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大刀记》原作影响三代人 宁津文化植入

楼主: djdotut (Mockingjay)   2015-01-22 22:06:13
《大刀记》原作影响三代人 宁津文化植入
2015年01月22日17:52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改编自宁津籍作家郭澄清的同名小说、反映鲁北乡土抗战的史实抗
战大剧《大刀记》正在山东卫视热播。电视剧由赵浚凯执导拍摄、谷智鑫、王珂、冯
海煜、黑子、张立等出演。作为宁津人写的宁津事儿,《大刀记》在拍摄过程中就融
入了宁津的杂技、美食、哈哈腔等文化元素,引发了宁津当地民众的关注。
  宁津籍作家书写乡土抗战 宁津故事首搬荧屏
  据悉,电视剧《大刀记》的同名长篇小说是人民作家郭澄清先生在家乡宁津时集
镇郭皋村创作而成的,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故事都和宁津有很大关系。宁津抗日老干部
闫成曾经和郭澄清住在一个院子里,他给郭澄清讲了许多宁津军民的抗日故事,很多
内容就出现在了《大刀记》中。比如,一次闫成为掩护战友和群众转移,被二百多名
日伪军包围在一个院子里,但凭借天黑,他利用秸秆垛和烟雾掩护,成功突围。这个
故事被写在了梁永生身上。而剧中的“夺枪”故事也曾在宁津县的土地上真实发生过
,人物的原型就是宁津战士崔景生。
  此外,剧中的一把功勋卓著的特型军刀——柴胡店砍刀,也被发现于《大刀记》
的故乡宁津县柴胡店镇,被铭刻在宁津县民众全民抗战的丰功伟绩之上,见证了宁津
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光荣历史。作为与《大刀记》渊源颇深的的家乡人民,不
少宁津县的观众都是带着对《大刀记》小说、评书、电影版本的年少记忆,与家人们
围坐在电视机旁,再度回味革命先辈们无畏无悔、抛洒热血的那段峥嵘岁月。
  宁津元素深度化展现 佳作熏陶三代人
  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曾到小说《大刀记》的故事发生地宁津取景。拍摄期间,不少
宁津群众被选为演员,宁津县大柳镇碧霞祠、柴胡店镇中学原址的老槐树等不少景点
都出现在剧中,宁津杂技、哈哈腔、长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驴肉等“非遗”家产也
在不同的场景出现过。正如该剧导演赵浚凯所讲,“《大刀记》深深打着宁津烙印”
。不少年轻网友坦言,虽然从未接触过《大刀记》的相关作品,但在陪伴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得以重新审视那段鲜活的历史,对于“什么是爱国主
义、大刀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切身感悟。
  剧中,梁永生的好兄弟狗蛋就是一个练家子,在电视剧的场景中,还专门展示了
传统的宁津杂技表演——金枪刺喉。此外,梁永生的职业锔碗匠也是宁津的传统手艺
。“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到保店”,长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驴肉是宁津的“
三大名吃”,其制作工艺也都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剧《大刀记》中有一
个场景就是一个地痞偷钱买长官包子的镜头,令当地观众倍感亲切。山东卫视还特意
将长官包子的第六代传人张民杰请到山东广电大厦亲传美食制作秘籍,山东广播电视
台副台长闫爱华亲自给大家发包子,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大刀记”。
(责编: sisi)
==
本篇新闻全文转录自新浪娱乐网站
新闻原文网址如下
http://ent.sina.com.cn/v/m/2015-01-22/doc-ichmifpx5217839.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