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长,请小心服用)
过了好一阵子才有时间回忆,看戏时做的笔记也因淋到水而看不清楚,大家有兴趣就将就
著看吧。
女杀四门。蒋孟纯的武功了得,一派大将风度,开打稳健,几个耍下场迅捷爽利,深得美
、媚、脆、帅之旨。可惜嗓子与武功完全无法相比,其实这个情况从她ㄧ进国光就已经是
这样,麦克风开大声只是让音量变大,但同时嗓音的问题(如音色扁平,气不够,还有声
音由嗓子硬挤出来)也全都暴露在观众眼前。或许这样有点缺德,但我还真想看看那天麦
克风突然坏了她在台上怎么办。还有探子几次报完,回答语气都一样,盖口也不紧凑。娃
娃调二六转流水那段边唱边作,动作快时唱的也忍不住跟着快。武戏应该要再怎么吃力也
要让台下看起来轻轻松松,但是她的表情无法让人放心,也感受不到胜仗的喜悦。
潘守和的马夫也是武功高强,翻滚跌扑动作轻盈,可惜太瘦,脸上又画的过红,更显瘦削
;加上总是努力睁大眼睛,看来颇为狰狞。现场有不少人说这戏有大陆味儿,其实只要观
众喜欢接受,哪里的味儿倒也无关紧要。不过以我拙见,之所以有大陆味儿的原因有二,
ㄧ是亮相的尺寸问题。比方一个奔登仓的亮相,台湾是在大锣上停止动作亮相,而大陆则
在“登”就停止动作,脸朝下或旁边,到了“仓”再转脸朝前亮相。二是进行动作前身
体扭转蓄势的程度,君不见蒋孟纯几次抖靠旗,身体都快转成侧面了。这两点从演员戏是
跟谁学的就看得出来,所以,蒋这戏是去对岸学的,没有大陆味儿才奇怪呢!
还有亮相时喘气导致身体晃动的问题,这大部分的年轻演员都有,记得以前亮相时如果喘
个不停是要挨揍的,老师会说:你这样不像是武功高强的样子,倒像是上战场忘了带气喘
药。或许现在不要求这点了吧。
这戏最莫名的是赵匡胤,ㄧ来和任何人都没有对手戏,二来也没有因为其他人要换装而需
拖时间,除了吊嗓外想不出任何理由让他上场两次唱个两段。
锁麟囊。做为台湾目前唯一的程派青衣,王耀星低回婉转的程派唱工与胡琴密切配合,彩
声不断,有趣的是曾经国光大反串,唐文华也来过这一段,但唱腔发音及气口却与妻子不
同,走的是老程派的路子。我个人的偏好,还是喜欢老程派。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
题,学流派究竟该学开派宗师,还是现在当红的流派传人?大陆曾流传一个笑话,程砚秋
不是程派,迟小秋张火丁才是程派(看看,连她们的老师赵荣琛王吟秋甚至李世济都不算
程派了)。只是大师已经仙逝,而戏则要手把手的教,这也是无奈。
回到戏上。王耀星扮相一向娇媚,但当天没有新嫁娘的甜美喜悦,反倒有一股凶相,当是
化妆的问题。梅香由陈元鸿饰演,以前只觉得他嗓子又高又亮,当天发现他的嗓子来彩旦
堪比于金骅,大大惊喜。只是念白速度快时偶有吃字,嘴上功夫还要加油。至于“忙把梅
香低声叫”时他的手舞足蹈,博得满堂欢笑,而过火与否,那就见仁见智了。还有一个也
是现在不在乎的问题,两个青衣行腔的嘴型都过大,很不美观,不是都戴着麦克风吗?嘴
干嘛还张那么大?
