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参观咖啡展的目标主要是烘豆机、生豆,以及器材。
但该买的都买了,不该买的...
因此,这次参观的目的在于寻找客制化包材、生豆,以及参加联杰的讲座。
一进到会场就先跑到圆石试饮 90+的gesha,日晒#??批次,水洗#90批次。
由 George Koustoumpardis、Stefanos Domatiotis 负责冲煮。
强烈的推荐各位,与其寻找差价不多的器材,
你更应该去品饮这种平常买不下手的豆子,尤其还是由世界级的咖啡师冲煮。
体会他的风味,并将风味牢牢记住,再从一般的平价豆中发掘好的豆子。
对我来讲这才是咖啡展的价值所在,体会高 quality 的咖啡。
品饮完之后,转头一看 中美洲推广协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原来是王策在分享豆子。
由于人数甚多只能在外围观看,现场用同一只豆子冲煮了3次(or 4次)[我只看到第三轮]
根据他的每一次冲煮,分享其风味的好以及不好,然后修正手法再煮下一次。
对我来讲这也是咖啡展的价值所在,如何修正你的冲煮手法修正咖啡的风味。
咖啡萃取前、中、后的概念,粉粗细、量的调整、温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等待圆石杯测前,试了 gesha village、哥伦比亚棕梠树与大嘴鸟庄园、BNT Coffee
(尤其 BNT Coffee 采用当地的冲煮方法呈现非洲当地的风土民情,相当有趣)
杯测结束就匆忙的跑到联杰的分享会,听着 Wilford Lamastus 分享自家庄园:
巴拿马艾利达庄园 Elida Estate、巴拿马小毛驴庄园 El Burro Estate
从地理位置、气候、家族、处理法如何影响豆子的风味。
分享会之后就开始一摊一摊的扫描,除了寻找包材之外,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东西。
米家推出的冰滴组合蛮诱人的,可惜之前已经买了一组了。
欧客佬的 brewista 600ml 应该是我认知的价格中最便宜的,有需要的话可以当场购买。
咖啡展的纪念双层杯非常的不诱人,就 pass了。
经过圆石的时候,刚好又看到王策再冲煮自家的 90+ 又喝了一杯,然后再杯测了一次
挑选出5只不错的豆子,可惜目前销售客源仅周遭的亲朋好友,买太多就只是在屯货而已
。
如果有兴趣试试我们豆子,欢迎乡民私下站内信,待烘豆之时再分享一些给各位试试。
最后,经过邹族园的时候试了一下美式咖啡机冲煮出来的阿里山咖啡,觉得普普。
随后,来了一个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表明他想试煮邹族园的豆子,觉得有趣就停下脚步围观,也跟风试了几杯。
立马对邹族园的阿里山咖啡改观,那个风味真的不错。
在一个国外选手、国外厂商甚多的咖啡展,
各人觉得出杯的方法至少要能表达自家咖啡豆的特性,
尤其他代表着是台湾 的 Terroir,对国外豆商来讲应该还算蛮有吸引力的。
若不是意外的插曲,我就错过了认识邹族园豆子的机会了。
以上大概就是礼拜六逛展览的心得,希望对各位有些帮助~
另外,如果你跟我一样,只要进了展场会逛到结束才出来的人,建议自备水(罐子)和粮食
因为我喝到肚子好饿,胃在绞痛抗议,然后又喝到头好晕~XD
然后人好多好多,我宁愿礼拜一请假去咖啡展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