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年度"基腐剧"《伪装者》导演:耽美和CP

楼主: churryrain (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5-09-25 14:51:34
新闻来源:http://ent.163.com/15/0924/15/B49PN9A900034R76.html
年度"基腐剧"《伪装者》导演:耽美和CP,我不懂

“不要指望有能力的人态度好”,这是热播剧《伪装者》王天风的一句台词,因其笃定和
自 信被网友广为传播,而这句话也被一些业内人用以形容其导演李雪。《伪装者》被称
为2015年第一部“基腐大剧”。最初听到人这么形容《伪装者》,李雪并不 认同,“关于
耽美和CP,我不懂。”(文/梅子笑)
“不要指望有能力的人态度好”,这是热播剧《伪装者》王天风的一句台词,因其笃定和
自信被网友广为传播,而这句话也被一些业内人用以形容其导演李雪。
李雪进入影视行业已经有18年的时间。从摄影助理、副摄影、掌机、摄影师、摄影指导、
执行导演、分组导演一步步做起,《伪装者》是他的第一部完全独 立执导的作品。原本
是哥们儿兼制作人的侯鸿亮希望用个小成本、商业剧让他在单飞后安全落地,却未曾想,
《伪装者》成了2015年的一部现象级大剧。
《伪装者》是一部家庭谍战剧,却因为网友自行把剧中的众多男女角色配对儿创造出大量
衍生视频,被贴上“基腐大剧”的标签。生于70年代前期的他,自 称是看着《喋血双雄
》、《英雄本色》、《纵横四海》那样的港产片长大,对于兄弟情有着强烈的认知,因而
最初听闻网友的这种看法,李雪颇有些不解,随后颇费 心地思考和寻找这种“误读”的
原因。在他看来,当下这一代的观众,可能都是独生子女,是一个人长大,不大了解“兄
弟情”。
虽然《伪装者》引发大众狂欢式的解读,李雪却对其有着清醒的认识,这部剧更像是个故
事,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很多情节还是存在漏洞的。
虽然有情节漏洞,但观众仍然看的不亦乐乎,痴迷不已,这源于大量饱含情感、生动而丰
富的细节做了弥补工作。在李雪看来,讲故事给观众,情趣很重要。电脑里,许多文档都
是他对剧本的修改,还有每天的工作日志。人物、细节、情趣、逻辑,在他看来很重要。
谈《伪装者》:它不是真正的历史,可以说是个演绎的故事,而把故事讲得有情趣很重要

→都是讲故事给观众,情趣很重要。说过分点,你把这个戏里面所有家庭的细节、那些
好玩的、闹的全都摘掉了以后,那几个人很可能就缺少了生气。

→明镜、明楼、明台、阿诚、于曼丽、桂姨……每个人的经历都很奇情。它不是按照生活
的逻辑在推进,是靠着强情节和戏剧性在推进,这不是一个调性的谍战剧。
《伪装者》在热播的同时,也有不少争议认为逻辑漏洞太大。有人表示,应该“全民狂欢
,冷静跪舔”。作为导演的李雪,对于《伪装者》也有清醒的认识。 他喜欢《悬崖》这
种高级的谍战剧,在他看来,《伪装者》更像是个故事,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它综合了那
个年代许多的人物形象和创作者对他们的理解。
虽然有情节漏洞,但观众仍然看的不亦乐乎,痴迷不已,这源于大量饱含情感、生动而丰
富的细节做了弥补工作。在李雪看来,讲故事给观众,情趣很重要。电脑里,许多文档都
是他对剧本的修改、每天的工作日志。人物、细节、情趣、逻辑,在他看来很重要。
网易娱乐:大家反映《伪装者》跟你们既往的风格不太一样。为什么选择以这个项目开始
独立执导?
李雪:侯鸿亮跟我说,做个低成本的专案,让我离开孔导后平安降落,找一个相对市场化
一点的题材,没有什么大的风险,拍个谍战戏比较好。然后给我看了剧本,我觉得剧本虽
然有些问题,但是基础的架构还是有可做的东西,就开始做了。
网易娱乐:其实《伪装者》有特别多逻辑不通的地方。我回头去看了原小说,发现拍摄的
成片非常的浓情。从小说到剧本你做过一些工作吧?
