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6-05-08 15:06:02每个时代的工作都不会徒然,都会产生历史效应。
所以一个简单的史观或命题是:
经院哲学为现代主义预备了宗教/信仰/神学的环境;
宗教改革则为了后现代主义预备了宗教/信仰/神学的环境。
若没有经院哲学对那些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做翻天覆地的讨论,
就不会有后面理性主义,如笛卡儿;经验主义等等,
一直到康德的启蒙/批判哲学、其后观念论等等的发展,
通通都可以找到经院主义或士林哲学的根源。
故就宗教推动世界发展的角度来说:
现代主义可说是经院哲学=天主教开出的果子。
(也就不会奇怪自由神学的一些成果,天主教用得毫无问题...)
而宗教改革,从人文主义、重浸派要自己读圣经,
到了路德要继续跟其他新教教派辩论、斗争,
其实新教的“一人一把号”之本质是很明显的;
新教教派间互相判异端,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所以我在另一板被一些人想质疑我异端也是没什么,
因为我心里也觉得他们不合圣经教训、就算不是异端也是偏端XD)
当然经过许多历史的教训(战争等等),
才慢慢发展出和平理性尊重的“宗教自由”观念,
但事实上就开启了真理的“多元主义”,
也就是“后现代”的主要精神之一。
所以,某方面来说,只要是任一新教教派,就是后现代之父;
故身为一个新教信徒,做“后现代神学”其实是“被迫”为之的XD
所以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该怎么做”的问题。
btw,以上是“西方”世界的脉络,
“东方”的正教也是保护东欧、近东、远东人的心灵,
并且在苦难中与现在西方人最头疼的伊斯兰、共产主义/无神论奋斗著
(后者随着冷战瓦解,已经不是威胁了?
不过中国跟俄罗斯其实还在影响世界...),
这部份我很有兴趣,不过还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