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阿里山四天三夜游(一)

楼主: CHUANx2 (櫻花瓣上的太陽雨)   2016-09-01 15:25:13
好读图文无音乐网志版:http://chuanx2.pixnet.net/blog/post/115907050
今年夏天好热啊~
找座山来避暑吧!
刚好小虎弟幼稚园教到“认识台湾”,
每天在唸“彰化彰化八卦山、云林云林最霹雳、南投南投日月潭、嘉义嘉义阿里山”...
又我之前去两次阿里山的印象都满好的,
就决定是你了!皮卡丘!
不不不....
就决定是你了!阿里山!
第一天行程
桃园->阿里山->神木车站->巨木群栈道(1)->阿里山博物馆->慈云寺->三代木
早上07:30从桃园家里出发
开三号国道一路直达
国道风光




除了中途09:00左右在西湖休息站吃早餐外
中间没停留其他地方
离开中埔交流道
一路上都有景点路标指引我们方向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山路上的景致也渐渐有变化。




气温直线下滑,
开车可开窗不吹空调的感觉真好!
太久没来阿里山
13:00过了入口处、买了入园门票后
还一时间找不到方向
凭著几年前的记忆
找到了今晚入住的旅店--神木宾馆


(神木宾馆相关心得:http://chuanx2.pixnet.net/blog/post/115899529)
待回房间放下行李稍憩片刻后,
才13:20而已,时间还早,


到公共汽车总站7-11随便买点轻食,
匆匆吃完赶14:15阿里山车站往神木车站的火车。


(全票100元,半票50元)
候车时可看到一列列火车排排站,甚是趣味!


车站16:00休息,
所以若要买隔日的观日车票,现在就得购买。
车程约7分钟而已,车上乘客很少。


到了神木车站,
尽入眼帘的当然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第一代神木


堂堂神木竟仅因安全性考量,
直接鲁莽的锯掉以预防意外的发生,
其实应该有更理想的措施可以兼顾赏树及游客安全,
偏偏相关单位只想便宜行事,
断送了神木生命及经典景点的未来。
为什么我和我家老爷会这么喜欢阿里山?
实在是这里的巨木群栈道走起来平易近人,
又很美丽凉快(这两个形容词放在一起怪怪的...)


沿途我们带着孩子介绍每棵巨木的年纪。




久而久之我们也可以凭巨木的树围,比赛猜岁数的游戏。
途中会经过阿里山博物馆
展览阿里山的开发历史
主要展现森林铁道、早期伐木史、林场保育等面向
可知悉、重温属于阿里山的怀旧记忆


门口的解说员小姐非常亲切,
说明第二代神木--香林神木正在维修,
所以我们无缘与旌功碑、树灵塔、千岁桧会会面,
实在遗憾...
在解说员小姐的指引下
我们参观了博物馆附近的慈云寺


寺前的不知名鲜花粉嫩可爱


继续往出口的方向走
沿途还经过了山间袖珍小学


才走到了三代木


“三代木”指的是一棵三代同株的老树所形成的奇景。
第一代的老红桧生长了一千五百年之后枯死,主干横陈于地表。
经过了两百五十年之后,由于苔藓覆蓋树干表层,形成保湿面,
且倒塌后,上方的天空裸露,提供充裕的阳光,
使得第二代种的树苗得以在上面存活,藉著枯树为养分,生长茁庄。
三百年之后,第二代木经过漫长的岁月荣枯演化,逐渐根老壳空,
再度萌发新苗,即为今日所见的第三代木。 (摘录自嘉义县观光局网站)
往出口仅剩下1公里左右的路程,
仍然感觉意犹未尽。


回宾馆的路上,
经过了阿里山工作站,


还有贵森森我们住不起的阿里山宾馆,


回到商店区已经16:30,趁天还没有黑,
逛逛商店,看回程时可以买什么伴手礼。
13年前我来阿里山,只有买日出商店的东西,


店内摆设改了不少,
以前糕饼类比较多,还有放上老板自己摄影美照的周边产品。


现在好像以茶叶为主。
难怪从嘉义沿途开车上山,不只一处是日出商店的专属茶厂。
商品区贩售内容都大同小异:
小米麻糬、麻糬Q饼、山葵加工品,
我已经过了看到伴手礼就狂买的年纪了,
统统没兴趣...
小孩倒是试吃小米麻糬吃得很开心...
去全台海拔最高的7-11神木门市买饮料


再绕回阿里山车站逛逛。
车站二楼有营业到晚上、可看夜景的餐饮区


客人不多...
回旅店陪小孩看看卡通后,
晚餐听同事建议,
去了阿里山美食馆餐厅


19:00还有三桌客人,吃到20:00就只剩下我们一桌。
店员急着打烊,我们吃得压力好大....
火锅


配菜




880元一套,白饭、饮料无限量,
口味清淡,可吃得出山菜鲜味。但吃不饱....
回旅店后早早入睡,
准备迎接隔日02:30的morning call,
准备看日出啦!
(待续...)
作者: crazy10167 (夏日的风味)   2016-09-01 19:48:00
我在阿里山抓到两只快龙了
作者: SIMONKID (淡淡的人)   2016-09-01 20:53:00
神木那时候被雷劈已经死掉裂开一半倒地了。放倒是因应自然的定律让它回归山林土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