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明王朝1566

楼主: kea (推理小说<亲爱的你>出版)   2017-05-14 00:52:17
[电视] 大明王朝1566(1-20集)
http://blog.udn.com/Kea0111/102610675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唐)
这是部十年老戏,今年中国重庆卫视重新播映,有朋友跟我推荐,我于是看了一集,
看完又看一集,看完又看一集,不知不觉就看了二十集。
真是太好看了!
其时我真的说看也未必,毕竟时间没那么多,很多时候我都是一边做家事,一让戏放
著,用听的,这些中国实力派演员说话不但字正腔圆,而且声音感情清楚,光用听的就很
过瘾。
戏里的故事发生在嘉靖四十年,年初,御前内阁会议讨论前一年国库赤字数百万两,
今年又是北虏南倭、又有灾荒,政府钱不够怎么办呢?天才的严嵩和嘉靖想到,中国丝绸
在西方销路好,外销价格高出内销将近两倍,因此计划使江浙多产丝绸以外销赚外汇,但
增产丝绸的瓶颈在于原料蚕丝,天才的严嵩和嘉靖又想到:将产丝大省浙江一半的稻田都
转耕桑田。“改稻为桑”的国策于是成形,透过圣旨,交由担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的胡
宗宪办理。
其实农地转作并不是什么问题,以现代观点来思考,这个政策要成,政府得提供农民
补贴,另外因是粮食作物转经济作物,政府也要确保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这几点其实戏
嘉靖和严嵩都有想到,包括桑田按稻田课税(种桑每亩收入高于种稻)、从外省调粮等配套
措施。
但此一政策到执行面立刻就出问题,首先是地方政府手段粗糙,杭州知府马宁远竟派军队
践踏秧苗、逼农民转耕,结果不但民众强烈反弹,连军方(主管是戚继光)也大为光火,立
马把军队收回,“农民自行转耕”的方式一开始就胎死腹中。
严嵩、严世藩立刻想到第二种方法:由丝绸大户花钱(粮)买田种桑,这本来也是个可行方
法,补贴该落到丝绸大户身上,但政府哪有钱去补贴啊?最后,一套好好的政策就变成一
个下三滥的阴谋:由政府的江南织造局承包商沈一石出面买田,而补贴的方式竟然是:几
个政府单位共谋,趁汛期炸毁新安江堤防,淹没田地,使粮价涨地价跌,方便承包商买地

据戏中灾情报告,这场大水造成杭州府下的建德、淳安两县灾情惨重,数千人死亡,数十
万人无家可归,政府赈灾的粮食不够,极需民间支援,严党趁势推行“以改兼赈”计画,
准备大肆并购土地。不过趁天灾(至少外表看起来是)时允许商人贱买农地本来就很争议,
偏偏这时朝廷又派了个很麻烦的人物接任受灾最严重的淳安县知县,他叫海瑞,号刚峰。
整部故事的背景看似是硬史料,其实是三实七虚。 我虽然不熟明史,也知道嘉靖是明朝
海禁最严厉之时,明官员大概没多少人知道丝绸外销价格,就算知道也不敢在朝廷上大喇
喇地讲出来,皇帝来填补国库,也不大可能动外销的脑筋;另外江南织造局所产丝织品都
是供皇宫或官方用,应该没可能销入民间,更不可能外销。因此剧中“改稻为桑”、“以
改兼赈”这些听起来似模似样的政策,其实都是作者虚构的,整个背景比较像借用英国的
圈地运动”,但就把羊毛改成蚕丝而已。
不过虽然背景是虚构的,故事内容却很写实,嘉靖晚年沉迷修道,不务实事,朝廷里
头分成三大派,当权的是首揆严嵩和儿子严世藩的严党,反对党则是自诩忠臣的徐阶、高
拱、张居正等人,他们后头有皇储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撑腰;第三派就是司礼监
的宦官,以大太监吕芳为首,虽说嘉靖一朝已是明朝中宦官干政最轻微的时期,但制度上
还是给宦官很大的权力,皇帝不出面时他们就代表皇帝,可此调解内阁,还一手控制锦衣
卫镇抚司,另一手掌握织造局市舶司等油水特多的机构,凌驾在士大夫之上。
中央的党争延伸到地方,省(浙江)、府(杭州)、县(淳安、建德)三级政府各个衙门都