李雪:小说家与剧作家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小说和拍摄剧本的功能性也是有很大差距。编
剧提供的剧本,人物设定和基础架构可以,但是编剧不了解 拍摄,会设定很多无法实现
的内容,把无法实现的、不适合拍摄的内容删掉之后,需要补充一些内容进去。所以后来
在这个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因为我熟悉拍摄的景 地和现场实施的难易程度,在做导演拍
摄台本的时候更多的是做了这个工作。
网易娱乐:主要是修改什么呢?
李雪:简单讲,是把逻辑不通的地方弄顺畅了,增加更多可表现的细节,把人物的一些行
为脉络弄通,性格化更强烈,再就是把表达方式变得有情 趣。做台本的时候没有现场,
没有演员,所以必须脑子加速到5000转,让自己进到场景里面,知道靳东这会儿在说什么
,敏涛这会儿该说什么,在一个什么场合 里,应该做什么动作,精确到每一点,这句话
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的话怎么改,这场的结尾达到了这个节奏,那下一场怎么接……脑子
就像发动机一样的,飞转起来 才能够进入状态。
网易娱乐:所以其实现场以及演员的表现,都在你的心里呢。我来总结下,是加情趣、立
人物、通逻辑、补细节。情趣很好玩,因为很多人都说情怀、情调、情绪,没人说情趣呢

李雪:差不多是这样,都是讲故事给观众,情趣很重要。说过分点,你把这个戏里面所有
家庭的细节、那些好玩的、闹的全都摘掉了以后,那几个人 很可能就缺少了生气。他们
释放出角色的传统气质后,又加入逗趣、撒娇、玩闹、互相挖坑的内容以后,人物才有了
侧面,才能立体,有趣。我真的不喜欢到哪儿都 端著,装大尾巴狼。这部戏里也有这些
东西,但我想用有趣的东西把节奏给跳脱开,形成一个欢快的、欢跳的节奏。比如王凯和
靳东,他俩在戏其实挺正的,但是对 话中的小包袱、小逗趣,会让观众觉得不累。你又
不是领导听下属做报告,大家都是活人嘛,活人跟活人交流,还是要有点交流感,还是要
有趣。就像明楼第一次在 办公室接见汪曼春和梁仲春,那场戏的动作本质就是教训,要
给明楼立威风,但是怎样在其中找出点有意思的东西来呢?就是梁仲春的那个不服?不服
憋著。两个人 的眼神,在那会儿要有交流,现在的网友说叫互动。嗯?你再瞪眼?瞪?
弄死你。就这种东西,一定要让演员活起来,来个小火花,小情趣,造成一个情绪上的小
高 潮,把观众刺激一下,如果让观众平平的跟着台词走,可能就乏味了。其实你说那场
戏就那么站着,脸对着脸说台词,行不行?也可以,不过我觉得现在的状态才有 意思。
网易娱乐:也听其他朋友说过,在研究戏的时候跟在发高烧一样……但是这样真的会好累
李雪:如果不在开机前把那个导演台本搞出来的话,一月份开机,那么冷的天,好几十个
人到现场,冻的嘶嘶哈哈的在那看着你跟演员讨论剧本吗? 那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局面?
