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胡司令的象棋人生

楼主: ShopnJKL (ShopJKL)   2016-03-29 03:52:50
http://www.epochtimes.com/b5/2/4/15/n183579.htm
胡荣华被称为中国象棋一代宗师,是中共立国后最著名的棋王,纵横棋坛四十余载,其成就令众多棋手难以望其项背。在日前结束的全国中国象棋团体赛上,胡荣华纵论棋坛,畅谈人生,豪气不减当年。
胡荣华就像一盘华丽的棋
称胡荣华为旷代棋王,似乎一点都不过分。从8岁开始学棋,15岁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实现“十连霸”,55岁高龄第14次夺冠,借用他的弟子万春林的话说,胡老一生下棋追求华丽,而他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盘华丽的棋局。
1960年,初出茅庐的胡荣华代表上海出战全国象棋锦标赛,胡荣华第三轮遭遇一代棋王杨官 ,胡荣华在沈思20分钟后走出“一炮换三兵”的战术,最终获得胜利,从而一战成名,他最后获得冠军,震惊棋坛。
从此,胡荣华开始独步中国棋坛,从1960年—1979年,除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因故停办几届外,胡荣华囊括10届冠军,此后,他还在1983、1985、1997和2000年四度夺冠,14次夺得某一单项赛事的冠军,这样的成就无人能及。
胡荣华有一个外号叫“胡司令”,谈到这个外号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据胡荣华介绍,这个外号起源于文革之后,一些年轻棋手在与他交往时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叫他胡老师不太合适,叫小胡又显得不尊重,于是便叫他“胡司令”,一是因为他棋下得好,可以“领袖群雄”,另一个原因是他姓胡,正好可以借用《沙家浜》里的胡司令,来一点调侃,这样既可以表示尊重,又可以避免称谓上的尴尬,胡司令这个外号于是流传开来,并一直传到现在。
“当年,一代棋王谢侠逊自封象棋总司令,分封司令、军长,如今我当个司令,也算是应了那段佳话。”胡荣华笑道。
生活如下棋,把握全局最重要
2000年,当55岁的胡荣华夺得冠军时,胡司令悟出了一个生活的道理,那就是一个高明的棋手,应该赢他认为最重要的棋,而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全局的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今天谈到这个问题,胡荣华依然深有感触:“下棋不可能每次都能赢,比赛的过程就是要把平时积累的东西在最重要的时候和最关键的比赛中发挥出来。做人也是这样,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别人也不会让你得到所有的东西,人要学会取舍。”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比赛中,胡荣华都是一个求稳的人,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胡老熟读孙子兵法,动辄引用其中的一段,但实际上在具体的生活和比赛中,他常常用简单的行为印证兵法上的内容。
1974年,胡荣华在全国比赛中遭遇辽宁的孟立国,在前面24个回合中,胡荣华没有一个子力过河,但他暗中早已将深入己地的对手子力分化隔断、逐个攻击,而自己的防守却滴水不漏,而第25个回合,胡荣华的马刚一过河,孟立国即推枰认输。他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赢得了广泛的赞扬。
胡荣华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棋手,应该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下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棋手应该能够做到攻守平衡,否则,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人生不像下棋,很多事情并不能自己把握,关键的问题是,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应该正确面对,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胡荣华说,在逆境中,人应该乐观面对。当年,象棋队解散的时候,胡荣华曾经被下放到游泳队的更衣室里给别人发钥匙,但他依然很乐观,没事的时候还在泳池里练游泳,这也是他目前为止惟一擅长的运动。
人就像一颗棋子,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人们常说世事如棋,但胡荣华认为,两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下棋讲究的是整体,而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是以个体出现的,所以人更像一颗棋子,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像下棋,车马炮重在进攻,士象重在防守,但谁也不能说哪一个棋子更重要。