是必争之地,另外还有两个单位,一个是织造局,宦官杨金水主持,直属宫中,和巡抚平
起平坐;另外就是抗倭的军队,由戚继光主管,胡宗宪浙直总督督导。
在这样复庞大的架构下,这部戏塑造了一个一个为难又深沉的角色,就像网络评论的
,这部戏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拉出来自己说一个故事。看这部戏,你会发现,真的,
每个当官的都会有一套自圆其说的哲学,说自己多难多苦多不得以,说自己都被属下欺瞒
被长官压迫,说自己不告发坏事不惩治违法都是为了顾全大局,贪官这样说,清官更是这
样说,连皇帝都整天在说难啊难啊。
因为有趣的角色太多,只能挑几个我看到现在比较有感觉的。胡宗宪,和历史上狭妓
高歌、老谋深算的抗倭名将的形象相反,他部戏中是个底典型的为难的清官,清廉、好名
声、讲师徒之义(他是严嵩的学生),结果整天苦着一张脸,拼命干事东奔西跑,但什么也
没没做,底下的人贪污他不敢说(顾全大局)、毁堤淹田死几千人他也不敢说(顾全大局),
出事一拍屁股回军队去,好在倭乱让他有地方发挥,还可搏得“老成谋国“、“东南栋梁
”的美名。
海瑞,应是本剧主角,官场硬汉,只中过举人,临危被派到受灾惨重的淳安县,还没
上任就跨两级杠上省里的购田政策,又被迫要处决无辜百姓,但海瑞关关难过关关过,他
一出场就说自己没打算活着离开淳安,然后凡事干得又快又果断,在一群和稀泥的官员中
,看他理政查案有种爽快感,他推敲赵贞吉那段根本名侦探海瑞,光看到赵穿便服就可以
想到那么多。
齐大柱,本来以为只是龙套,但看起来他的角色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这也让我不禁
对他想得多了一点,他是平民,带领百姓反对改稻为桑,被诬陷通倭,海瑞洗刷冤情,派
到戚继光军中,靠着武力往上爬。但后来我想想,不对啊,齐大柱本是桑农又不是稻农,
他有什么理由反对改稻为桑呢?是怕丝价暴跌吗?或是他是某派暗插的桩脚,他一路度过
难关,其实有很多我们没看到的事情?
朱厚熜,嘉靖皇帝,我觉得陈宝国演得超好,感觉嘉靖就是这样一个很聪明但是很机
掰的皇帝,每次都让内阁先斗,最后才穿着道袍飘出来,说话就是慢慢的屌屌的,也不动
怒,完全站在一个自以为皇帝的高度,这篇文章开头的诗就是他引来教训内阁的。
其他杨金水、高翰文、沈一石、万历他妈、锦衣卫朱七等角色都有很多可以讨论的,
总之从皇帝到平民,这故事写活了许多在那个时空背景下的人物,真要写下去写不完了。
这部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某种程度上演出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所说的中
国传统政治的窘况。黄仁宇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像是个潜艇堡,统治阶层是一群同质性很高
的士大夫,被统治阶层是一群同质性也很高的农民,两个阶层之间缺少连结,上阶层无法
以数字或法律管理下阶层事务,只能诉诸抽象的道德礼仪,制定陈义很高但模糊的政策,
施行结果就是帝国对于所有事务都只能力求维持在很简单、低水准的规模,无法在技术上
进步。
又如这部戏演出的,明朝中后期财政窘迫,一年的岁入才三千万到四千万两白银(我
之前写过,在滨田弥兵卫事件中,一船卖给日本人的生丝就值三十万两),堂堂一个大帝
国,竟只能用几千名士兵去对抗几万名倭寇,还为此穷得苦哈哈。但问题整个国家并不穷
,沈一石有钱、徽商有钱,市舶司也可以赚钱,但官员想到税,还是只想到田赋,接着就
是传统“轻傜薄赋”的理念,觉得农民很可怜,税已经课到顶啦,永不加赋,但钱就是不
够,怎么办?最后就是走偏门,找个诈骗富商和政府签违法的约、找个理由抄他们的家、
用囤积居奇的罪名逼他们交出粮食。
《大明王朝》里头朝廷能想到“改稻为桑”、促进外销,应该已经比正史上同一时期
的明朝廷要进步很多了,但相同的,政策一颁下去,清官轰扰民,贪官只想拿好处,没有
