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琅琊榜心得 看到一直流泪

楼主: hank310075 (黑白红黄绿蓝紫灰)   2016-04-29 20:21:31
这篇文章推文有讨论皇子们的顺序
虽然电视剧中没有言明
但根据古代的长子继承制
皇后无子
太子理应立长
而祈王已经被杀了
如果太子是皇二子
就不符合誉王口中的非嫡非长了
所以依此推敲
最符合现状的排位应该是宁王二或三
太子四
嫡子排第二
(但嫡子应该不会跟庶子混在一起排序)
总之我认为宁王应该要比太子大
只是宁王有残疾 皇帝又宠信越贵妃
所以才立萧景宣为太子
这是我一点看法
关于排位的顺序也可能我有漏看的部分
所以不知道正不正确就是了
※ 引述《conective (晓枫残眠)》之铭言:
: 前文恕删
: 虽然瑯琊榜是架空小说, 但是也参照了许多历史背景
: 萧梁取自魏晋南北朝就不提了
: 在夺嫡之争上的设定与历史上的相似之处倒是可以提供不同角度思考
: 以下是关于夺嫡的一点看法与心得
: 祁王
: 我一直不是很明白剧中祁王出场时所著服色
: 似与靖王封太子后正红太子服相同
: 但是对他的称呼不外乎是皇长子或是祁王
: 若是曾封太子, 一般会以废太子称呼
: 但以对祁王的描述来看, 似乎对他的定位就是曾经的储君
: 祁王的经历有点类似汉武帝的皇长子刘据
: 刘据的生母就是卫皇后, 生下刘据后被立为后
: 舅舅就是有名的卫青, 有娘舅的武力后援这点也很像
: 刘据个性宽仁不似武帝与武帝多有政见不合
: 又与江充不合因此在武帝晚年遭到诬陷
: 在巫蛊之乱中自杀身亡(相关陆剧-汉武大帝)
: 结局不同的是,
: 武帝得知真相后将江充抄家灭族又建思子宫以示对太子的怀念
: 刘据的孙子在牢中长大, 后来当了皇帝
: 设定有点类似庭生, 只是庭生没有当皇帝
: 太子与誉王
: 太子
: 瑯琊榜的太子被立的原因大致上有二
: 一 身体健全的皇子中最长者(皇三子才是存活皇子中最年长的但有残疾)
: 二 母亲得宠, 子以母贵, 皇后所生皇二子早夭
: 因此皇四子景宣是实际上的庶长子(在不考虑皇三子继承状况下)
: 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皇权继承规则
: 册立景宣是中规中矩无可非议的决定
: 剧中誉王曾经气说"他非嫡非长, 有什么好动不得的"
: 说明誉王对于皇权与储权的关系认识不够
: 储君一旦立了, 就会有名分与相对应的权力
: 还真的不是随便说动就能动的, 誉王有点太天真
: 以为是分配玩具, 太子的名位老爸说给就可以给他
: 同此逻辑, 在此之前的祁王得立,
: 与他本身排序靠前是皇长子, 母妃又得宠也有关
: 跟他是否是最贤能, 没有绝对关系
: 继承权的处理一向不是选贤与能,
: 在古代与出身家世有分不开的关系
: 太子的设定很广泛, 不是很特别,
: 大概就是所有因母亲得宠得立的庶子代表
: 符合子以母贵的准则
: 按照剧中的安排, 萧选对这个太子虽不是太过宠爱
: 但既已因为爱屋及乌立其为太子
: 对于其储权的维护仍可看出端倪
: 在萧选处理设计郡主案时的态度可见一般
: 在皇帝的心目中, 太子是储君
: 是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
: 不须对臣子(穆王府)低声下气道歉
: 如果不是萧选心中有阴影又爱玩权衡之术
: 这个太子安安稳稳的继位还是很有希望的
: 誉王
: 誉王的设定是有公关能力, 又礼贤下士
: 表面工夫很足, 也有能力蒐罗党羽
: 在太子与誉王之争
: 我看到的是唐太宗的太子与魏王之争的影子
: 李世民的太子是长孙皇后所出长子李承干
: 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顺理成章
: 但是太宗偏爱四子魏王李泰, 对于魏王的宠爱超出了规制
: 让他建文学馆自由招揽士人, 对于魏王的赏赐有时超出太子
: 成年后又应其所求不就封地, 甚至一度考虑令其居于武德殿
: 魏王爱文学有美誉, 众臣皆知太宗最偏爱魏王
: 因此太子害怕被其取代,两者虽是同胞兄弟却水火不容
: 故事的结局是两者相争, 太子承干被废, 魏王泰则因处事凶狠
: 太宗察觉他对于太子之位的经营, 决定不立其为太子改立晋王治
: 也就是唐高宗, 武则天的丈夫
: 在血统与其他设定上, 誉王不得立的另一原因则像康熙的皇八子胤禩
: 胤禩素有贤王之名, 广植党羽朝中支持者也多
: 在一废太子时因锋头太过威胁到康熙的皇权反被打压
: 康熙以其母出身辛者库为由斥责其以区区贝勒之位觊觎储君
: (大概就像郡王想当太子, 小主管想当CEO一样意思)
: 其实说穿了, 不想立你什么都是理由
: 无非是踩到皇帝的雷, 跨越皇权不可冒犯的边界造成的后果
