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蕴的无明层次,《楞严经》有如下阐述︰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意谓五蕴阴元生起是 识 行 想 受 色 ,而其灭除是 色 受 想 行 识。
经中乃以 大佛顶首楞严王 三摩提 之妙修行路,讲述其渐次修行之五阴区宇,直至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
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
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
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及唯识宗之论解脱次第,皆有相应五蕴阴障,如表︰
色阴 受阴 想阴 行阴 识阴 菩提涅槃
楞严 坚固妄想 虚明妄想 融通妄想 幽隐妄想 颠倒妄想 本觉妙明真精
楞严 劫浊 见浊 烦恼浊 众生浊 命浊 湛圆妙觉明心
金刚 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无余涅槃
圆觉‧净业障 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命相 清净觉海
圆觉‧普眼 幻身 幻心 幻尘 幻灭 非幻不灭
圆觉‧普贤 幻妄境界 心如幻者 远离为幻 离远离幻 得无所离
圆觉‧清净慧 凡夫 未入地者 已入地者 如来
五重唯识 遣虚存实 舍滥留纯 摄末归本 隐劣显胜 遣相证性
增支部8集66经/解脱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23.htm
然而《楞严经》所言五蕴阴障,虽有其理,亦有证地,却是尚未究竟五蕴性障。
真正证果至成就阿罗汉,是与五蕴性障有关,而《楞严经》所言五蕴阴障未及。
大乘四相直至其所谓本觉明心之究竟涅槃,乃是由小我到大我之道,并非真正无我。
大乘究竟境界仍在无色界,其识阴寿命相在于空无边处,其所谓究竟涅槃在于识无边处,
故而大乘乃有万法唯心或唯识之见,此皆误解涅槃而落于识无边处之见。
究竟无明次第在于五蕴性障,色性、受性、想性、行性、识性之障,无色乃为心性之障。
灭除性障之以觉慧,乃有 色明觉慧、受明觉慧、想明觉慧、行明觉慧、识明觉慧。
觉慧 对应果位,而 观智 则对应修证果位之观禅阶段。
色明觉慧 受明觉慧 想明觉慧 行明觉慧 识明觉慧
灭除 色性 受性 想性 行性 识性
无我 无自体见 无我身见 无我作 无我所作 无我慢势
证果 无果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
果名 阿摩罗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无相心定 无想定 初果定 二果定 三果定 四果定
———————————————————————————————————————
[对照] 无色 无受 无想 无行 无识
空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 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灭尽定
觉慧相应于无色界,灭尽定必须达到 行明 及 无行,乃能得定。
究竟解脱必须达到识明觉慧,乃成阿罗汉。
修证解脱必需依次由 色明→受明→想明→行明→识明。
受想行识明之觉慧,乃是解脱流之觉慧;而色明觉慧尚未入解脱流。
觉慧之定,各果皆有对应之无相心定,不可生起他果定,故而入解脱流圣者不生无想定。
色明觉慧之去除客体见,是去除时空万物之实体见,禅宗之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乃而了悟一切时空万物只是概念,并无真实体性存有。
于此觉慧,证知一切五蕴本无实体,客观皆空,然觉主体自性之真我存在,尚有身见。
色明觉慧未入解脱流,故其果位称为‘无果’。
有身见会依主客分别,而有两种不同见解。
一种是以客体为身,其身是对于自我客观存在的相应五蕴执著,仅于无色明觉慧之凡夫。
一种是以主体为身,其身是对于自我主观存在的相应五蕴执著,如以自性为真我。
中部109经/满月大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109.htm
受明觉慧之去除有身见,是去除一切五蕴之自我身见。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万法无我,证知五蕴无我,然觉五蕴变化为我作。
受明觉慧初入解脱流,而称‘初果’。
我作见,就是已悟五蕴无我,却觉知五蕴变化是有我在作为,此为初果之见。
想明觉慧之去除我作见,是去除一切五蕴变化之自我作见。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万法非我作,然觉五蕴变化为我所作。
想明觉慧为入解脱流之第二果位,而称‘二果’。
我所作见,就是已悟五蕴非我作,却觉知五蕴变化尚有我在运行其作为,此为二果之见。
行明觉慧之去除我所作见,是去除一切五蕴变化之自我所作见。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万法非我所作,然觉五蕴变化有我慢势。
行明觉慧为入解脱流之第三果位,而称‘三果’。
我慢势见,就是已悟五蕴非所我作,却觉知五蕴变化尚有潜在我慢趋势,此为三果之见。
由 客体见→有身见→我作见→我所作见→我慢势见 ,我执愈来愈消退隐没。
由初果去除有身见而入解脱流,就会自动趋向究竟解脱,于俗世最多转生七次即可出离。
识明觉慧之去除我慢势见,是去除一切五蕴变化之我慢势见。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万法无我慢势,究竟解脱于一切五蕴障碍。
识明觉慧为入解脱流之第四果位,而称‘四果’。
四果即是阿罗汉,究竟解脱,不受后有,不再轮回受到五蕴之苦。
◎补充上文遗漏未言之处
无色界境界,若未有觉慧,会不见其生灭,会误以为是不生不灭的不动涅槃境地。
这种世间涅槃境界,就是《中部一经》根本法门经所谓 以一般人之力的第一理趣阶位。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01.htm
他认知涅槃为涅槃;认知涅槃为涅槃后,思量涅槃、在涅槃中思量、从涅槃思量、
思量‘涅槃是我的’、欢喜涅槃,那是什么原因?我说:‘未被他遍知。’
无色界这种不动境界,正对应着五蕴性障,需要对应觉慧破除,才见对应境界生灭︰
色明觉慧 受明觉慧 想明觉慧 行明觉慧 识明觉慧
色性 受性 想性 行性 识性
空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 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灭尽定
色明觉慧 破除 色性,可见空无边处之生灭,而证无色界虚空及时空万物皆为概念幻相。
此即大乘修证所谓‘见性’,禅宗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上乘修行观禅,会在成就第五观智圆满慧境四禅后,在其后证初果前的跳禅阶段,
证得色明觉慧而悟时空万物皆为概念幻相,然后再又观智继续往初果前进。
因为上乘证得色明觉慧,是在圆满四禅后的跳禅阶段发生,
所以证悟色明觉慧后又由二禅开始再进到四禅,容易以为还是在跳禅阶段的境界变化。
行明觉慧 破除 行性,可见 非想非非想处定境 生灭,才能入 灭尽定。
因为发生 灭尽定 是在 非想非非想定 相关的刹那刹那生灭之间。
识性是最终心识,并非所见境界,唯有能见之心性独存。
识明觉慧 破除 识性,才能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