一个人认真规画是否有哪些土地、或是新垦荒地可以做桑田,是否有可能用不同的合作模
式从农民手中取得田地,是否应该要更加强民众对粮食安全的信心等等,士人只是吵,只
是斗,等个对方垮台,只有杨公公老老实实地向西洋商人推销,真难为他了。
这部戏反映出另一点就是中国传统皇帝专制政体的可怕,明朝内阁制度到嘉靖时已完
全成熟,官僚体制运作顺畅,嘉靖又是个聪明的皇帝,宠信严嵩,二十年不上朝,但没让
权力流出去半点,他妥善地在严党、非严党、宦官之间取得制高点,没让宦官干政,没滥
用锦衣卫,他知道百姓很苦,政府很穷,知道对倭战争很重要,他知道胡宗宪、戚继光这
些人有才干,知道他们打仗很辛苦。
然后呢?明朝制度最好,也就是至个样子了吧。皇帝太至高无上了,他的一切都是对
的,都是不能改的。单以这部戏来说,嘉靖自己似乎没意识到,他就是整个问题的核心,
他嘴上说得漂亮,跟胡宗宪说无论如何都会给军队薪水,但问题是,当浙江大小官员为了
短缺二十万匹丝绸焦头烂额的同时,皇帝竟然一开心就赏了儿媳妇十万匹丝绸。
戏里嘉靖觉得严家污太多钱(一两银子十二钱归国库,六钱归他们,皇帝认了),但严世蕃
也讲,那么多藩王要养,宫殿要修,把赤字全推给严家一点也不公道,但这话就只能私下
讲,任严嵩权倾一时,改革要改到皇上断无可能,连要不修宫殿,强硬如高拱也说不出口
。悍如海瑞,看到圣旨说要查办宫中机构就大叹皇上圣明,压根儿也没想到问题的根源。
看到现在,我突然觉得唐朝的魏徵能直接指著李世民说话,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拉拉杂杂写了三千多字,实在是因为这部戏可以令人思考的地方真的太多,演员又出
色,不愧是豆瓣上九级分的大作。
作者: oleanderzz (oleander)   2017-05-14 01:28:00
这篇心得文很学理化XD 赞
作者: cashko   2017-05-14 01:44:00
这部真的是经典之作
作者: stantheman (甜心宝贝)   2017-05-14 02:18:00
其实字正腔圆是配音的成果啦 嘻嘻其实这部戏最后凸显明朝的根本问题是成祖订下的厚养藩王的制度 这个根本的核心问题张居正看的比海瑞透彻海瑞只是期待明君出现解决问题 但是张居正却直指改制的必要 两人的格局从此看出差别
作者: msa8529 (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2017-05-14 02:55:00
推心得 演嘉靖的是陈宝国
作者: wxynod (虎纹猫)   2017-05-14 12:22:00
原po的心得很有见地﹐一眼看出了问题的本质。不像网上很多名人的心得仅是感叹大家都不容易(名人们也是这么混出来的于是感触很强吧)﹐都有难处都有哲学自圆不假﹐但国计民生才是当政者应该秉持的根本呀﹗枉顾这个道理再怎么自圆也是歪理。这部片子的海瑞形象确实是很大突破﹐既不是以往传统的清官样板也不是近年来对清官的那种无用论表现。海瑞懂得官场规矩却能适时利用或者对抗之﹐这样的史上最特出的清官才符合逻辑。他看透赵贞吉是懂官场﹐他敢对抗是因为肯为民捐躯而甘愿让中央利用他去党争﹐他能在法理上圆满的办好钦案说明他聪明干练之余工作能力十分扎实(也印証了史上海瑞作为推官时期因为善于处理邢狱案件出名相印証符合)。这部片子的编剧刘和平还是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北平无战事这些剧的编剧。刘和平写的不是历史剧而是政治剧﹐历史是大体上走向道理为实但细节为虚的写法﹐和三国演义这种很类似。这类政治剧的政治斗争都十分精彩﹐其中的道理也真是贯穿古今。原po能抓住政治剧的根本要点﹐即政治政治﹐政为手段治为目的。这是多少人都不及的慧眼卓识﹗这才是看政治剧的正确角度和观点。
作者: yank0612 (魯宅)   2017-05-15 15:1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