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燕青(刘乃济)〈我和我的文坛朋友们〉

楼主: luciferii (路西瓜)   2023-06-25 23:30:59
原载于 http://naichailau.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html
时间:2012/08
###########################################################
  在你们看这篇文章之前,燕青要说几句话。
  这篇文章连同标题,都不是我写的,全都是我最要好最要好的朋友上海诸葛
慕云干的好事。他在商场的工作那么忙,郤腾出那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神,搜集
了我曾经写过的文章,我们之间的通讯和谈话,写成这篇将近三万字的大文章。
可能为了让读者有亲切的感觉,他把这篇文章当作是我写的,不但放上他的网志
上,还准备编印成书,送给对我的作品有兴趣的朋友。
  我从来没有想过,交朋友竟会交到这样的份上。别的不说,这些年来,我至
少写了几十万字,有些是在书上或报刊中,有些散布在自己的网上,或者在别人
的网中,有些是拷贝了报刊寄给他。我相信他全都看过,不然便写不出我那么多
的事情和感受。一个能够读过几十万字的文字知己,在这个世界你往那里找?
  我把全文看了一遍,不禁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如果要我像诸葛慕云那样,花
那么大的气力来为朋友写这篇大文章,我实在做不到。为了表示深切感激,我把
文章略为修改校正,放上我的网志。但我不能掠美的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所以
在文首加上了这段文字。
  我编了数十年的报刊杂志,认识了不少“同道好友”。岁月匆匆,这些朋友
们有的已经“乘鹤西去”,有的已经“相忘江湖”,也有一些倒能“时相往来”
。我今年已经85岁了,有时回想诸位老友,不由唏嘘平生。趁现在身体尚算健康
,亦不需要“养家糊口”,为当年文坛老友留下些事迹,让新生代的读者能够了
解一下当年文坛的“战国群雄”。
###########################################################
目次
  一、李费蒙为钟情坐牢
  二、神箭手董培新
  三、喜欢拍电影与办报的区晴
  四、怀念几位侠坛晚辈
  五、汉麟出版社风流云散
  六、诸葛青云晚年潦倒
  七、台湾出版界的惨剧
  八、我和《武侠世界》的缘份
  九、星辉曾经为我出过书
  十、庸庸碌碌自得其乐
  十一、和诸葛慕云论相
  十二、高阳性格最好南宫搏最负责
  十三、忽然想起黄老霑
  十四、萧笙奋斗不懈
  十五、坐拥书城的许定铭
  十六、鲈鱼脍的《刘乃济论相》
###########################################################
一、李费蒙为钟情坐牢
  有过一段时间,电影和电视都一窝蜂抢拍赌场高手斗智角力的故事。观众喜
欢寻求刺激,看到荧光幕上的汪明荃,把自己的生命压在那五张纸牌上,和千门
老将决生死。这一场戏,真是惊心动魄。汪明荃面前覆著的那张纸牌是什么?把
电视机前数以万计的观众吸引住了。赌片大受欢迎,可惜能够引人入胜的精彩故
事,十分难求。电视的监制和电影的制片家,都为了找寻题材,不知搔断了多少
根头发。
  在五六十年前,便有一位作家别开拓蹊径,以这类赌博题材写成小说,那就
