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PgJWS7c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发明文言文的人在想什么
时间: Fri Sep 1 18:36:07 2017
※ 引述《snoe1119 (小乖)》之铭言:
: 乳提
: 最近被搬出来的议题
: 国文科都要学的文言文
: 洨弟想问的是,人类在历史上以科学的角度而言
: 许多演进或是发明都是自然生成的
: 洨弟不知道语言484也是
: 不过文言文通常一个字或是两个字的单字
: 都是一长串的意境与感觉或是一件事情
: 这样通常是不自然的
: 为什么不能用更加简便的语法形容呢?
: 第一个发明文言文的人在想什么
: 有没有八卦
简要写写一己看法,若有误谬,敬请指教。
这要由汉字的发明开始讲起。
距今四千六百多年前,黄帝部族取代炎帝部族,成为中土世界的领导族群。
黄帝远历中土平原周边大地,征服四方,却遇到各地语言不同,难以沟通的问题。
当时原来已有结绳记事的绳结记录传统(南美印加帝国在灭亡前也在使用结绳记事)。
黄帝找人设法解决问题,而苍颉就在结绳记事的文化基础上,发明了书写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并不是由语言发展起来,而是由超越语言的结绳记事传统上发展起来,
而且表意汉字的用途本来就不是要配合语言,而是要成为超越语言的世界文字。
事实上,苍颉发明原始汉字的目的,就是要用看图说故事的简便方法,
来取代原本艰难复杂的绳结记事方法。
原始汉字的每个字,就是一小幅漫画示意图,看图说故事来简便传达意思。
譬如“子”的原始汉字图,就是一个小婴儿身形图。
譬如“女”的原始汉字图,就是一个女人柔曲身形图。
苍颉发明的漫画表意文字,相比旧有结绳记事方法,真是简单明了又方便有效。
原来语言不通的族群,大家在一起画图说故事就能简明有效沟通。
于是这种方法很快在中土大地上传播开来,各族都有样学样加入创造漫画图案文字。
除了基本用字,又有许多新创文字不断冒出,久而久之,就又需要制定新增标准图案。
所以《中庸》才会提到古代天子有项责任是“书同文”,就是要统一字体漫画图案。
虽然汉字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合语言而生,但在使用中却逐渐让语言随之配合。
原始汉语原来是多音节的语言,却在汉字文化传统下,逐渐演变为单音节。
而汉字发音也以黄帝部族发音为中土世界的标准交流音,虽然各地还是各有方言发音。
这种原始汉字看图说故事的传统,由黄帝延续到商末周初的两千余年。
这段原始时期的汉字文书,表述如同电报文体,看看古文《尚书》记载即可了解。
为何如此?因为汉字文书传统,并非基于口头语,而是基于书面文。
而这种书面文是始于黄帝部族,为了可以超越语言去对各地异语部族进行沟通交流。
然而这种书面文与口头语的文化分裂情况,到了文化激变的春秋时代,开始显现变化。
汉字逐渐脱离漫画型态,而变成庄重的图腾型态,再也不是简明图示。
而且,汉字书面文也逐渐近于一般口语表述,这可见于古文《尚书》到春秋到战国。
到了战国时代的诸子议论文章,就已经是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我们所学的文言文体。
至于字体,秦朝统一战国天下,制定官方标准的篆书字体,但民间发明隶书。
“隶书”顾名思义,可知使用于下层阶级奴隶身份的文书记事之用。
汉朝使用隶书为标准字体,到了晋朝在书法家王羲之的影响下,产生了“楷书”。
汉朝以后汉字演变,不再是漫画图示或图腾,而是趋向追求艺术化的美。
在正式华美字体下,还是会有简便速记字体的使用。
所以古人也会使用简体,但视其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非正式文书的私下简便之用
宋朝时,为了印刷之用,秦桧创造印刷字的“宋体”。明朝又有“明体”。
清末民初,汉字文体又再经历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革命钜变。
因为欧西文明的影响,许多新词被日本引介转译而进入中国。
在甲午战后到民国创建的短短十余年间,大量留日学生将日语汉词介绍进口到中国。
使中国文化在短时间内,接收了大量至今常用的欧西意译汉词,像“政治”“经济”...
另一方面,民初鼓吹的白话文运动,在文化演变下,将欧西语法介绍进入汉文体系。
使得现今我们使用的汉语文体,许多文法其实是受到欧西语法影响的文化交融产物。
而在白话文运动已近百年的今天,我们现今的书面文其实又受到文言影响,
已非纯粹白话;看看民国初年的白话文与我们现今所用语文,其实是有蛮大差距!
这个差距主要就在于现今书写文体已经又再逐渐具备文言文体的典雅与简炼。
我们现今使用的书写汉语,其实是日语汉词、欧西文法、与文言文体的融会。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强调:文言文修养不好,是写不出典雅简炼的现代汉语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