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内蒙古公布2021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楼主: Chynagirl (邪恶的小尾巴)   2022-01-10 08:58:43
内蒙古公布2021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http://nmg.news.cn/xwzx/ttxw/2022-01/08/c_1128244773.htm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8日电(记者勿日汗 哈丽娜)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
2021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新发现汇报会,公布2021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重新启动考古发掘工作的萨拉乌苏遗址,中国北方重要早期人
类洞穴遗址——金斯太遗址,保存状况较好的史前文化房址——乌兰图嘎新石器时代遗址
,内蒙古中南部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遗址——后城咀石城遗址,中国
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重要聚落遗址——小塘山遗址,出土丰富玉器的朱开沟文化遗址
——沙日塔拉遗址,在黄河两岸地区科学发掘的代表性汉代墓地——小红城汉代墓葬,中
国阴山以北、戈壁以南草原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吉呼郎图匈奴墓群,北魏王朝大型
祭祀建筑遗址——坝顶遗址,辽上京皇城佛寺遗址等。
  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2021年,为配合萨拉乌苏考
古公园的建设,萨拉乌苏遗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启动。本次发掘面积100平方米,发掘剖面
最深达15米,出露的地层共分为9层,发现2个文化层,文化遗物分布于第6层的底部和第9
层,均出土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为研究萨拉乌苏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生计方式提供翔实
的考古材料。考古人员将新发现的石器遗址地层与1923年法国学者的发掘成果进行对比,
确认原来认为是王氏水牛发现地的位置,实际就是近百年前的发掘地点,解决了长期困扰
中国旧石器考古界的一个学术问题。
金斯太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
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202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对金斯太石器遗址下部的第
5—2层进行发掘,最大发掘深度约1米。发掘中,共清理火塘7处,在4层和5层发现两处较
为完整的火塘,火塘主要为挖浅坑堆烧,无石块构建迹象。原生堆积内出土了陶片、青铜
残件、装饰品、骨器、贝壳、石制品、动物骨骼及牙齿等1100余件遗物,其中以石制品和
动物化石最多。金斯太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收获为讨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西方文化与技
术交流、晚更新世(距今12.6万-1万年)中国北方古人类适应生存模式演变与环境变化
的关系、现代人北方扩散路线及其与其他人群的交流等学术课题提供不可多得的材料。
乌兰图嘎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2021年,内
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了4000余平方米,揭露出房址70余座,灰坑40余座,墓葬
1座。乌兰图嘎遗址遗迹较为密集,打破关系较为复杂,包含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
红山文化等三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房址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遗物
较多,是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后城咀石城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占地约138万平方米,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
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址。2021年5月至11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
研究院对清水河县龙山时代石城瓮城继续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新揭
露城门、台基、城墙、壕沟、地下通道、墓葬、灰坑等遗迹20余处,出土玉铲、玉璧、玉
料、陶罐、石镞、骨笄、骨镞、猪下颌骨等重要遗物20余件,辨明后城咀石城由双壕沟、
内外瓮城以及城墙构成的半月形防御建筑是中国北方已知最早较为完整的城防体系,为研
究河套地区文明进程以及社会复杂化历程提供新的资料。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处于一较高山丘的顶部,周围有石砌城墙。遗址内
部发现了一条龙制陶流程,这在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2021年,内蒙古文物
考古研究院联合宁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对小塘山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遗址发掘面积约4000
平方米,发现房址40余座、窖穴与灰坑32座、墓葬6座、陶窑1座,另外还发现“马面”式
建筑、道路等,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蚌器等各类器物标本750余件。结合小
塘山遗址发现的遗迹及出土遗物,可确定该遗址是距今4000年至34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
文化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小塘山遗址的发掘,对深入探讨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处社会
发展阶段、社会组织结构、聚落布局及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沙日塔拉遗址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遗址出土有数量丰
富的玉器,在鄂尔多斯地区尚属首次。2021年9月-11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
合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伊金霍洛旗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
中心对沙日塔拉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年度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发现,房址8座
、灰坑及灰沟30处,墓葬31座,路面2条,灶址1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角蚌
器等150余件。遗址出土丰富的海贝饰、贝饰、蚌饰,但这些遗物明显不是本地所特有的
,而是文化交流、物品流转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为解读鄂尔多斯高原与周边地
区古老人群的迁徙流动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强有力的实物资料。
小红城墓地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2021年4月至9月,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
工程基建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和林格尔县境内沿线地段进行调查勘探时
发现小红城墓地并进行了考古发掘。本年度发掘面积4800平方米,共有墓葬32座,形制上
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壁墓、砖室墓兼有。出土文物有铜镜、带钩、铜钱、铜印、鎏金
铜辅首、泡钉、盖弓帽、弩机构件、陶灶、陶壶、陶井等遗物10余种,共200余件。本次
所发掘的汉代墓葬以陶器组合与漆器的普遍使用最具特色。虽然多数漆器的木胎由于腐朽
严重不能提出,但在发掘过程中仍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图像资料。墓葬中出土陶器数量可观
、种类多样、保存较好,可以充分反映当时该地区墓葬陶器的随葬情况。
吉呼郎图匈奴墓群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由120多座墓葬组成,是我国阴山
以北、戈壁以南草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墓群数量庞大,文化特征鲜明,填补了
内蒙古草原地区匈奴遗存分布的空白。2021年7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合作,发掘墓葬22座,取得了重要考古新发现。本次发掘
的大部分墓葬的地表皆有封石堆,多数为圆圈形,墓葬结构全部为竖穴土坑式,个别墓葬
在土坑内设有生土二层台。葬具多为一木棺一木椁或一木棺一石椁的组合形式,棺椁皆以
榫卯拼合,个别木棺表面髹黑漆。墓葬全部为单人葬,人骨多凌乱,保存较差。棺内放置
的遗物一般为弓箭、弓弥、铁刀、铜镜、珠饰等。多数墓坑的北部有头厢,集中摆放一些
随葬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动物殉牲,物品摆放位置无明显规律。此次
发掘初步了解了墓葬的葬俗葬制,获取许多珍贵的实物材料,从墓群整体面貌看,应为东
汉时期的匈奴墓。
坝顶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蜈蚣坝顶部,是北魏王朝于阴山之巅设立的大型祭
祀建筑场所。经2019年至2021年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人员确定了遗址的形制结构,遗址
自内而外由内室、内壕、内壝、外壝、外壕等5部分组成。2021年度的发掘区位于遗址东
部,考古人员清理了内壕、内壝、外壝和外壕局部,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此外,继续
对内室内部进行清理,出土的遗迹可分为下层祭祀坑、中层北魏祭祀遗址和上层北齐遗存
等3个时期。阴山山脉自古以来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分界线,遗址采用
了中原传统的礼制建筑形制,又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高山祭祀的特征,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农
耕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实物见证。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西山坡佛寺遗址是辽上京皇城内一处规模宏大的
寺院遗址。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辽
上京考古队,继续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根据考古
勘探和发掘,佛寺的核心建筑位于西山坡制高点,由以佛塔为中心的北院和以佛殿为中心
的南院组成,两侧还有附属院落。另外,本年度发掘或试掘的8座建筑基址都是辽金两代
、多次营建重叠的复杂遗迹。根据地层和遗迹关系可以确认,西山坡佛寺北院、南院及两
侧附属院落均为辽代始建并沿用到金代,朝向始终为东向,建筑性质始终为佛寺。这些都
反映了辽、金两代城址布局和佛寺布局的沿革情况。
责任编辑:李倩 李国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