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lchi (柯奇)
2018-02-21 11:35:20小弟很喜欢《瑯琊榜》与续作《风起长林》,
也刚好对封建时代的制度有点兴趣,
对于长林之罪,我反而认为不是荀卿的罪在将来,而是过去就没做好。
诚然在帝制的年代,帝王对所有事物乾坤独断,
也为了维持这份威权不容任何威胁挑战,
如《瑯琊榜》的阿选,亲手牺牲了七万赤焰军与祈王府众人。
阿选在位时期,文官以中书令柳澄为首,
但各皇子拉拢的是有实权的六部,政令也以梁帝说了算。
到了萧歆上位,或许因他心慈体弱导致皇权下落,
朝廷偏向明代的内阁制,由首辅荀白水统领群臣代拟多项政令。
最理想的政治是有个完善的制度,即使上位者未臻完美,
仍能维持国事运作而不出大纰漏。
最显著的例子是商鞅变法,把秦国由公族掌权变成贵贱皆以军功封爵,
即使武王、孝文王、庄襄王不是很优秀,
秦国依旧能累积商君奠定的基础迈向一统大业。
荀白水有维护家族专权的私心,但他对于人治的不安也有几分道理,
自《瑯琊榜》剧末萧景琰整合尚阳军及征北军赐名“长林军”,
若中间未曾移防,长林军常驻大梁北境五十年,
而统帅一直都是长林王萧庭生。
这情况如果黑化会变成中唐以后的河朔三镇,自安史之乱后,
卢龙、成德、魏博三镇仅对朝廷有名义上的归属,
三镇节度使世袭或由参将取代割据一方,中央没有调兵或收税的权力。
长林军抵御大梁最强的外患大渝,合理猜测兵员与装备都是最佳,
每年支出的军费也绝非小数目。
长林王旗帜飘扬于沙场,为北境甚至大梁军民提供五十年的安全,
建立的威望一旦超过中央,人民但称颂长林王而不提梁帝,
当这只边境雄师一旦兵锋内指,即使不致改朝换代也必定是一大浩劫。
众所周知老王爷萧庭生与平章平旌忠义,
但君不见赵匡胤受柴荣恩宠至极,提拔为御前督检点并托孤,
幼帝柴宗训即位旋即在陈桥兵变后篡位自立,
即使庭生父子未有异心,当梁帝失德或未能安邦也难保长林军有兵谏之举。
我说的长林之罪在过去,指的是武靖帝萧景琰。
出身军旅的靖王,在《瑯琊榜》中有执行驻军移防的差事,
更进行兵马制改革力图振兴大梁。
长林军在他上位后所建、萧庭生王爵为他所封,
为纪念长苏林家的长林军赐名在前,应该像其他军队定期更换主帅,
避免沦为个人私军的风险,
萧景琰封“长林王”不知有意无意,庭生身兼长林军统帅长达五十年,
这就不是可以降低人治风险的好制度。
高湛说宫墙里风从未停过,但长林之风起自萧景琰:
一、开启长林王为长林军固定统帅,大梁最强战力系于长林府是否忠诚。
二、赐死莱阳王后未能适当安置心怀怨怼的遗孀孤子 (对照誉王遗腹子与蓝瑾)。
三、嗣子文弱却未能避免强势外戚(或许柳皇后更该负责)。
假设卫铮在药王谷成功种植冰续草,林殊击退大渝再辅佐景琰二十年:
封萧庭生为瑀王,担任几年长林统帅后交棒给其他能将、
将萧元启及莱阳太夫人降籍庶民,安置在江左给予供养并监视,
这阵风就起不来,续作便是萧庭生与弟弟家人的幸福快乐生活了XD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2-21 11:46:00
因为换将这个动作,本身就是猜忌武将之举,所以萧景琰是不会这样做的,他就是信人信到底的一个,此题无解。那我请教个问题,长林王调去了东海,如果北境没能有代替长林王扛住的将领镇守该怎么办?还有这样调换是否因兵将之间的默契和熟稔影响作战的实力?是否影响将领的专业发挥和长进?(我觉得跟现代不太能比,现军制受法治约束的)谢谢回答我这一个外行哈
作者:
benxyz (New Divide)
2018-02-21 12:05:00一件事本就有正反两面 你有无想过长林不易帅是因为大渝忌惮的不是长林军 而是长林王?平旌也说:“我大哥战无不胜,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这支军队也许训练精良 装备最佳 但易了主帅真能挡下大渝皇属吗?这恐怕是要打问号的。冷兵器时代 战争太吃主帅能力了
作者:
sl613 (悠哉的午后)
2018-02-21 12:21:00新官把前人的制度、人手全推翻也不是没有前例啊