那样大家工作的热情和对你的信心就完全就没有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在开机前,我要让我
的职员、演员都拿到全剧本,如果某场戏我觉得 改不动、没有好主意了,会在剧本上标
注“待改”……不多,大概有十场戏左右的样子。但是我至少让大家看到了头和尾,中间
可能有的地方有BUG,但是我至少 能让大家心里有底,知道我这个角色最后是个啥样。
网易娱乐:中间过程会很纠结吧。
李雪:对,有时候调剧本久了,就拿棒球棍出去对着树咣咣咣,一通乱打。我们还有个胖
胖的副导演,他坐我旁边,我实在想不出好主意了,急了, 也会咣咣打他一顿,发泄一
下,就是那个演林参谋的王大宏。这样一直改到开机前两三天,在那看汪曼春试妆,看着
看着,突然就开始不舒服了,呼吸道像一根棍子 捅在这儿,我就慢慢坐到沙发上。他们
还在说说说,我说你们先出去吧,我不舒服,他们哗全跑了。然后一会儿把制片主任叫来
把我送到医院。检查完其实没事儿, 可能就是太累了,压力大吧。
网易娱乐:但是网友还是抱怨,《伪装者》的逻辑很不顺畅。就是因为它很多活的细节,
这个戏才活起来了。
李雪:这戏是无法跟《悬崖》那样的戏比较的,我是真喜欢《悬崖》,从头到尾的认真看
过,真的是好,高级呀,人家那戏,拿出一场是一场,严谨 啊。我一直跟侯鸿亮说,《
伪装者》这个戏是个故事,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你看,里面奇情身世经历的有几个?明
镜、明楼、明台、阿诚、于曼丽、桂姨……每个 人的经历都很奇情。它不是按照生活的
逻辑在推进,是靠着强情节和戏剧性在推进,这不是一个调性的谍战剧。对我而言,拍出
来,顺利的播出,就是我的最大愿 望。
网易娱乐:因为《伪装者》与《琅琊榜》播出时候有比较大的时间是重叠的。但是看两部
片子会发现,《伪装者》的镜头是饱含情感的,但《琅琊榜》很克制。马上要播出的《他
来了,请闭眼》,张开宙导演就很文艺。
李雪:我是一个挺能释放的人,就是我高兴了,我一定要笑出来,我不开心了一定要挂在
脸上。在现场,我只要从监视器前一站起来,大家就知道, 导演疯了(笑),或者导演
开心了。我很表面化,很难克制。《伪装者》我把剧本从头到尾搞了一遍,想释放的地方
一定要让它释放出来,文字时候我已经有过这种 默认了,拍摄的时候大部分的情感戏又
都是我拍,所以情感表达比较充分。《琅琊榜》呢,文本上说它并不是特别关注这种情感
,其次人物也没有情感释放的这种可 能。梅长苏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他是无法完全释
放的;像他对蒙挚、飞流还好一点,但是对霓凰这样的女性角色,因为他的经历和身体原
因,所以都是处在发乎 情、止乎礼的状态,又是古装的作品,人物表达上比年代剧还是
要有克制的。
网易娱乐:《琅琊榜》在小说分类上可以说是轻耽美向的重生文。从剧作来说,我觉得结
构是有些问题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劫后余生的梅长苏的沙盘推演,所以戏剧的压力不足。
李雪:我不看网络小说,可能小说和剧作还是有差别吧。我还是那句话,尽心认真的做一
部作品,我们把我们能倾注的,能释放的,尽量的去释放, 不丢我们的气质,审美别丢
,职业的素质也保持着就可以了。有人说《伪装者》耍得太狠,而《琅琊榜》节奏慢了…
…但我想说的是他们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琅 琊榜》不是《伪装者》,它有自己独特
的节奏,不是像《伪装者》那样的速度感,而是一种发自内里的,推动你情感慢慢跟随的
力量,到最后一样会让你欲罢不能。 我们在创作中也会根据每个作品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它应有的风格样式,真把这两个戏的拍法换过来就会是个灾难。再说,拿着一种拍法拍所
有的剧就成了偷懒,不思 进取了,对吧?《伪装者》一集戏里面上千个镜头,普通的一
集戏六百到八百多是正常,因为我就是想要节奏轻快,变化大,要让观众在不同的节奏里
