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慎入
故事主线梅长苏复仇,已经看了版上许多大大的精采分析
我就不要野人献曝了
心得以感情线为主
N刷电视版后,去啃三大本砸到脚会痛的原著小说
所以也请让我在闲聊的最后放上小说与电视对比心得!
电视版
因为朋友推坑,当了好一阵子的瑯琊榜废人。最后2集舍不得看,把1~52集重刷第2次
才舍得看完~~~现在水管上有24h爆肝直播,更是没事就开着当背景音乐!
这出戏里女性角色着墨不多,大抵是个男人打滚的世界,但是每个女性角色都很有特
色,我最激赏的就是静妃阿~~~(对不起,霓凰! 你很帅你很美但你不够聪明内敛)
在深宫中被冷冻十几年也没关系,不争不抢平淡度日却也不是好欺负。儿子想干一番
事业,做娘的全力支援! 不是像越贵妃一样,对皇帝吹枕头风说自己的儿子多棒,而
是有技巧的引导皇帝往对儿子有利的方向思考~~~ 有人派了细作想用他来离间靖王跟
苏先生的感情,不仅来了计回马枪让皇后糊涂吃鳖,更是让细作亲自跟靖王解释,让
他知道他有多对不起小苏!!! 更不用说他早8百年就发现小苏真实身分,却可以忍住
不跟儿子说!
对我来说结局很圆满,皇帝闹了一阵终也是愿意帮赤焰平反。靖王上位得以实践他皇
长兄跟兄弟林殊的天下宏愿。梅长苏求仁得仁,终是回到属于他的战场做回林殊该做
的事,今生没办法跟霓凰相守,但两人也订下来生之约,以梅长苏地狱里都可以爬出
来的坚持,相信下辈子他也会努力遵守约定。
非常赞赏霓凰跟梅长苏的感情线。两小无猜的真挚,经过了12年依然没变,霓凰是第
一个认出林殊的人,虽然他找不到林殊的任何痕迹了。他们俩人有情有义却无缘无份
,太奶奶过世时两人相偎大概就是最亲密的距离了吧。应该是无限哀怨遗憾的一段
,但在两个人都坚毅又固守大局下,显得没那么悲情,许了下辈子他们一定可以再一
起。
步步惊心结局是错过与悔恨,但若曦回到现代确认他经历的不是一场梦,总的说起来
是悲中带喜。瑯琊榜结局就是圆圆满满下每个人都留着遗憾,喜中带悲。梅长苏(或者
该说是作者?)尽最大的努力换得最极限的圆满了,再多一点都是逆天无法允许了。
看完全局还是有些地方不太能理解,像是夏江当年为什么要干诬陷赤焰这么大一票?
只是为了揣摩上意知道皇上忌惮祈王? 为了怕祈王上台关了悬镜司? 为了红颜知己
璇玑公主? 3个理由我都觉得有点薄弱...这么大一个案子,夏江跟谢玉还不是长期
算计合谋,只是刚好两个人各有所求一拍即合?
小说与电视的比较
原著跟戏剧相比,主要人物一样,大方向跟大事件一样外,细节更动满多的,个人
不负责任觉得差异度有到40% ! 小说原著跟剧本是同一个人写的,以这个角度来看
我还蛮佩服她的! 可以做出两种符合表现方式的编排~
不过以一本古代小说来看,其实作者的文词不够优美,词汇又太现代,偶有非常网
路小说的表现冒出来,比方说括号表示人物的心声,以及编辑可能没注意到的中国
式说法没有注意到,但我莫名很介意! 台湾绝对不会说:XXOO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大概出现了五六次吧!
纯就文字表现来说,个人给的分数不高,但是故事构成颇完整又看得出精心设计,
戏剧里很多没讲清楚的东西小说其实交代得很仔细,包括飞流的出身来历,灰鹞是
哪根葱,为什么该常驻云南的云南府郡主会跟待在京城的将军之子可以青梅竹马两
小无猜,为什么豫津怕夏冬跟怕鬼一样等等~~~
角色上,小说版多好几个不太重要的脚色,戏剧都砍掉了,比方说有个皇上有个景
宁公主,谢玉家还有小儿子谢绪,天泉山庄还有个女儿叫卓青怡,本来要嫁给谢弼
的。幸好这几个角色后来砍掉了,真的很鸡肋阿...