作者:
ShiningRuby (閃亮紅寶石女王)
2018-02-21 12:26:00若我没记错,清朝就是三不五时调动地方官员,就是怕他们发展成土霸王,可是这样调动就导致没人真能深入了解当地人文地理,民之所愿民之所向无法面面俱到.我觉得武将更需要熟知地理人文,才能战无不克攻无不剩,好不容易把北境摸清楚了,就又被调去东海,又要重新摸一遍我觉得这样好像也不好耶
作者:
benxyz (New Divide)
2018-02-21 12:44:00而且这个统帅全家都在京城 是要怎么兵锋内指啊...
作者: oldtrafford (oldtrafford) 2018-02-21 13:03:00
同意荀白水有意见应该要建议改制度不论是监督或其他而不是背后胡搞,但本文提到轮调主帅有个问题,古代边关遥远各地风土民情大不同,又不像先现代有卫星这些东西,资料收集不便,调来调去主帅还没搞熟状况就被调走,是要怎么作战?殊不见剧中京里人连北燕假撤军都搞不清,又例如长林府本来在北境陆路镇守,调去东海打水战能发挥吗?
作者:
angalagna (angalagna)
2018-02-21 13:18:00原po所言就历史教训来说非常有道理,但琅琊榜本身就充满不存在的理想型人设,例如萧景琰的不猜忌武将,例如长林父子的有为有守不恋栈。我想这是一直以来讨论荀宋究竟有没有理的矛盾点,一方面他们所虑在情势上看来合理,另一方面用在长林身上好像就不合理,不过以长林之势来说,即便没有荀宋,将来也会有别人猜忌,黄袍加身,并不一定都是自己自愿,边境只知有王将不知有皇命的这种局面,没几个皇帝能坐得住
作者: oldtrafford (oldtrafford) 2018-02-21 13:32:00
同推B大统帅一家人都在京城 讲难听一点就人质 阿选就是跑到九安山誉王才有机会阿 不然阿选在京城早派禁军把誉王一家剁了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2-21 13:43:00
我记得蒙挚就是因为带兵不佳才被调统领 统领当的不错 最后打大渝也实质是梅苏在统帅 蒙始终没打仗的才能 卫峥生在赤焰军却会水战表示赤焰军本身有水战的机会 可能北境地形有水 也可能赤焰同也没有完全守只北境 我记得也有平内
作者:
benxyz (New Divide)
2018-02-21 13:45:00你也知道阿选在九安山 京城那时是誉王他妈作主好吗 = =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2-21 13:45:00
乱和攻打滑国(万用军队) 他也非专才变成通才的例子
作者:
benxyz (New Divide)
2018-02-21 13:50:00岳银川跟狄明不就累积军功后跳出来了吗 这跟边境易帅没有直接关系啊 而且照你观点 为何诸葛亮北伐 曹丕一定要司马懿出战?讲错 曹叡用能力强又了解敌人的主帅 胜率最高啊
作者:
ShiningRuby (閃亮紅寶石女王)
2018-02-21 13:59:00有些东西不是拿同事准备的资料读过就能通的,前任将领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2-21 13:59:00
即使培养了新人才 也不可能比得过资深的 真的打仗时不会想冒险让新手练手 穆青袭爵了皇帝想嫁掉霓凰 可是真的南楚兴兵了皇帝还是只敢派霓凰而不是穆青 等新手变老手那又
作者:
ShiningRuby (閃亮紅寶石女王)
2018-02-21 14:00:00留下的资讯当然非常值得参考,但自己摸索更重要吧?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2-21 14:00:00
同时也再次成了皇帝的威胁 平旌在立下大功前荀氏也没那么怕他
作者:
ShiningRuby (閃亮紅寶石女王)
2018-02-21 14:02:00其实云南穆王府管南境时间比长林王府管北境至少多了两代,怎么大家都很放心他们家啊?