是李费蒙的《赌国仇城》。这本书直到现在,仍放置在香港和台湾书店中的显著
位置,也许连李费蒙自己也不知道再版多少次了。
  李费蒙是谁?看来许多读者都不知道。但提起台湾的漫画家牛哥,相信大家
便不会感到陌生了。牛哥的漫画《牛伯伯》在台湾报纸刊登了将近三十年,声势
比香港的《老夫子》还要巴闭。香港和星马报纸也争相转载。所以,大家都叫他
做“牛哥”。除了老朋友,有些人却不知道这位大漫画家,原来也是位大作家。
  和李费蒙相交,巳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彼此都是年轻小伙子,也算得
是志趣相投的文艺青年。广州的报馆,大多数开设在光复中路,就好像伦敦的舰
队街一样。李费蒙做事的华南日报,却单独设在长堤,楼下是当时全广州情调最
佳的大公餐室。每晚收工后,我们便在大公餐室喝咖啡谈天,天南地北地谈到深
夜两点,餐室打烊时才肯回家睡觉。那时候,他在华南日报编副刊,将曾经拍成
电影的美国名著《飘》,写成图画故事在报上连载。那时我年少气盛,直言无隐
的批评他编的副刊格调太高,曲高和寡,恐怕读者不易接受。他和我争辩,说一
个文化工作者,该引导读者向前,不该投其所好,走媚俗的路线。我们争得面红
耳赤,声震四座,各不相让。如今想起来,也觉得好笑。
  以后,他去了台湾,我来了香港。一水之隔,多年来没有见面,也没有通讯。
  不过,我有许多朋友认识他,他也有许多朋友认识我。朋友们对他谈起我,
也对我谈起他,虽无鱼雁相通,彼此状况仍会知道的。李费蒙兄弟很多,他排行
第四。二哥国逸、三哥凌翰和六弟敬祖,都是漫画家,可说是一门四杰,其中尤
以李凌翰的名气最大。也许我和李氏兄弟特别有缘,除了他们的大哥,我是缘悭
一面之外。他们几兄弟,都是我的好朋友,和凌翰、敬祖的交情更深。三哥凌翰
的漫画很受欢迎,他自己办了一份漫画报,最畅销的《星岛晚报》,每天都有他
的大作。二哥国逸,早年在《中声晚报》做编辑,也写漫画,和我做过同事,后
来去了台湾,听说已转换行业。五弟也写过漫画,却最早丢下画笔。六弟敬祖曾
主编过《星岛周刊》,后来去了菲律宾,在当地一家华文报纸做编辑。后来放下
了浆糊红笔,经营制衣生意。他们几兄弟,都长得很英俊,真是得天独厚。尤其
是七妹,这位李家唯一的掌上明珠,更加美丽,如果当年她肯参加香港小姐竞选
,风头一定不弱。小妹妹读完书去做空中小姐,后来嫁去吉隆坡,在当地开了家
规模宏大的制衣厂。
  李费蒙从广州去了台湾之后,一本《赌国仇城》便把名气打响,他的漫画《
牛伯伯》,更是风魔一时。那时候,他写小说,写漫画,只不过是业余兴趣,因
为他在美国支援的农业辅导会中,还有一份位尊薪高的工作。
  诸葛青云和卧龙生,当时在武侠文坛中红得发紫,出版家争着捧钞票来买版
权,想穷都几难。李费蒙和他俩最为莫逆,无论出现在什么场合,都是三位一体
,“三剑侠”名驰远近。那时候他们都未成家立室,年少金多,又有名气,少不
免意气风发。第一流的舞榭歌坛,风光旖旎的销金窝,他们一掷千金,豪气干云
,令人侧目。诸葛与卧龙,都长得肥胖,虽然才气纵横,毕竟姐儿爱俏。“三剑
侠”虽然在女人世界极为吃香,牛哥却比两位战友更占便宜。
  香港女星钟情当年被制片家张善琨力捧,前往台湾拍片及劳军。李费蒙和钟
情相约出游,误了拍片时间。张善琨大发雷霆,向有关部门控告李费蒙绑架钟情
。一个明星,一个是著名作家,这宗官司当年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李费蒙因吃
官司而失去了一年自由,这是极冤枉的事。钟情当年因为恐怕被张善琨炒鱿鱼,
丢掉明星名衔,而不敢挺身为牛哥说一句公道话。不知道她午夜梦回,会否忆及
这椿往事而内疚呢?