有跃动的感觉。
谈演员:胡歌为人、能力、态度都很好 看重程锦云身上的羞涩气质

→我要一个克制有度的程锦云,因为现在很多女孩是忘了羞涩是什么意思,而这个特点也
是我理解的程锦云在面对明台时应有的心态。

→演惯了古装和现代偶像剧里蹦蹦跳跳,说词不走心,走心没节奏,动了就不能说词,说
了词就不能动那种女演员,我是很头疼,我也不想跟那种演员合作。
《伪装者》与《琅琊榜》先后播出,其中大量演员重叠,以至于不少观众有“穿越”之感
。实际上,《伪装者》是在《琅琊榜》之后拍摄,导演与演员之间经过一部戏的培养,已
经非常熟悉和默契,这表现在成片上,便是明家的家常生活很放松、很自然、很活泛。
对于小弟明台胡歌,李雪赞不绝口,认为他能够走到这一步,为人、能力、态度都很重要
。对于观众都颇多负面意见的女主演,李雪则认为责任都在自己身上。程锦云身上的羞涩
感和温和气质是自己剧中想要的,于曼丽的小家碧玉感觉也是自己想要的。
网易娱乐:感觉《伪装者》里面,演员的表演都好活泛。
李雪:因为我会提示演员,这个点别那么演,你给我一个这个,不够?那再多来点。我是
个挺苛求的人,经常会给演员提这种要求,演不出来?演不出来再演,再演,一条一条的
演。也可能是学表演的,自己有点小愿望吧,自己没完成的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
网易娱乐:所以花絮里明台挨打的那场戏,说你们都试了七八次。
李雪:对,拍了很多条,老胡很辛苦的。那条凳子我先趴上去试了试,他又趴上去试了试
(笑)打他,本来说是要给他垫东西,他说不能垫,能看出来。掰扯了半天想给他垫,他
不让垫,然后基本上就是空着打的。然后靳东说,我别给他打坏了,胡歌趴那儿说没事儿
,打吧,没关系。
网易娱乐:胡歌是个很舍得为戏付出的演员。
李雪:他能走到这一步,为人很重要、能力很重要、态度很重要,他真的都做到了,所以
能到现在是有道理的。你想,以他的身份和江湖地位,跟我 们一起合作,包括第一次《
琅琊榜》,态度都非常好。我以前没看过他的任何戏,只是知道他是个明星,合作起来发
现他特别的乖,而且认真,给自己压力巨大。我 第一次拍古装戏,给自己压力也巨大,
我们俩就对着压了三天,闷了三天,现场就憋著拍啊拍的,也不怎么会融洽的交流,最后
他到我房间去我们俩聊了一会,这样 就互相有个释放和沟通。虽然我们俩那次叨唠半天
基本上没啥实质性的内容,但相互之间有个释放和信任,这样后面拍戏就顺利多了。现在
好了,现在我们俩天天胡 说八道的。
网易娱乐:现在很多粉丝迷靳东啊。你怎么看他?
李雪:靳东很有能力,以前没有这么完整地给大家释放过,可能是有些角色给他的空间不
是那么大,或者剧本对他不是那么有光彩吧。《伪装者》的 文戏、武戏可能都比较适合
他。希望他以后也能走很全面的路,既能上又能下,既端得起来沉得住气,又能够跌得下
份,那是一个演员好玩的地方。就像和王凯、刘 敏涛在家里,那种温暖的幽默挺好玩儿
的。
网易娱乐:《伪装者》大家共识是女主角不好。但听来的消息是你对女演员还是很满意的

李雪:公道的讲,所有对这个演员的批评或是不满,归根到底都是我的问题,跟演员是没
有关系的,我总是说剧组责权利是明确的,角色没有被观众 认可仅仅是演员的责任吗?
拍过戏的人都知道,不能这么说。因为她只能尽她作为演员的职责,而她的职责一定是要
经过我的认可才可以通过的。说狠一点,如果这 个演员演了三五场戏,我觉得选错了,
也一定会换掉她的,这对我来说不难,也承担得起换她的成本,那干吗不换呢?因为她是
让我满意的。所以说大家对女演员的 不满,其实更多的,甚至说全部都应该是我的责任
。现在我来看是有剧作结构的问题,有导演把握的问题,有导演对受伤以后她的戏份的处
理的问题,几乎说到最后 那一点点的原因,才能归结到演员自身的表演能力上,只有那
一点点是她需要承担的,而前面这些都不需要让她来承担,都是我们的责任。再怎么说,
也是我对这个 角色的理解和设计,没有被观众认可,这是我创作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原
因是她受伤了,有些戏和镜头拍的不尽如人意。
网易娱乐:当时为什么选择与胡歌对戏的两个女演员呢?
