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拿第一部跟风起长林相比,风起长林有点可怜,但不得不说,风起长林又
有许多地方靠着第一部的光环来烘托情绪(笑)。
但抽离出来,两部的切入角度不同,放在一起比还是有些不公的。
第一部的梅长苏蛰伏十二年,蒐集了足够情报、暗藏了诸多眼线,终入金陵。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就是看着开外挂的人成功一步步铲除障碍,最后达到目的(当
然中间也有惊险,而惊险的部分第一部确实营造得很好,气氛到位,连观众都会紧
张,相较之下,风起长林确实常在紧张快要高涨之时,戛然而止。)
如:萧元启逼宫罪太后,然后诏书证据等等都还没拿出,太后就果断认了……
第二部的众主角们当然就没有梅长苏这么厉害,几乎每个人都有智商未上线的
时候(笑),比起第一部描写一个天才,我觉得风起长林描写一群“人”,人与人
的互动亦值得品味。
但丑话还是要先搁在前头,风起长林有些角色的反应为了接戏而反应,为了让
剧情走下去而一反常理,许多地方有过多的斧凿之痕,导致看着看着有时会突然出
戏。就像是荀皇后的智商仿佛一直都在戏场边,有时候拎了进来(并无告诉濮阳缨
曾挑拨莱阳太夫人),有时候忘在场边(几乎无时无刻),还好最后一刻有拎上来
,位极皇后还轻信旁人留下诏书,也未免太惊人。
接下来进入正题,在风起长林中,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正派角色,而对于正派的
满腔热血、为国为民,我更钟于细看反派角色的描写。为报家国大仇搅得金陵翻天
覆地的濮阳缨、位极人臣而最像人的荀白水、从善良少年到腹黑谋国的萧元启。这
应该是风起长林中比较偏向反派的三个角色,风起长林可贵之处,就在于每个反派
都有其反的理由,而且颇合情理,环环相扣。
濮阳缨的夜秦受瘟疫所侵而灭国,因为成长过程的关系而性格扭曲,他将灭国
之事怪罪到大梁身上后,用尽计谋,直接影响了荀白水的智商下降,及萧元启的转
变,虽然中段他就退场,但无疑到最后一集,大梁朝局确实如濮阳缨所算一般,风
云变色。最让他被打脸之处,就是萧平章愿意舍身救平旌,刚好与他少年所为全然
相反。不过濮阳缨这个角色的亮点,在于演员无疑(笑),换个人演,可能就不会
这么吸睛了。
荀白水压制长林王府,凭一句“长林之罪,罪在将来”,其实很有人味。饱读
史书者,会有这个想法是很正常的。他身为首辅,对于长林王府同时拥有军、政之
权,谁不害怕?所以他处心积虑削弱长林王府,目的是保朝局安稳,一句“难道我
们大梁江山、天子皇位,都要仰赖长林王府的品行不成?”就让人觉得荀白水的担
心,确实是身在局中的人所应有的担心。帮荀皇后掩盖过错,是兄长之情;放过萧
平旌,却又是当政明断。他不像萧平章那样能够读懂编剧(?)的思路,但他绝对
有大梁首辅的资质(单拿荀白水跟晋尚书比较就可知)。可惜后来荀白水由黑翻白
时,还是被萧元启给赶上了就是……
最后是萧元启,演员诠释之好,全剧大概就是萧元启跟濮阳缨会突然让我惊艳
一下。(正派角色大概就偏向:好会演、好感动之类的感想)从一个杀人手抖、眼
中含泪的皇家儿郎,到最后手握乌金剑殿前死战的逆贼。萧元启总觉得错不再己,
而在于造化弄人。他的心里变化与挣扎,算是很顺畅地逐渐转黑,许多关键点都有
所铺陈,中间很少有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之转折处。他其实是风起长林里最可怜的人
,许多内心的纠结、痛苦,都有所呈现,从想护母亲而护不住的感情,投射到对安
如的好,想为国尽心却要靠卖国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却又一边为国家未来留下后路
,或许东海国他是打算自己灭的,但他最后说得好:“我的仇你们会帮我报的”。
他始终明白自己是大梁人,只是尊的不是元时这个君。我觉得是这部戏中最精彩的
角色,没有之一。
相较于第一部每个反派角色都位高权重,在坏人部分的刻画,我觉得风起长林
有走出自己的套路,离开琅琊榜这棵参天大树。在各有盘算的反派角色的谋算下,
围绕着家国情怀、兄弟情义的风起长林,亦不枉挂著琅琊榜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