  经过这一次灾难以后,李费蒙收敛了少年豪气。患难见真情,他恢复自由以
后,便和一位每天前来牢狱探望,真心相爱的女友结婚。成家立业之后,他埋头
专心于写作工作,除了仍写《牛伯伯》漫画之外,书店的书架中,也加添了不少
李费蒙的新作。李费蒙的太太出身名门,性格极为豪侠,由于多次帮助武侠作家
古龙渡过难关,被诸葛青云戏称为“古龙的妈”。古龙过世后,诸葛青云打了电
话给旅居美国的“牛嫂”,牛嫂写了一篇感人的回忆文章,在大陆报刊登出。牛
嫂──李费蒙太太,也是古龙在散文集《不是集》中,唯一提到的女性朋友。
  古龙、诸葛青云、东方玉等武侠名家在台湾名成利就之后,也被香港大名鼎
鼎的出版家罗斌请到他的《武侠世界》杂志来做“栋梁之柱”。他们的作品在杂
志报刊发表后,有些还拍成了电影,最后还出了书。这些武侠小说,当然没有请
远在台湾的李费蒙来画封面,而是请我的另一位老友──超级大画家董培新来帮
忙。
二、神箭手董培新
  董培新在香港画坛,不算得是最有名气,如果说他是全香港最忙碌的画家,
那就没有人会否认了。一百几十种小说,六七张报纸,四五本画报杂志,都由他
绘画封面、插图。还替电影公司设计过戏装、画过海报。他又是个神箭手,有空
便去射箭,曾经代表过香港参加国际比赛。这种运动,可能使到他减少工作量的
压力。我曾经对董培新说:“人家开画展,要租场地,请人捧场;就只有你,天
天都开画展,到处都是展览场地,分分钟都有人买你的作品。而你的画,不是写
在宣纸上,也不是写在油布上,却是写在杂志和小说的封面上。”所以,无论你
在书店、报摊,或者超级市场的书架上,都可以看到董培新的杰作。因为有一百
几十种小说,和经常出版的几种杂志,都由他绘画封面。台湾销量最多的《中国
时报》,也慕名邀请董培新画插画。台湾画家不少,如果董培新不是有两下子,
又怎能成为过江龙?
  董培新每天的工作量很惊人,从中午开始,一直写到深夜。彩色的、黑白的
、时装的、古装的各类图画,就在他笔下像流水一样涌出来。只见他运笔如飞,
一挥即就,黑白插图,五六分钟便可完成一张。出版社和报馆派人来取画稿,他
是依时交货,决不有误。画封面,要看书的内容;写插图,要摘取原文意思。董
培新不但画得快,还练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领。报纸天天出版,杂志依期发行,小
说也要陆续出书。董培新每天埋头工作,不知假期为何物。可是,他每年都会抽
出几天,携带妻儿出外旅行,享受天伦之乐。但在起程之前,须先加倍工作,积
存画稿。否则,报纸杂志的编辑便会叫苦连天。旅游虽多乐趣,却是先苦后甜。
董培新不但写封面、画插画,还替电影公司设计过戏装、画过海报。制片家大为
欣赏,纷纷登门请求帮忙。但他以出版事业为本,设计戏装和画海报,只是偶一
为之。虽然酬金很高,他却舍不得本身的工作,婉言推辞,使到制片家们失望。
  看董培新的画,有人称赞他是天才。天才的定义是:聪明七分,努力三分;
他却是聪明三分,努力七分。
  董培新的画虽然写得那么好,他却从未进过美术专门学校,或者随师习艺。