李雪:我平心而论,一个作品,它不仅有文艺的属性,艺术的属性,还有商业的属性。这
两个演员在她们的表演能力上来讲,贡献出了她们所能贡献 给我最好的表演。我也从经
济、时间、档期的考虑定了她们,现在如果让我去选的话,可能还是会选她们。王乐君是
我跟侯鸿亮去参加国剧盛典时候碰到的,我觉得 她的气质符合我心目中的程锦云,也距
离开机没几天了,后来看过她的视频资料,见面谈了一次就定了下来。我不想要一个特别
张扬的程锦云,希望她比较内敛,比 较温和。你可以看这戏里面四个女角色,大姐霸气
,汪曼春狠毒,于曼丽极端,是三个极端气质的那样的角色,程锦云你想再来一个啥样儿
的?角色要有差别的,不 可能人人来了以后都要演个飞扬的性格。所以我对王乐君说,
你给我演出一个中国女人的羞涩来,我要一个克制有度的程锦云,因为现在很多女孩是忘
了羞涩是什么 意思,而这个特点也是我理解的程锦云在面对明台时应有的心态。
网易娱乐:直男的心态。
李雪:我不知道直男什么意思。我们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以后很多女孩是会害羞的,有
羞涩感的,这是中国传统美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女 人很有魅力的一个方面。广
场上的那场戏,除夕之夜在马路上夜谈的戏,我认为程锦云这个角色应该是走到明台心里
去了……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打动明台的是程 锦云而不是于曼丽。
网易娱乐:她看上去比胡歌大。
李雪:实际上她比胡歌小。我选她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女演员现在表演能力我不认同。演
惯了古装和现代偶像剧里蹦蹦跳跳,说词不走心,走心没节 奏,动了就不能说词,说了
词就不能动那种女演员,我是很头疼,我也不想跟那种演员合作。所以,既要考虑价钱,
又要考虑档期,还要考虑年龄,考虑表演能力, 考虑形象,大众认可度、名气,综合起
来,几乎就是到了那个时段,谁恰好符合了当时的一切条件就是谁了,说不好听的,我想
请刘诗诗,刘亦菲,可能吗?这都不现实。
网易娱乐:如果刘诗诗可能就完美了……现在导致大家一看到女主就想快进。
李雪:嗯,这个属于我第一部戏被大家不认同的一个段落,或者说我创作上的一个缺陷吧
网易娱乐:于曼丽前期感觉比较分裂,不太粘戏。
李雪:于曼丽是我想像中的另一类中国女性,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动作戏时候俐落干脆
,但绣花时候就显得这个人很柔弱很平静。谈恋爱时候,就是小家碧玉与先生。
网易娱乐:王凯呢?感觉羞涩感他有,还有那种紧绷的感觉。
李雪:他是很挺括的,就是像你们说的,“那种纯洁的禁欲的气质”。
谈“基腐”:关于耽美、CP我不懂 我们那个的年代这种感情很正常

→关于耽美和CP,我也不懂,但是这种兄弟感情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看,是很正常的
,我从小跟我哥就是这么掐大的。

→回家我也问我妈,你看《伪装者》是不是有咱们家的影子?我可是照着咱们家吵吵闹闹
拍的,好玩吧?我妈说看出来了。                  
因为剧中提供了若干个优质男人,且在剧中有颇多充满萌感的互动,《伪装者》开播之初
便被网友各种YY和演绎,自行把剧中的众多男女角色配对,创造出大量衍生视频。以至于
,《伪装者》被称为2015年第一部“基腐大剧”。
最初听到人这么形容《伪装者》,李雪并不认同。作为最后一代非独生子女,他认为剧中
的兄弟情、师生情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容易理解。但新一代的观众,没有同辈亲人的概念
,按照自己的概念来理解,“关于耽美和CP,我不懂。”
网易娱乐:听说你学过表演,感觉影视作品的各个工种,你都特别熟悉。
李雪:我大学四年学的是表演,毕业以后就进了山东影视中心,应聘做摄影。第一个剧组
就很幸运的遇上了张智胜导演和孔笙老师,他们是我的启蒙 老师,带了我好多年,从摄
影助理、副摄影、掌机、摄影师、摄影指导做到摄影指导兼执行导演,后来做分组导演。
从《温州一家人》开始给孔导做分组导演,他拍 A组我拍B组,《温州一家人》第一次,
《北平无战事》第二次,《琅琊榜》第三次,我们俩在一起拼了三部,然后再第四部就是
我独立了,老师帮着踢了三脚,然 后到第四个就你自己玩吧。
网易娱乐:你这还真是每一个阶段都没跳跃过。
李雪:其实现在反过来看,孔哥给我的职业规划还是很清楚的,他是个很开放的人,很能