: 誉王大致上就是集受到父亲喜爱或声望高但始终不得继承的代表
: (相关陆剧-贞观之治, 贞观长歌, 雍正王朝, 步步惊心等)
: 靖王
: 靖王的设定不太容易看出是参考谁,
: 但大致上是在夺嫡战中选择低调的策略代表
: 因为我们的主角是以谋略见长的江左梅郎
: 瑯琊榜可以很方便的把宗主当成旁白而不显突兀
: 以往夺嫡中那些只能做不能明言的事
: 由苏兄解说就显得清楚的多
: 林殊的策略很简单, 将对手的弱点暴露而且让他们自相残杀
: 但最精华的一段反而是由穆青解说的
: 他在对郡主与夏冬盘点朝局时说
: "人都说此消彼长,他俩斗了半天光见消了也没见长哪去"
: 而因为太子与誉王采取的是恶斗,负面性的恶性竞争 
: 玩到后来两者在梁帝心中都疯狂扣分, 错把手段当目的
: 为斗而斗, 所以两者都失去机会, 正如承干与魏王泰一样
: 靖王本身若将其与苏先生(先生与我, 如同一人)合在一起看
: 代表人物就是雍正了(相关陆剧-雍正王朝, 步步惊心)
: 其出身中等, 综合能力佳, 处事低调不与人明争
: 与大臣交往不多但都是重点位置, 政治上偏采取实务不走华丽路线
: 重视实力的深度而非广度, 懂得与皇权保持距离
: 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同时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
: 正如雍正王朝里邬先生所说"争是不争, 不争是争"
: "惟其不争, 天下莫能与之争"
: 苏先生要靖王不用过早将沈追等纯臣收为羽翼
: 私以为是因为他明白用人格吸引的伙伴才能长久
: 不结党一方面安全低调便于活动, 一方面是他们所行之道
: 无须刻意结党, 而有识者自然愿意追随
: 蔡荃似对赤焰案无太大抱负(入仕未久?), 不也甘心追随靖王
: 看完三者条件与设定
: 扣回原题, 对于梁帝或是历代的皇帝来说
: 选择继承者从来都是最大的难题
: 皇权因其独特至高无上的权力特性
: 在处理继承问题上不慎,小则朝局动乱
: 大则毁家灭国, 所以考量甚多
: 梁王在金殿鸣冤后所说的话大致上可作为总结
: 他拿剑指著萧景琰说
: "你不要以为朕不敢杀你, 杀了你明天还会有新的太子"
: 对于梁帝来说他的点从来都不是这个人适不适合做为皇帝
: 而是当下权衡各种利弊后的最佳解
: 不只是皇帝, 人都是这样
: 所以苏先生在进行策略的时候, 对于萧选这个人的个性
: 甚至太子誉王等人的个性弱点把柄都事先做了全面性的研究
: 因此他的谋划才能精准而不致引出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态
: 掌握大方向战略, 战术上比较接近见招拆招
: 最后梁帝为什么放心立景琰为太子
: 也是因为在废掉太子与九安山之战之后
: 他的最佳解只剩景琰, 确定这个人对他的皇权没有威胁后
: 他才敢立他当太子, 而这次没有扶植与之抗衡的对象
: 不然照例他应该再扶持个谁上位才是
: 在苏先生来搅弄风云之前, 梁帝对于靖王应该只是疏远冷淡
: 只是没有过度打压
: 但说到心中有当他是储君候选的时间点
: 在剧中应是谢玉案后太子濒临倒台
: 为避免此时第一顺位的誉王过于嚣张所做的扶持
: 梁帝心中的顺位应该还是 太子>誉王>靖王
: 所以依照宗主的谋划处理的顺序也是太子
作者: bighead100 (你决定我是否快乐)   2016-04-30 01:12:00
宁王是三啊...41集淮王叫宁王三哥
作者: YshinT (肉阿包)   2016-04-30 10:03:00
景宣排第二是非嫡非长没有错啊,景桓的用意是如果景宣被废有人会用排序为理由劝说皇帝不要废太子,但是景宣非嫡非长=被废了也没关系因为后面还有好几个资格一样的可以递补,景宣被废的话继承权基本上是轮到景桓(三残四死)
作者: conective (晓枫残眠)   2016-04-30 10:38:00
我也觉得宁王是比景宣大 皇嫡子是第二这样?但宁王有残疾又平庸 所以母妃受宠 排位靠前 立景宣然后誉王行五 跟景宣条件相差无几 故而不平不过我觉得誉王可能有点小看排位的影响才会那样讲
作者: singerjoan (哈利波特6好看)   2016-04-30 11:37:00
皇后的儿子是第二,宁王第三,景宣第四,景桓第五
作者: shounyuh (shoun)   2016-04-30 12:59:00
可是皇后不爽惠妃的原因之一,不是还有同时怀孕但惠妃生产?!对耶,只说前后几天产子,但没明说到底谁前谁后
作者: cashko   2016-05-01 23:49:00
是有可能是老四,但我更倾向是老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