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rror08 (é¡å)
2017-04-25 00:07:12对孙连城有一点不同看法。
才能一般,魄力一般,胆子也一般,这样的人大家身边都有很多,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毕
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
孙的前任扔下一大堆烂摊子逃之夭夭,顶头上司无比强势霸道,每天催命一样逼你完成一
些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的困境,许多人在职场上也多多少少遇到过。所以难免会产生自
我投射式的共情甚至是自怜心理。
然而,我要说的是这种自我投射式的心里暗示从而产生的对孙连城的宽容甚至喜爱,是搞
错了自我定位,也搞错了对孙连城的定位。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小人物是普通人,对小人物普通人可以宽容。但是,孙连城可不是小人
物。可能是这个电视剧动不动就是省部级官员,厅局级很日常,县处级像马仔,所以让大
家产生了错觉,以为孙就是个普通公务员。实际上孙是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区长,掌管数
十万人民的民生,按照中国行政级别,是副厅级职位。副厅级是什么概念呢,比县长高半
级。知乎上曾经有一个提问,一个名校毕业的硕士没有任何背景考上公务员后,有多大机
会做到县长,答案是要有非常的能力和非常的机遇,总之凤毛麟角。
孙连城他不是小人物,他在民众面前是货真价实掌握实权的官,他在公务人员体系中已经
是升到高位的幸运者。若说孙因为当前体制的激励机制缺失导致升迁无望,消极怠政。那
比他更低级别的普通公务员怎么办?就不提那些一线的缉毒警察消防战士了,基层公
务员拿一点点工资天天加班的也不少,他们中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升职的。
再者,孙连城的懒政不仅是不收贿赂不办权钱交易的事,他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一样消极
懈怠。剧中信访局的窗口问题,他作为区长,本就是他的份内事,也是能力范围内的事。
结果李达康第一次指出来时,他完全没当回事。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些上访的群
众,或是到政府部门去办事的普通人,遇到推诿塞责办事拖沓的公务员,又或者一条施工
道路拖了好几年修不好,请问你对这样的官员还怎么喜欢的起来。
这世界上有一种区别是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并非所有现实存在的都是理所应当。又或者把
所有不合理推给一个无法解决的症因,就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种不合理。思辨和反思的第
一步就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才是对的,然后才有实现那个应然的可能,不是吗?
至少电视剧里的孙连城最后去了他应该待的更适合他的岗位。
补充一点,我看到剧里是孙直接辞职了,但有人推文说孙没辞职而是真的去当了辅导员。
不论是哪种结果,都有点太戏剧化,不太现实。毕竟孙没违法乱纪也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直接撤职取消级别是不太可能的,像李达康这样一句话撤职的更不可能,
现实情况是,像这样到了一定位置升迁无望资历又比较深的官员,
多半会在任满后,自己谋求安排到一个同级别的闲职,待遇不变工作清闲。
人大政协里面这样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