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前,在逾越节的晚餐中设立了圣餐礼,耶稣说,这是“新立的约”;
饭后耶稣为所有的门徒们洗了脚。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一向爱世间属自己的人,
就爱他们到底。耶稣知道父已把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
又要回到神那里去,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
开始洗门徒的脚,并用束腰的手巾擦干。
这里说耶稣爱属他的人(不是所有的人),并且爱他们到底,
在此指的是之后十字架上的工作(回到神那里去)。既然上十字架的时候到了,
耶稣把握在此之前,要特别交代重要的事。
到了西门‧彼得跟前,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
耶稣回答他说:“我所做的,你现在不知道,但以后会明白。”
彼得对他说:“你绝对不可以洗我的脚!”
彼得对耶稣的举动感到讶异、困惑。即便耶稣解释道“你以后会明白”,
彼得依然试图要阻止耶稣难以理解的举动。
彼得的反应其实非常正常,在不久以前,彼得才宣认耶稣是“以色列的圣者”(约6:69)、
耶稣行了死人复活的神蹟(约11)、以君王的身份进耶路撒冷(约12)......
以耶稣的身份帮他们洗脚大大地颠覆了主、仆之间的关系。
虽然没有直接的关连,但洗门徒的脚让人联想起耶稣受约翰的洗(太3)。
在两次事件中当事人都察觉了耶稣谦卑的举动有违了他的真实身份,
但耶稣依旧坚持要完成所进行的工作;彼得与耶稣的对话让人想起,
彼得也曾因阻挠耶稣而遭受到强烈的责骂(太16:23)。
耶稣回答他:“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
西门‧彼得对他说:“主啊,不仅是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耶稣坚持要为彼得洗脚。
门徒们当然不是因为被洗了脚才与基督有份,相反的,与基督有份是因为他们信从基督。
正因为他们与基督有份,又是最亲近的门徒们,耶稣为他们洗了脚。
从彼得的回答可以认识彼得的个性,他是口快心直的人,
他对耶稣的情感从言语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若做什么能更满足主的心意,他绝不推辞。
耶稣对他说:“凡洗过澡的人不需要再洗,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
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
耶稣已知道要出卖他的是谁,因此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耶稣耐心地安抚彼得,洗了最不容易保持清洁的脚。
在圣经中“清洁”一词常看到的描述反而多指心灵、灵魂上的洁净。
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耶稣清洗门徒们的脚似乎预表着他接下来的工作:
在十字架上洗净众人的罪。
即使是最大的罪(最不干净的脚)主也能洁净,
但不被主洁净的人就不在他的国里了(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
凡信祂名的人,神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
如此看来“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是主爱的呼召,祂主动拣选、呼唤、
洗净我们,祂亲自做工成就祂伟大且美好得旨意。
耶稣在说干净的时候,想起了犹大即将要出卖他,可见耶稣所说的不是单单指脚的干净,
而是灵魂上的洁净。犹大的脚也一同受了耶稣的清洗,
可惜,从起初到最后,犹大都没有选择悔改信从主,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弥补自己的罪。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
对他们说:“我为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
你们称呼我老师,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就是。
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老师,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应当彼此洗脚。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为要你们照着我为你们所做的去做。
耶稣这才开始解释他的原因。
耶稣不仅仅是说明了标准,他更以亲自示范积极地强调了他要求的决心:
要门徒们以他为榜样,效法他所做的(你们应当彼此洗脚)。
这不只是劝勉、也不只是道德,这更是一道主的命令。
正如耶稣传道期间持续强调,所有认识神的人都应该回应他的宣召,
就是效法他、跟从他(太16:24);从圣经总结来看,就是遵行创世上帝的命令,
持守与上帝所立的永约之中。(腓2;彼前2:21)
既然主做了榜样,任何跟从主的人就不再有拒绝的权利,应该做、也必须要如此而行;
可见这件事的重要性绝对是非比寻常。显然地,洗脚只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表达方式,
它的表现方式是象征性的。
到此,我们可以将彼此洗脚理解成彼此服事(彼此照料、照顾)。
如果我们把耶稣的洗脚当作洁净灵魂的工作来看,彼此洗脚的命令所指的是:
以最谦卑的心彼此服事、彼此坚固,以至于今生完成这救恩的工作。(腓2、3;西3)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大于主人,奉差的人也不大于差他的人。
你们既知道这些事,若是去实行就有福了。”
与耶稣其他的劝勉、宣告、和命令一样,凡听到主所说的努力去行的,就是属他的人,
进入祂的国。耶稣以神的应许鼓励门徒们,听道后要将所信的道行出来。
回到这段落的最初来看,耶稣做这件事是因为“知道父已把万有交在他手里,
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耶稣如此行,不是因为他是卑微,而是因为他有父神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