胡荣华最让人钦佩的是他的创新意识,他对象棋布局理论体系的发掘和研究无人能及,他发掘和创新的飞象局、过宫炮、反宫马等布局在象棋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也因此成为中国象棋现代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象棋名宿徐天利在评价胡荣华时曾说:“如果说胡荣华1964年前在棋艺上还只是全面吸收和继承前辈宝贵经验的话,那么自1964年后,胡荣华就以他深厚的功力和独具慧眼的创新对象棋的理论和战术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性改革。他在布局中无数前无古人的创新总在实践中卓有成效,一次次成为棋坛众多高手接受和学习的高潮。可以说,胡荣华的
‘天才'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当代象棋的宝库,也为象棋艺术更上一个台阶做出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贡献。”
但胡荣华自己却很谦虚,他说:“我更喜欢用求新这个词,因为成功的求新才能算得上是创新,我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创新大师,是因为我不喜欢走老路,总是想有所突破,每一步棋都要想一想能不能换种走法。如果一个人老是下别人下过的棋,陷入这样一种惯性思维的话,他就不可能有机会胜人一筹。 我不认为别人从我这里学到了多少东西,下棋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我能启发别人,别人也会启发我,只不过别人受我启发多一些而已。”
“作为一颗比较特殊的棋子,你认为你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是一个追求平淡的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具体目标,我只是希望能够推动象棋运动的发展。”
胡荣华说,在不同的时期,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他的目标是多赢几场棋,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去战胜对手,而现在,他更注重的是比赛的过程,只想把棋下得更漂亮一些,至于胜负,他已经看得很淡了。但他还是要参加比赛,他认为这样做对象棋的发展作用更大。与此同时,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方面,他的弟子万春林曾经获得过全国象棋大师赛冠军,小弟子谢靖也是全国少年冠军,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他欣慰。
人生如棋,起伏跌宕才充满色彩
回首一生,57岁的老棋王感慨万千,他的这一生,有成功的辉煌,也有失败的苦涩,起起伏伏中,胡荣华的一生色彩斑斓。
胡荣华最传奇的一段经历是,他曾经改学围棋,而且进步神速。那是在1961年,由于当时取消了全国象棋比赛,体委的一位领导建议他改学围棋,最初的时候,陈祖德可以让他5个子,但80天之后,陈祖德就只能让他3个子了。此时,广东象棋队来上海与上海队进行对抗赛,结果胡荣华领军的上海队3负3平,当时的上海市一位领导很吃惊:“刚刚获得全国冠军的胡荣华怎么退步这么快?”一名工作人员私下里向领导做了汇报,这位领导很生气,打电话给体委领导,而体委领导也无法定夺,只好让胡荣华自己选择到底是下象棋还是下围棋,最终,胡荣华选择了象棋。
“我当时也不知道我更适合下哪种棋,只是觉得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站起来,于是就回到象棋队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殊的经历,才有了后来胡荣华与陈祖德、聂卫平的围棋象棋大战。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柳大华、李来群、吕钦等人的崛起,胡荣华的地位受到挑战,1985年,在他夺得第12个冠军后,在12年的时间里他屡次与冠军失之交臂,但他从未放弃对象棋的追求,终于在1997年再度夺冠。2000年,在全国象棋个人赛上,胡荣华开局不利,但他最终以六连胜的战绩夺得冠军,成为年龄最长的冠军。
谈到那次夺冠,胡荣华记忆犹新。当时,胡荣华前3盘2和1胜,但在第4盘,他遭遇新棋王许银川,一开局就陷入被动,很快就输掉了这场比赛。赛后,他曾经几次自言自语:“我真是老了。”但胡荣华并没有绝望,正是这次惨败刺激了他的好胜心,所以连胜6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胡荣华说:“这盘棋输掉后我很生气,没想到这一气启动了我大脑中处于冬眠状态的象棋细胞,就此而言,我要感谢许银川。”
但胡司令毕竟已经不年轻了,在比赛中他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常常会走出一些昏招,有一次在青岛举行的车轮大战中,他居然输给了一个卖烧鸡的个体户。对于这些,胡荣华更愿意把它们当做一些小插曲,但他并愿意就此退出江湖,他现在是上海棋院的院长,还开办了胡荣华象棋学校,他要在有生之年,为象棋事业多做一些事。
“我不赞成激流勇退,我第14次夺冠的时候,有人曾经劝我退出棋坛,这样我就可以为自己的象棋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了,但我不愿意图这个虚名,这等于是自己骗自己。”在胡司令眼中,人生就应该是充满各种各样的色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