板球。
 根据史料记载,板球早在14、15世纪就在英国盛行,并随着英国移民美洲新大陆而传到
美国东北部各地,也因为大英帝国领土扩张而散布至世界各地,所以板球运动在英国及过
去曾经是其殖民地的国家或地区比较常见。板球和足球都起源于英国,不过英国人宁弃世
界第一大运动足球,而把板球奉为国球,可见板球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发展过程中,板球的名称及玩法细节因地而异,曾经出现板球(Cticket)、园球(
Rounder)、市镇球(TownBall)、垒球(BaseBall)等名称,一直要到18世纪板球运动
才趋近于完备。
 英国与加拿大在1859年举办首届国际板球比赛,但是1870年以前一直没有进行严格的比
赛。英国在世界板球大赛上几乎届届夺冠,直到1877年才由长年屈居“老二”的澳洲在世
界板球大赛(World Series)中首次战胜英国,点燃这项国际板球最高奖项的长期战火。
 国际板球比赛主要分为“五日锦标赛”和“一日锦标赛”2种类型。锦标赛连续举行5天
,如果超过时间还没有分出胜负,裁判就宣布两队打成平手。而一日锦标赛是五日锦标赛
的缩影,开始于1970年代,目的是避免比赛时间过于冗长,以便将板球运动现代化并吸引
更多的观众。
香港人称板球为木球,在台湾则以板球做为统一用语,以避免与另一个台湾人发明的木球
运动混淆。其实,板球的比赛节奏可以由自己控制,有时快速且激烈,有时也能放慢步调
融入家庭之中,不必担心各成员间有年龄及体质的差异,而且还能联合数个家庭一同进行
,在运动强身之余也促进社群关系。
 室内板球是一种正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的板球比赛,在欧洲及澳洲已渐趋发展成熟,比
起传统板球比赛的节奏更快、场数更少,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可以算是一种全天候运动。
每逢到了比赛季节,在公园或空地上随处可见许多人从事板球运动,地广人稀的澳洲甚至
在自家后院就可以玩起板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