作者:
ryanangch (åšè‡ªå·±æœ€ç¾Ž)
2018-02-21 15:20:00从军事角度来说,补充S大与o大的观点,定期换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领将永远不熟悉自己所负责的边疆地形,永远不熟悉敌人举动。想像若一直负责北境的庭生突然跟南境穆青对调,会是何种局面。除非将领自小从军也常常换驻,但也会有例外,例如平旌从来未曾参军,所学资讯皆来自琅琊阁,但也在柿子走了后直接担任将领。地方驻军若从不调换,也难保有心人趁机自肥。再说不是每个时代都能有足够的太平时期来换防历练,只要有连续十年烽火不断,哪有心思去搞制衡啊。我觉得在封建时代,功高便是原罪,无解。默契二字,在他人眼里看到的并不是合作无间,而是要反就随时都能反。
作者: oldtrafford (oldtrafford) 2018-02-21 16:14:00
因为剧名叫风起长林不是风起穆邕XD又功高震主无解但主自己不担心旁人狂操心根本捞过界 而且讲真的长林府整剧看下来 我觉得除了军功高并没像祈王府当年说反就反的实力
因为穆家没有封王珠,没有跟皇室结姻亲,威胁没庭生大啊~
我想起大同府案的纪琛将军,他不是不行带兵,只是没机会。或许水牛父子也该负点责任…
作者:
DialUp (林点五)
2018-02-21 17:35:00既然长林王府不需要兵符就能照样号令八方军队,那么上位者就绝对不能用剥夺兵权当成削弱长林王府威望的方法呀~因为你自己已经告诉自己那是没用的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2-21 17:39:00
一个地方驻守有一个地方的重要性 总有人在第一前线 有人守后面 谁适合哪个位置就派谁 还要为了给你表现刻意安排?纪沉得住气的话 三月弯刀就有表现机会了 平章也不用死了
帮补一下背景 刚好有看到小说一些内容 改成内阁制是水牛主要负责改的人是荀白水他爹 同样认为这主帅一家人都在京城甚至主要手下可能家人都在京 蛮难兵锋内指的又萧庭生去世时60多岁 不可能当主帅50年 第一代长林军应该是赤焰遗将 另也同上所言 以古代的状态 调动主帅基本上不太可行 风险太大了 可能一换各地都要打败仗了穆王府是藩王权利颇大 剧里看不出长林府是否有封地
作者:
ryanangch (åšè‡ªå·±æœ€ç¾Ž)
2018-02-21 22:24:00而且国土之大 又不像我们现在有汽车载人,古代调兵遣将耗费很多时日,如果边疆守卫粗心没有留意地方动静,换防是任何敌军进攻的好时机。长林府既在金陵,应该是没有封地(吧)。要有封地,得像献王在献州这种情况(?