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带着我做执行导演,也并没有专门说你 要去做执行导演,现在看来
因为我跟他已经太熟了,他把我放到他的B组,就赋予了我很多在现场说话的权力,可以
在现场行使一部分导演的功能和职责,比如说给 B组导演出一些主意,告诉演员这段戏的
状态,包括演员表演时的走位,我认为是怎么样的,大家可以一起商量。而且那些B组导
演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都想着 互相扶持着把孔导的B组能拍得更好一些,他们也不会
介意说我在现场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所以也是给我后来做导演打了很多基础。2008年拍
《生死线》时 候,我在B组一方面负责摄影师的工作,一方面负责各部门工作中的年代感
是否准确,还有战争气氛的表达,一些细节的考据,可能是从那会儿就开始比较多接触导
演工作了。
网易娱乐:《伪装者》现在被大家认为是2015年的“基腐大剧”……我知道你很不感兴趣
这种说法,表达下我从腐女那里得到的观点。她们认为 现在很多男女之间的感情格局小
,大多数男人聪明女人傻白甜,但是男人和男人之间、双商匹配的人之间火花四溅很有看
头……虽然你们拍的是正儿八经的兄弟情, 但对观众来说,自己会发酵会YY……
李雪:我没有去看那些剪辑的视频,网络小说也没看过,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我的一个推测或者是思考吧,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没有 了兄弟姐妹的概念,他们就
会按照自己的概念来理解这些剧中的人物关系呢?关于耽美和CP,我也不懂,但是这种兄
弟感情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看,是很正常 的,我从小跟我哥就是这么掐大的,不是说
我独创的,或者我瞎编的。我想很多我的同龄人都知道,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只不过把那些生活经历拿过 来,放到剧里面去,恰如其分的洒在各个角落了。就那句
“我拆了你书房!”“我打断你腿!”就是我们那会兄弟姐妹之间斗嘴斗来斗去嘛,他能
真拆吗?能真打 吗?打不了。
网易娱乐:知道你本身不感兴趣男男CP,但现在却是是一种现象或者说审美趣味。在B站
,它被玩得最嗨。有没有很恼怒?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雪:怎么会恼怒?不会的。电视剧有他的商品属性,戏播出了就是给大家欣赏和检验的
,是要交给观众的,就像大米卖出去了,难道只允许人家做 米饭吗,人家喜欢熬粥或者
碾碎了做米线不行吗?没有这个道理。作品拍出来,我只能传达我作为创作者所想传达的
,剩下的就交给观众了,他们看也好、闹也好、 玩也好,这都是我们不应该介意的。可
能是我们那个年代,看得都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港剧和港
片中,兄弟之间又轻松又骨肉相连的 情感,非常常见。江湖义、兄弟情、父母恩,这些
情感对我们来说是共同意识,这些也灌注到了《伪装者》里面,所以里面的打戏、情感戏
,有些港剧的影子。但是 现在这些年轻的观众,可能没有兄弟姐妹,也不是我们成长的
那种环境,所以并不太能够理解这种兄弟手足之间情义重于生命的感情,他们有自己的读
解角度吧,这很正常。
网易娱乐:你会容易受到互联网或者其他人的影响吗?
李雪:互联网的许多说法不会影响到我,我上网就是看新闻查资料,看美剧,看一些剧评
影评,用微博看看播出后大家的反响,我想互联网对我来 说:工具的功能可能大于娱乐
的功能。至于很多新鲜词,新鲜概念我不太关注,我身边有许多年轻的合作者,他们会选
择性的给我普及,我也会选择性的接受,不感 兴趣的就告诉他们不用说了。
网易娱乐:网友说,看明家兄弟日常一百集不会感觉厌倦,就是大家说的“发糖”的情节
。就跟现在微博上流行的那种日常漫画一样,很喜欢生活中的小细节。明家的日常有你们
家生活的影子吗?
李雪:我每次看到电视剧有家庭的段落或有家庭的电影时候,还是挺关注的。当时拍《北
平无战事》和《琅琊榜》时候,我就说我想拍家长里短的 戏,还被他们说不可能,因为
我看起来不是个很懂家庭的人。我有个哥哥,父亲是军人,母亲是个工人,他们没有太多
的时间管我们,都是扔到托儿所或者扔到学校 里,我们兄弟六七岁、七八岁就开始自己
做饭,两个人一起打打闹闹、哭哭笑笑长大的。回家我也问我妈,你看《伪装者》是不是
有咱们家的影子?我可是照着咱们 家吵吵闹闹拍的,好玩吧?我妈说看出来了。
网易娱乐:这个戏里面有很多你们家的影子吗?