欧阳霆的盗御马,比起传承传演时的确进步多多,身段功架更稳,嗓子也变好了,真是可
喜可贺。不过“男怕西皮,女怕二黄”在他身上也不例外,音域还不够高,所以西皮唱腔
就逊于二黄。另外有爆发力但不持久,这与气口偷气也有关系,除了请教老师,以前徐露
女士年轻时每天练完武功立刻吊嗓,就是要练在台上如何一边动作一边调和呼吸,也可仿
效。另外他下场时每每还没走进后台就出戏,这也并不可取。
朱痕记,张家麟以加官脸子出场,以他的资历实在不该忽略这点。陈清河、陈元鸿的二衙
役丑白口清晰,轻松逗趣,但与二爷的对白删减甚多,虽然无伤大雅,但也想不出理由,
另外一个想不出理由的是“家有80岁的老鹌鹑”改为“老鷜鸽“(不确定是不是这么写)
,台湾有几个人知道是什么动物?王耀星与邹慈爱两人珠联璧合,唱得过瘾,胡琴烘托严
密功不可没。王的身段颇有武气,朝前指亮相时整个人往前倾,加上凶凶的扮相,实在难
以让人产生怜香惜玉之感。
这戏是唱工戏,最高潮的身段当属赵锦棠唱“配儿夫朱春登哪...”老生花脸及青衣三人
一
起的身段。本是由花脸从后台冲出起范儿,或许由于时间早晚动作尺寸都不好抓,这次改
为青衣唱着唱着,已下场的花脸忽然走出来(以观众来看就是和青衣心有灵犀知道接下来
要说什么),在台上等著青衣唱完再拔刀开始。虽然得彩,老实说并不紧凑,一开始的锣
鼓和动作没有配合好,感觉一阵慌乱,到了老生架住刀男的开始搓步女的开始跪步锣鼓与
身段才搭上。这里身段做得好应该是能要上一个爆彩,可惜了。
七星庙,戏好人好,翎子尤其耍得漂亮,只是小生的扮相已经不是小生而是痴汉了。虽然
不必怎么风流倜傥,但毕竟是唇红齿白的小生,还是该注意一下。另外也要称赞一下陈长
燕,闷帘倒板第一个字“红”麦克风还没开,但是坐在台下还是听得到她的声音。
碰碑。唱得很有感染力,马兰不止托腔保调,把唱腔给包得紧紧的,连胡琴也有情绪,最
后倒地时我也眼睛湿湿的。虽然是纯唱工戏,但对爱听唱的戏迷来说,唱得好真的可以比
武戏更让人激动。另外要特别提出许孝存,四个老军坐在地上,只有他做出了天寒地冻的
样子。
坐宫。这可以算是京剧的流行歌曲了,但正因为演员们演过、观众们看过都不知多少次了
,才更加难演。能不能比自己上次演得好,能不能比观众记忆中的自己及各名家演得好,
这压力可不小。刘化蒂与黄诗雅都有好嗓,歌来颇为受听。只是黄虽有魏海敏教导并把场
,还是难掩紧张,身上就无可避免的稍微僵硬了。
说到四郎,大致上都很好,尤其使我击节的是她的悲伤情绪是从一出场打引子就开始累积
,到“好不伤感人也”宣泄而出,在原板时仍有余哀,这样的情感表现才显真实。有些演
员只在“人也”哭得喉哽咽塞,前后则完全没有半点情绪,真是再虚假不过了。可惜也有
两处失误,唱完“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还没等唢呐吹出婴儿哭的音效就接唸“本宫..
.
”,还有盟誓时的快板也唱错词,还好立刻发现。最后嘎调,有人觉得是跐花,但是老生
的跐花与沙音我是觉得只有一线之隔,这次应该说是沙音吧。
探谷。国光的武行一向翻滚腾跃,勇猛非常,这次也不例外,两个武旦去的七娘与娃娃生
也不错,只是嗓子和青衣的穆桂英比难免相形见拙。穆桂英的扮相,大绺太后面,显得脸
大,不过演中年妇女,发胖也是应该的。穆桂英走一排鹞子翻身时,文武场全部停住,让
人以为她要大显身手,但是脚步虚浮(好听点是轻盈),速度则是慢悠悠的,让人失望。
最后采药老人,由麒派老生应工,我没什么机会看张士纲的戏,印象较深的就是去年复兴
演杨八妹时他的寇准,也是麒派,如果他真的要走麒派,形是有了,但经不起细细深究,
还是要找个麒派的老师学学才行。
两个礼拜五我都不能去,所以无从写起。另外有些戏没写是因为演员或剧情带着我入戏,
就决定只管享受,不去挑毛病了。
再来是台湾京昆剧团的宋宫秘史狸猫换太子。我在台湾没见过此戏的京剧演出(据说唐文
华与王凤云曾经联手演出次戏,没看到真是可惜),只看过上海京剧院的版本,还有其他
剧种的搬演。有些版本舞台华丽,甚至还有特效,气氛十足(这也是连台本戏的特征之一
),但复兴经费拮据,舞台没办法的只能阳春的一桌二椅再加一点电脑投影。可庆幸的是
演员全力卯上,立起整出戏,也不用靠舞美吓人。
