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dcbest (杀生为护生 斩业非斩人)
2025-10-02 00:08:11※ 引述《around14358 (awq)》之铭言:
: 之前我提出一个问题,提到新旧教战争的事,问为什么基督宗教分裂相残耶稣不救,针对
: 教徒的回应继续思考这战争问题。
: 推 speed2: 你如果明白耶稣的救恩是赦罪的福音,还会觉得耶稣不救吗? 06/18 12:59
: → speed2: 应该是假宗教名义行使政权夺取的杀戮,让你无限上纲的跳针 06/18 12:59
: → speed2: 吧? 06/18 12:59
: 推 speed2: 至于分裂,不就是你最喜欢的结局吗?这才有你大做文章, 06/18 13:03
: → speed2: 挞伐的样本啊,你说是吧?还是说你以为斗垮基督教,世界就 06/18 13:03
: → speed2: 会和平,没有战争? 06/18 13:03
: 分成两点回应与思考
: 一
: 其实这位教徒讲出了一个关键,在基督教会这套耶稣赦罪的理论下,实质上是鼓舞了信徒
: 参与战争。
: 因为基督教的价值观并不认为参与战争是罪,保罗要信徒顺服掌权者。
: 基督徒参与这些战争不影响教会宣称的赦罪得救上天堂。
: 而且在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基督教就与政治力量结合在一起了。
: 不只是过去新旧教的宗教战争,现今的俄乌战争,两方东正教领袖都表示支持自己国家。
: 各基督教国家例如美国在战争时则有随军牧师。
: 那么这对信徒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 就是导致信徒可以放心的上战场杀人然后战死,基督徒士兵会认为反正战死只是早点上天
: 堂享福。
: 尤其是那些生活困苦的底层基督徒,甚至会渴望战死早点上天堂。
: 过往许多参与十字军东征的平民就是这种心态。
: 底层的基督徒上战场,首先他们可以赚到一笔薪水,而且战死国家会给家人抚卹金,然后
: 认为就算战死也只是上天堂享福。
: 所以对底层生活贫困的基督徒而言,上战场就成了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 当然这对有钱的基督徒吸引力会比较弱,有钱的基督徒不需要急着上天堂,也看不上那些
: 抚卹金。
: 有钱的基督徒想要的是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再舒服的上天堂。
: 是那些困苦的基督徒才需要急着上天堂,并且可以给家人一笔抚卹金改善生活。
: 有没有发现,基督宗教与这些基督教国家政权其实是形成了一套鼓舞信徒上战场的合作体
: 系。
: 基督教在心理层面给予基督徒士兵不畏惧战死的勇气,而国家政府则给予物质上薪水与抚
: 卹金的诱因。
AI机器人分析出around 1435的论点
有许多的问题,摘录部份如下:
一. 逻辑跳跃
around1435的论点:“耶稣赦罪的理论下,实质上是鼓舞了信徒参与战争。”
分析: 从“赦罪”到“鼓舞参战”是一个逻辑跳跃。基督教的赦罪理论(救恩论)的核
心是解决罪的问题,其目的是让人与上帝和好,并过上公义、仁爱的生活。虽然它可能减
轻信徒对死亡的恐惧,但这并不必然等于“鼓舞”去参与战争。
赦罪论也可以被理解为鼓励信徒在一切事务(包括和平)上行善、宽恕、爱邻舍,并为此
勇敢地牺牲。
二. 过度简化
around1435的论点: “基督教的价值观并不认为参与战争是罪,保罗要信徒顺服掌权者
。”
分析: 这过度简化了基督教对战争的伦理观。
(一)“参与战争是否为罪”的多元观点: 基督教历史上对战争一直存在多元且复杂的伦
理观,并非单一认为“不是罪”。主要有三种:
和平主义 (Pacifism): 认为任何战争都是罪,基督徒不应参战(早期教会和某些宗派
如贵格会、门诺会)。
圣战 (Crusade/Holy War): 认为特定战争是上帝的旨意,有义务参与(历史上的十字
军)。
正义战争 (Just War Theory): 认为战争在极端情况下、满足特定条件(例如,自卫、
合法权威发动、有合理的成功机会、比例原则等)时,才是道德上可允许的(主流天主教
和新教神学)。
(二)“顺服掌权者”的限制: 《罗马书 13 章》确实提到顺服掌权者,但这通常被理解
为一般情况下的顺服法律和秩序。许多神学家会补充,如果政权的命令直接违背了上帝的
明确命令(例如,要求杀人或偶像崇拜),信徒的义务是“顺服神,不顺从人”(《使徒
行传 5:29》)。
三. 心理影响的过度概化(以偏概全)
around1435的论点: “基督徒士兵会认为反正战死只是早点上天堂享福... 尤其是那些
生活困苦的底层基督徒,甚至会渴望战死早点上天堂。”
分析:这是一种动机上的推论,而非普遍的逻辑事实。
(一)忽略现实复杂性: 基督徒士兵参战的真实动机是多元的,可能包括爱国心、保护家
人、职责、对暴行的义愤、生活所需、被征召,以及对死亡的释怀。将其单一归因于“渴
望战死上天堂”是将一个复杂的心理动机简化为单一的、功利性的计算。
(二)忽略教义的约束: 许多基督教教派会教导自杀是罪,而寻求或渴望战死(尽管是战
场上)的动机,在某些神学观点中,与此有伦理上的灰色地带。信仰本身虽然减轻了死亡
恐惧,但通常鼓励珍惜生命并履行地上的使命。
四. 教会与政治的关系(时间上的概化)
around1435的论点: “在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基督教就与政治力量结合在一起了。”
分析: 虽然这是历史事实,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教派。
许多教会(特别是新教中的宗派,如浸信会、卫理公会、长老会等)在许多国家(如美国
)并非国教,其与政府的关系复杂,不必然构成“合作体系”。
五. 样本偏差
around的论点: “现今的俄乌战争,两方东正教领袖都表示支持自己国家... 各基督教
国家例如美国在战争时则有随军牧师...”
分析: 将东正教和随军牧师的案例推论到整个基督教界与所有政权构成“鼓舞信徒上战
场的合作体系”,乃是逻辑上的以偏概全。
(一)东正教的独特性: 东正教在某些地区的“民族教会”性质,使其与国家政权的结合
比西方许多新教和天主教教会有时更为紧密。
(二)随军牧师的职责: 随军牧师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精神支持、辅导和宗教服务,包括安
慰、葬礼和道德伦理指导。虽然他们服务于军队,但不一定直接等于“鼓舞参战”或鼓励
无条件的战争行为。
小结:around又是老毛病发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