据他自己说:小时候喜欢画画,曾打算进入美专就读,经济上却不许可。来到香
港以后,因为家庭环境不好,弟妹众多,他那时才十多岁,便须分担家庭责任,
到社会找事做,什么都不懂,只会绘画,进入了一家书局画插图。就凭著一支毛
笔,供养家庭,抚育弟妹,及后自己也成家立室。问他要成为一个好画家,有什
么秘诀?他说:“毫无秘诀可言,多写、多看,融会贯通,便会越画越好了。”
  董培新文质彬彬,谈吐也斯文淡定,朋友们都叫他做“董公子”。他的太太
周恒是女作家,多才多艺。以周恒名字写文艺作品,以张宇笔名写鬼故事,又以
汎卡迪笔名写传奇小说。她的著作大多由董培新写封面、画插图。人家是夫唱妇
随,他们是夫画妇写。他们有两个爱情结晶品,一男一女,得个好字。董培新说
:“够了够了!”看来香港家庭计划会该给他们一个“两个够晒数”的奖杯。
  董培新摄影技术一流,当然啦,他是画家,十多年来都在构图和光暗方面下
功夫,把这一套技术搬到摄影技术上,定然事半功倍。可惜他没有时间出外取景
,只好把一对小儿女作为摄影对象。在他工作桌上的玻璃板下,垫著不少那对小
宝贝的照片。如果有人问董培新,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相信他会看着那些照
片,甜到入心入肺。
  每天要应付那么庞大的工作量,实在需要良好的精神和体力。别看董培新外
貌文质彬彬,他把外衣一脱,胸肌健美、肩臂雄壮,好一副运动家的身材。在家
中,他时常练习举重。美好的身材,是有恒心不断锻炼的收获。驾车、打球、游
泳,他都是个中能手,可惜因为工作太忙,近来已疏于操练。近年来,旅居加拿
大的董培新,将金庸的作品,用中国山水画的功力表现出来,在香港和大陆开了
展览会,嬴得了好评。
  说完董培新,我想起了一位工作性质和“董公子”有些接近的老友,他的经
历比董培新更多了些传奇故事。
三、喜欢拍电影与办报的区晴
  有人说:如果你与谁有仇,便劝他拍电影、办报纸。由此可见,拍电影和办
报纸确实风险很大,弄得不好,会蚀得焦头烂额。虽然也有人,拍电影或者办报
纸很发达,可是例子不多。成功的门外,到处白骨累累,失败的英雄没有人去哀
悼。
  我有一个朋友,最喜欢拍电影或者办报纸,只要他手头上有几万元,便会弄
部电影,或者搞张报纸。当然,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那时候,拍电影可以小本
经营,还可以先卖埠。至于办报纸,交给人家承印,只要租层楼做编辑部,几万
元便可以开档了。他拍电影,赚过钱;办报纸,也风光过一阵。可惜都是昙花一
现,到头来,那几万元烟消云散。几万元,虽然不是大数目,别人也许不在乎。
但这些钱,却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一张插图的稿费才几元,几万元,算一算
,该要画几多幅插图。
  老兵永不言死,一次又一次失败了,他对拍电影和办报纸仍然兴趣勃勃。只
要攒够几万元,他又卷土重来。对于拍电影和办报纸,他该算是天字第一号发烧
友!