戏剧毕竟是有画面,人物形象明确~ 跟小说里差最多的是悬镜司的夏冬,小说里她
跟夏秋是双胞胎,据说长相雌雄莫辨喔! 现实大概很难找到双胞胎演员,而剧情也
没必要让他们一定得是双胞胎~~~
童路在小说里是身材伟岸的帅哥,不像戏剧里是平凡庄稼汉XDD 小说里的飞流是有点
阴森邪门,还常常趴在宗主膝盖上撒娇(!) 讲话跟做事方式很明确的感觉到异于常
人,不像戏剧里感觉只是话少的可爱少年~~~
剧情最大的更动,莫过于是小说中霓凰不爱梅长苏...而是爱聂铎! 聂铎也是当年梅岭
上幸存下来的人,苏兄派他去云南帮忙霓凰解决外族的铁索船战,两个人日久生情,
霓凰后来有查到他的真实身分,但不知道江左盟老大是林殊,聂铎知道自己喜欢的是
老大的未婚妻,很痛苦地拒绝过霓凰,但又很想跟她再一起,后来另有任务就先离开
云南。
梅长苏一开始就很明确知道聂铎跟霓凰两情相悦,有些不舍一直认定是媳妇的人其实
不爱他,但跟霓凰就是童年一阵子的青梅竹马回忆,霓凰也真的只当他是哥哥,他自
己反正岁数难长,没挣扎太多就决定成全聂铎跟霓凰! 把聂铎送到霓凰身边以外,最
后的最后,景琰登基不赞同他俩婚事,都是应该死透的梅长苏留下一封信来解决...
小说里的霓凰不像戏剧版的那么威,找梅长苏说话其实是为了问聂铎,能够认出梅长
苏真实身分其实也大半是梅长苏自己招的...书里的戏份也不多,陛下叫他回云南她
回去后就真的没再回京城,没有太多跟梅长苏的互动,九安山之乱也更没有一马当先
冲去救人
所以我才说我想再小说版梅长苏的脚上写个惨字...连自小订亲的媳妇都是双手送给
别人...
到故事中后段小说跟戏剧的差距就越大~~~ 小说里的最终高潮好戏其实结的有点平淡
,我看戏剧连哭三集...小说是连眼眶都没湿!
经典的梅长苏发飙“萧景琰,你有情有义,为什么就是没有脑!”场景小说里是没有的
,因为小说里夏江没有跟滑族璇玑公主有往日情这个很重要的楔子,自然也没有利用
滑族搞出大反攻的结尾大戏,包括跟秦般若联手,利用宫里的人脉让静妃反间计,甚至
是推论出梅长苏是林殊拚死告御状,这些小说全部都没有~~~夏江最后九安山之乱逃狱
后,藏在某个大臣家,无力反击最后被蔺晨抓去给苏当进京的礼物
夏江跟皇帝自始自终都不知道梅长苏到底是谁,了不起皇帝最后被逼着夏旨重审赤焰案
时,有猜到他是祈王旧人而已,最后超强张力的梅长苏与皇帝相互质问的戏码,戏剧的
力道明显比小说强的多
我很喜欢戏剧中每个女性角色,不管好的坏的,都有强烈的生命力与执著。可惜小说中
几乎是纯然男性的视野,戏剧里的静妃感觉是累积沉潜多年,对于当年的赤焰也有不满
,只是知道时机未到,抓到机会有手段也有能力,小说里的静妃真的是与世无争,静懦
多了。当然也没有趁机对皇上偷打小报告帮忙惠妃这种事发生,当年的赤焰案让他看清
看透而已,当然知道景琰想做的事有帮忙敲边鼓,也有从字里行间认出梅长苏,但感觉
就不是身在局内的人。
是说认真想想,静妃是医女出身,因为辰妃入宫,亲眼看到一桩赤焰弄死这么多亲近的
人又受冷落二十几年,也许小说里的静妃像才是正常和逻辑的吧! 戏剧里心机手段都恰
到好处的静妃反而不太正常~
不是顶尖,但也有风光过的秦般若在小说里的存在感也满低的.....小说里的女性角色
几乎都是拿来铺陈过场的的,以一个男性复仇为主轴的小说来看无可厚非啦~~~ 但我
很感谢作者在写剧本时帮这些女性添了很多笔,足以在观众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我而言这么多的改写中,唯一觉得小说比较强的部分只有景琰的部分。戏剧里到
最终我都不相信他可以是个好皇帝,毕竟水牛脑筋直直又太重感情,有梅长苏帮他想
的时候当然没事,梅长苏挂掉以后难保皇帝这种赤子之心不会被利用.... 小说里就不
同了,可以明显看到景琰有长进,故事前后真的想法作法有不同,有在认真学习当皇帝
,就算苏不在他身边应该没问题~ 中正评等的主考官程知忌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梅长苏
在故事后段也说不用讲太多他已经自己可以想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