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产能过剩又遭逢房地产泡沫 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力大不如前

楼主: veryhou (Hoho)   2015-10-12 00:16:55
整理:郑博名
中国经济放缓,连带拖累整体新兴市场,受害的除了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体,许多中国沿
海城市居民,过去乘着经济起飞的浪潮晋升中产阶级,如今却需饱受工厂关门的危机,就
连普遍被认为依旧具有消费潜力的中国内陆城市,也开始受到影响。
《华尔街日报》报导,据统计有8成7的中产阶级居住在中国沿海城市,仅有1成3居住在内
陆,却是中国尝试经济转型的重点区域,其中代表之一就是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新乡市

跟许多发展中城市一样,新乡市在经济爆炸期间兴建了工业园区、华丽的大桥、以及6线
道路等富裕城市的象征。然而,伴随开发而来的,是新乡市已成为河南省污染最为严重的
城市,且对于建设带来消费的原始目标也逐渐不如预期。
麦肯锡报告曾指出,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让许多外国企业冀望在中国一线大城消费趋近
饱和后,将眼光放到内陆城市;举凡从肥皂到汽车,能够为中产阶级带来美好生活的消费
品,都是外资眼里的炼金术,也确实提升了内陆居民的消费力度。
但最新数据显示,新乡市的上半年经济成长率,已从去年同期的9.8%,大幅下滑至5.1%
。取代消费的是新开发社区的荒凉、工厂停止运转、与市府的推卸责任。面对质疑,当局
解释下滑最大主因,是国家社会福利的缩水,且贷款紧缩同时也造成制造业衰退与消费力
骤降。
消费减少,导致产品价格下跌,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获利减少;减产减资、停薪甚至裁员
,民众更不敢花钱,形成一股恶性循环,也就是新兴国家最不愿看见的“通货紧缩”。
中国打喷嚏,新兴市场着凉
“中国经济可能还要再低迷好一阵子。”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受访时指出。中国上一
次出现通缩是在1997年至2002年间,最后当局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房地产与出口来化解危
机。然而这次,中国企业因产能过剩导致获利能力甚差,投资效率过低,政府已经没办法
再效仿当年的手段,来走出通缩的流沙。
更惨的是,中国市场表现不佳,让新兴市场企业过去10年的负债比率,从4兆美元激增至
18兆美元。国际货币基金(IMF)警告,假使先进国家升息,将导致新兴市场更加脆弱,
恐引爆企业倒债潮。
日前国际金融协会(IIF)首席经济学家柯林斯表示,光是第三季从新兴市场撤出的资金
,就高达400亿美元,包括190亿美元的股票,以及210亿美元的债券。预估今年结束前,
将有541亿美元被全球投资人赎回,创下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大一波撤离潮。
新乡市上半季工业产量已从去年同期的11%下降至5%,许多中小企业都备受国企停摆的
影响,甚至还有企业被拖款11个月之久,但当局却不敢让这些企业破产,反而持续提供低
率贷款来维持一定就业率,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库存,以及更多的呆帐。
同样地,产能过剩也出现在房地产身上。原先计划在新乡市兴建33栋、每栋可住300户大
厦的建商,如今只建了13栋,且当中还有许多空房,“过去政府大举购地造就许多百万富
翁的官僚已经停止,消费减少与官员带头浪费的支出、贪腐已经瘫痪了购买市场。”
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中国的中产阶级。因投资公司倒闭遭卷款、片寻不著全职工作,原先
希冀替下一代挣得安定生活的中产阶级,如今无法为中国带来消费型驱动,反倒持续被困
在旧有的经济模式中。
一名24岁的小麦农二代,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就明讲,生活确实比父母要来得容
易,但他不认为买车、买房、结婚是他能够奢求的,就算过了50年也一样,“因为我们永
远不可能向美国中产阶级看齐。”
中产消失?
事实上,不只中国中产阶级幻灭,就连美国的中产阶级生活也大不如前。尽管现阶段美国
景气看来似乎有逐渐复苏的迹象,但这只侷限在少数人的银行户头,大多美国人仍旧过著
缩衣节食的日子。
根据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调查,美国中产阶级收入在过去10
年不但逐年下滑(降低8%),且维持一个家庭所需的基本开销,包括育婴(上涨37%)
、医疗保健(上涨85%)、高等教育、房贷、退休保障等成本,已上涨了1万美元;到了
2014年,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完全无法摊平生活花费。
一个在纽约工作了五年的警察,每年收入约为6.9万美元;而在市内公立学校工作五年的
教师,每年收入约在5万至6万美元之间。但在曼哈顿,普通公寓的租金平均每月就要价近
4千美元,一年换算下来将近4万8千美元,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只能选择入住政府公
屋。
反观台湾,中产阶级一样不好受。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台湾自认为中产阶级的民众
中,平均家庭月收入为14.3万元,不但是北亚地区最低,甚至落后许多中国二线城市。
以香港中产阶级来看,平均家庭月收入达到26.3万元,排名第一;中国则以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平均家庭月收入24.3万元排名第二,即便是中国辽宁、河北、江
苏等二线城市,也有18.5万的平均水平。
即使各国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位不同,定义宽度也有所差异,但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影响之下
,中产阶级的生活只会愈往天平两端靠拢,未来重返贫穷线的人数上升将不再只是危言耸
听。中产消失?
事实上,不只中国中产阶级幻灭,就连美国的中产阶级生活也大不如前。尽管现阶段美国
景气看来似乎有逐渐复苏的迹象,但这只侷限在少数人的银行户头,大多美国人仍旧过著
缩衣节食的日子。
根据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调查,美国中产阶级收入在过去10
年不但逐年下滑(降低8%),且维持一个家庭所需的基本开销,包括育婴(上涨37%)
、医疗保健(上涨85%)、高等教育、房贷、退休保障等成本,已上涨了1万美元;到了
2014年,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完全无法摊平生活花费。
一个在纽约工作了五年的警察,每年收入约为6.9万美元;而在市内公立学校工作五年的
教师,每年收入约在5万至6万美元之间。但在曼哈顿,普通公寓的租金平均每月就要价近
4千美元,一年换算下来将近4万8千美元,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只能选择入住政府公
屋。
反观台湾,中产阶级一样不好受。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台湾自认为中产阶级的民众
中,平均家庭月收入为14.3万元,不但是北亚地区最低,甚至落后许多中国二线城市。
以香港中产阶级来看,平均家庭月收入达到26.3万元,排名第一;中国则以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平均家庭月收入24.3万元排名第二,即便是中国辽宁、河北、江
苏等二线城市,也有18.5万的平均水平。
即使各国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位不同,定义宽度也有所差异,但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影响之下
,中产阶级的生活只会愈往天平两端靠拢,未来重返贫穷线的人数上升将不再只是危言耸
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