李雪:有。比如大姐就是我妈妈嘛。但其实她的宠爱少,宠爱是我的理想,家里的条件没
有那么好,她宠你能宠到哪儿去呢?山东人的妈妈尤其很严 厉,她的管教很严,管束的
你很狠,事无巨细的又都想你按照她的思路来走,当你长大了她也管不了了,你接触的面
比她越来越多了,她才开始放手。小时候她是希 望你按部就班的,把你护在身边,但是
等你长大了,她又发现她不得不放手的时候,还是很伤心的,我越来越能体会到了。
网易娱乐:其实《伪装者》中最有意思的也是明家的日常。现在这种剧实在太稀缺了。
李雪:《父母爱情》就是一个高度,当时孔哥拍《父母爱情》之前,他觉得剧本不是那么
的像军旅题材,都是家长里短,就觉得这个方向好像不对。 然后我跟侯鸿亮去劝,我说
孔哥,这个剧是最好的家庭剧剧本,不是一提军人就是训练啊,战场啊,你能拍一个让一
家老小坐在那跟着看,跟着笑的剧,一个就看一 家人掐来掐去,闹来闹去过一辈子的戏
,那也是一个成功。后来他拍了三天,说哎呀太好玩儿了,这个戏太好玩儿了。拍完了他
很欣慰的说是拍给他爸爸妈妈的戏。 还有当年央视播《爱情是什么》,我每天中午不管
在外面干什么都要跑回家去跟我妈一起坐那看,你说那不是好东西吗,不是好剧吗?一样
很棒。真的钻进生活里面 去了,观众一定会跟你一样有感触的。
网易娱乐:你自己最喜欢哪场戏?
李雪:我挺喜欢大哥跟大姐汇报打了明台的戏。明楼:“哎呀,明台也不容易……他也挺
伤心的……同学们都骂他……他也不敢回来跟你说……我已 经打了他了……没给他饭吃
……有点发烧了……”明镜:“你为什么打他了?我让你打他了吗?你还不给他饭吃,你
是法西斯啊?!我让你管他,没让你把他弄病 了,你从来就没个轻重”。这种既完成情
节又带有反转性质的戏我很喜欢,而且人物身份和关系的反差出来了。老小在外面要服从
大哥,回到家来他就是老大,老大 就反过来,老大变老小。明楼在外面端的跟个白莲花
似的,装大尾巴狼,回到家立刻被打到谷底,把身上的外壳全敲掉,那才有意思,观众也
会被这种反差愉悦到。 情感戏我最喜欢的是香港大街上明台和姐姐告别,那场戏也是我
和敏涛都不敢讨论的,每次一说都会哽住,我俩就自动停了,点点头都知道对方明白了。
那种说不出 来,哽在心头的情感每次都会感动我自己。
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15-09-25 14:59:00
英国:这个世界只有你最懂我! 中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那淑女之家不就年度姬腐剧? >/////<
作者: azurebug (蓝虫)   2015-09-25 15:19:00
季家鸣和洪望楠 单挑出来这段 感觉好好玩~
作者: wolfpuppy (呜呀~)   2015-09-26 10:09:00
大爱明家4姐弟的互动,演个100集我都会看!!!但女主角(程锦云)是真的演技不行,含蓄≠面无表情,而且总一脸仇苦情深的样子,满宰死的那边表现更是让人出戏,当然,角色本身设定也不太讨喜,所以只能说这个女演员还不够撑起这个不讨喜的角色,所以搞的天怒人怨
作者: shanzhen (jaeny)   2015-09-26 12:09:00
推 认真的好导演啊 我也一直很好奇 海宴作为琅琊榜的原著与编剧 电视剧上的许多细节改编是她的创作还是导演的创作 因影视作品呈现故事的方式是画面 与文字叙述差别很大 也更困难 比如说用写着各部的木块来呈现一步一步瓦解敌方势力 又比如将飞流的没有表情改为小孩的单纯直率 看这篇访谈中说的 导演其实也会负责剧本创作 先在自己的心中有呈现的方式 再让演员们演出来 但又让我更糊涂了 到底导演和编剧在剧本创作上的分工是怎样的?剧本不是应该会写着每一个场景如何人物都说了什么吗?
作者: vannysa (无嘴无是非)   2015-10-01 15:47:00
恩,有意思的访谈,挺有想法,也说得直接明白,"悬崖"是吗?不知道是看原著好还是直接看戏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