话说平旌参军过喔 剧里开头有说到他以前就上过战场后面也提过他从小萧庭生就拿兵书战例训练他们兄弟小说里更有提到蔺晨和蔺九看到大同府沉船还没太大反应看到平旌冲下山还说平旌应该是看出什么才冲去
作者: oldtrafford (oldtrafford) 2018-02-21 23:13:00
其实穆王府是藩王真的比长林府更会发生地方割据的状况 在南境时间还比长林在北境久 穆邕看来战功也不俗想想更觉得荀就是私心
作者: SU0430 (suling) 2018-02-21 23:40:00
其实穆王府的威胁比长林还大...霓凰和景琰的交情能持续几代??
作者:
dbspvj (0aaa0)
2018-02-22 01:24:00庭生没有当长林王50年吧,
作者:
bilice 2018-02-22 08:05:00瑯琊绑设定不能深究。特别是官制的权责关系。作者是大杂烩大乱套。里面一堆重复权责单位和弱智敌人。认真你就输了。
作者: king327327 (肥仔霖 ) 2018-02-22 15:47:00
看推文好烧脑...都没想过这些
作者:
cashko 2018-02-22 20:01:00之前就觉得要从制度面改,不然除掉一个长林还有下个长林,至于怎么改又要再探讨,什么兵制都有利弊,什么情况什么兵制也会因时而异,轮调防专权私兵化在古代是有这种预防方法的,但就是可能比较容易有不熟悉的问题,另外推bil大,因为架空也没提及到底是怎样的制度,这部分深究权责单位会有很多矛盾冲突。穆王府应是藩王,照朝臣们对长林的忌惮,穆王府没有被想过要对付也是奇怪,记得萧选不是没想过动穆家,不过有其他顾虑所以没真的怎样,霓凰跟靖王都跟林殊好,但霓凰景琰的交情应该没有深到延续后代,剧中看来长林王应该没有封地小说不知道,电视长林王是萧歆封的,没有五十年
作者:
benxyz (New Divide)
2018-02-22 20:48:00C大好认真推个
作者:
mpmz (mpmz)
2018-02-23 01:42:00其实第三点强势外戚也许是柳氏特意为之.毕竟在她看来景炎待庭生好到收为义子.庭生聪明有军功.加上年龄差距一定比太子更早进入朝堂累积人脉.不论将来兄弟情分怎么变化.至少自己儿子有外戚可以依靠.只是没料到荀氏这么会无脑又迷信吧
作者: oldtrafford (oldtrafford) 2018-02-23 08:52:00
如果是柳后要培养应该是培养柳家人啊怎么会是荀家?剧中没讲但小说有说荀氏不得柳后的欢心描写荀后那段有写不论母后多偏心她从没担心萧歆的东宫之位因为他身边站着长林王,但曾经多笃定现在就多怀疑,曾经多信任,现在就多忌惮,这是她的心魔。
作者:
benxyz (New Divide)
2018-02-23 09:13:00不用想那么多啦 静妃也是只看过柳氏一次就决定太子妃了荀氏搞不好也是第一印象佳 后来却被看破手脚再说有的女人生小孩后 护子心切会让行为想法都改变很多
作者:
cashko 2018-02-23 12:17:00纯说电视部分,柳如果有这考量倒是个有趣的设定,不过她要找应该会找柳家或柳家相关,电视没有荀家与柳家有什么关系的设定
作者:
ryanangch (åšè‡ªå·±æœ€ç¾Ž)
2018-02-23 21:57:00柳后是帮景琰和静妃消灭夏江暗桩的人欸,想像不到她灭了别人还培育自己的人XD
作者: oldtrafford (oldtrafford) 2018-02-24 08:25:00
我看起来是偏心莱阳王的意思
作者:
forpeony (peony)
2018-03-03 16:52:00这篇很有道理也很有脉络,荀白水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人治终究不是让朝政安稳的办法。前面许多版友提出的主帅问题,正是中国历代兵将是否相习的千古难题啊!
作者: c919305 (c919305) 2018-03-06 21:20:00
问题是那就是人治的时代啊 你把长王拔掉也是一人治的决定真要讲制度人家还没做错你就想着将来会怎样 才是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