  他是谁?漫画家区晴是也。报纸上常见他的大作,笔名是区亦奇、丁冈、白
尼,还有其他……。
  写漫画,他是无师自通。既没有读过美术学校,也没有跟随过名师学习,只
是在求学时,喜欢写写画画,向报纸投稿而巳。还没有读完高中,便进了《星岛
日报》,做绘画版头或版样美术的工作。日军占领香港,他无法继续学业,被星
岛派到广州《公正报》做编辑。那时候,德军在西欧节节败退,他翻译外国电讯
,绘画大战形势图,很受读者注意。日本军部也拿他的地图作参考,那时候他才
十六七岁。战后,他回到香港,打洋行工。那时有只畅销香烟叫做“鸭都拿七号
”,广告便是他设计的。后来,他自己搞广告公司,虽然是小规模,凭着他的敏
捷头脑和精湛画技,别创一格。他最早拍摄卡通,当时电视荧光屏上不少卡通广
告,和太空馆的天象变化,都是他的杰作。最使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香港旅游
协会那个“以礼待人”的漫画人物。
  说起来,他该算得是出版界的老前辈了。卅年前,他便办了一本《星期画报
》,由现在驰誉的美食作家唯灵主编。以后,他又和嘉禾公司经理梁风合办《四
海周报》。环球出版社老板罗斌从上海来到香港,不熟悉本地出版情况,发行商
麦泉指点他去请教区晴。三毫子小说这条桥,便是区晴替他度出来的。区晴和罗
斌合作办过《星报》,后来又合办《大华报》,都是经营了一年多便夭折,两人
分道扬镳。罗斌吸收了办报经验,独办《新报》,屹立至今。区晴办《大晚报》
,挨了一年多,又是寿终正寝。恒生指数起到一千七百点时,股迷都疯狂了。区
晴脑筋动得快,创办《股市新闻报》,三几天内,销纸便达数万。后来股市崩溃
,股市新闻没有人看,这张报纸也就关门大吉了。
  即使做报馆老板,或者自兼总编辑,他仍不放弃漫画工作。他一边处理行政
,或者一边编稿,却仍绘写漫画。他坐在社长办公室内,哼著英文歌,手不停挥
,一幅幅精美的漫画便在他笔下会写出来。有一段时期,他也参加电影的幕后工
作。李翰祥拍《江山美人》,要找个画家绘画服装图样,交由服装部去缝制。李
翰祥发现区晴的画写得好,便请人从中介绍,他们连续合作了几部古装片。后来
,李翰祥的《骗术奇谭》,字幕上的漫画人物,也是区晴绘画的。李翰祥出身于
正统美术专科学校,想不到他所欣赏的画家,却是连美术学校大门也没有进过的
人。
  港台电影公司多过米铺,郤有过半电影公司的银幕商标,都是由区晴设计的
。许冠文名成利就的《鬼马双星》,字幕和海报也是由他绘画。
  和电影界接触以后,他区晴很快便摸通了电影制作技术。他不但投资拍摄电
影,还会做导演,曾经和韩国电影界合作过。可惜那都是小本经营,只能赚小钱
,有时也会损手。他最引为自傲的,就是曾经创下三个钟头拍一部电影的记录,
说起来也很有趣。台湾急智歌王张帝来香港登台演唱,他去看了一场,觉得这类
题材很有生意经,便和歌剧团的主事人洽商,租来三架摄影机,就在如今已拆卸
的新舞台剧院里,三个钟头之内拍成了一部舞台纪录片《张帝找阿珠》。上映时
竟然创出奇迹,三天爆满,但第四天因为没有人看而卸画了。区晴这次脑筋动得
快,赚了将近二十万。多年前的二十万,可以买得到几层洋楼了。
  在我的朋友中,区晴该算得是聪明绝顶。他未曾去过上海,只是在香港和几
个上海朋友来往,却能说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有一晚,他在我家中打麻雀,电
视机正在播映日本歌星红白大赛,司仪说的日本话,他却能逐句翻译得出来。他
还会唱英文歌,多年前,摇摆乐刚流行时,他自己录了一张唱片,竟然销路不错
。我真服了他的多才多艺。大多数艺术家都不肯苦干,区晴却是例外。他除了主
持自己的广告公司之外,还替十多家报纸杂志画插图,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连
星期日也没有休息,因为报纸每天都要出版。作家往往是在最后一分钟才交稿,
编辑在电话中把画意告诉他,跟着便派人来取插图,绘画非快手不可。
  他唯一的娱乐,便是晚上来我家里搓八圈麻雀。他的牌章很好,可惜牌运欠
佳,我常分润他的稿费。
(只摘录漫画家部份)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23-06-26 00:10:00
现在漫画读者叫得出这些名字的人也很少了…OO不过姑且算是一段历史吧
楼主: luciferii (路西瓜)   2023-06-26 06:49:00
牛哥的漫画清洁运动算是件大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