剧本方面,这次是根据胡少安老师的连台本戏的本子再加以修改,使能两天演完。连台本
戏由于像是连续剧一样每天都要有新的剧情进展,编写时间仓促,难免会有不合逻辑之处
,可惜这次并未针对这些部分加以修改。例如:
第一场早朝处理朝政,众大臣沉默无语,反倒是太监事情多;
陈琳拷打寇珠,应该是心里想着别把换太子之事讲出来,却变成口中唱词唱给大家听(这
里并非打背供,而是唱给刘妃,郭槐,寇珠三人听的);
陈琳带三太子进冷宫看望李妃,话里话外不断暗示,李妃与三太子仍然一派懵懂,这种智
商不害你害谁;
皇帝说过,别人也重复讲好几次,先生龙子为正宫,李妃入冷宫后刘妃生了太子,那她应
该是正宫啊,甚至她抚养三太子长大继位,那她不就是太后吗?但是直到终场大家还是叫
她刘妃;
李妃冷宫一场,唱腔安排与生死恨夜纺一模一样,甚至有两句词跟汉明妃一样,最后还有
一句“无语问苍”...?“无语悽怆”“无语自伤”不就合辙口了;
御花园歌舞,各种版本都没见过,我觉得是因为女主角戏份不够而加,不然之前皇帝跟寇
珠根本没见过,怎么会忽然叫她去学习歌舞,而这样一个讨好皇帝的好差事,刘妃会让自
己的宫女去做也是奇怪...凡此种种,族繁不及备载。
下本遇后龙袍,由连台本戏又改回骨子老戏,情调迥然不同,如果真要连台本戏,包公也
可由老生应工,如麒麟童就在铡美案来包公,也是一个噱头。不过恢复了“迷信”的部分
,如上九个土地公,狂风一阵刮去包公轿顶,包公进庙后坐大边桌而不坐中间,眼光娘娘
治病,这倒是一个特意显示与大陆不同之处,而台湾民间信仰如此,或许也拉近了与观众
的距离。
由于人手不够,演员纷纷一赶二甚至一赶三,老戏迷是司空见惯,但对较少看京剧的观众
而言,就会觉得“怎么他又换了个人?”若是勾脸赶俊脸,看不出原来面目倒还好,但是
例如唐天瑞,之前的刘妃已经给人深刻印象,大家都记得她的长相,赶貂婵就有讶异之声
,再赶眼光娘娘,替刘妃巴不得害死的李妃治眼睛,莫非是刘妃自尽后成仙转性了?笑声
就真
的无法克制的冒出来了。还有最后陈秉蓁的皇后一个人出来拜见太后,身边一个跟的人都
没有,这
寒酸皇后真的需要出来吗?另外“猫”这个字,同是韵白,有人唸猫有人唸喵,究竟应该
怎么
唸?
演员方面,遇后龙袍的皇帝,根本无用武之地,这个角色由二路来即可,况且既是三太子
即位,那么由头本的三太子王玺杰接演也是顺理成章,由一等演员赵扬强来,实在浪费。
黄昶然的陈琳,以青年新秀由年轻演到年老,戏份重表现也稳健,加强基本功,朝文武老
生迈进,前途一片光明。郭胜芳的李后,唱腔哀婉动人,冷宫中与陈琳及太子的互动丝丝
入扣。朱民玲的寇珠,心绪转变收放得宜,在拷打一场还来了乌龙绞柱,她近来少有演出
泼辣旦刺杀旦的戏,这手还留着,令人惊喜。丁扬士的包拯,宏钟大吕,不同于十净九裘
的嗓音,听来耳目一新,更有京朝派的遗风,每开唱必有满堂采,可称得是台湾仅存的优
秀铜锤了,只是后继可有人乎?张化纬也维持一贯的水准,有位资深戏迷觉得她把老生和
老旦混在一起,我是听不出来,毕竟她是女性,声音不像以前有名的男性老旦名家也属正
常。唐天瑞的刘妃,阴狠使坏的部分不用说了,我特别欣赏的是她的情绪是连贯的,不因
戏不在她身上而暂停。比如三太子说溜嘴他去冷宫之后,刘妃命他后面歇息,三太子有一
小段唸白,这时刘妃脸上表情阴晴不定,双手不停互搓(不过我觉得这样子太过,反而把
刘妃演得不像是胸有城府的坏人);还有郭槐回报太子摔死,当郭槐说出太子从秋千摔下
,刘妃大惊失色,整个身体猛然坐直往前倾,郭槐再说出太子摔死,刘妃痛哭失声,整段
的情绪做表是一个整体,是立体的、有层次的;一般演员要等到别人整句话说完,表情动
作才一起放出来,相比之下唐的表现要真实许多。
最让人摇头的是第一场四大臣的点绛唇,这个曲牌音域广,嗓子若不够应付就会变成前面
唱调面,后面就唱不上去,前面唱调底,中间就唱不下去,所以演员常常有调面调底换来
换去的情形。这次呢,四大臣中有位仁兄就是如此,偏偏他不在一句唱完唱下一句时换,
而在句子的中间换,他的声音又特别大,所以就听到他的声音忽高忽低,忽然出现忽然消
失(因为高音时才听得到),唱词跟着时有时无,真是......吓人。
好啦,写完了。谢谢大家赏脸阅读,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