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游记] 将消失的移动国土。外伞顶洲登陆记行

楼主: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2014-07-15 09:43:24
※ [本文转录自 Tai-travel 看板 #1Jn8OeMX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标题: [游记] 将消失的移动国土。外伞顶洲登陆记行
时间: Tue Jul 15 09:38:45 2014
图文网志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83322677
将消失的移动国土。外伞顶洲登陆记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外伞顶洲位置Map】
  从不同观点探讨,“外伞顶洲”都是一个有趣的地方。首先,从
行政地域图上来看,您会发现竟然找不到外伞顶洲,因为它只是一个
大沙洲,常常会被海潮淹没而不是真正的陆地。但若切换到卫星图,
就能在台湾西部沿海找到外伞顶洲的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的国土
  外伞顶洲虽然位于距离嘉义县东石乡约十余公里的海上,而且绝
大部分都在北港溪(云林与嘉义分界河)以南的嘉义县外海,但行政
权划分上却属于云林县口湖乡。为什么不由最靠近的嘉义县掌管外伞
顶洲,反而是给云林县呢?这也是探讨外伞顶洲的有趣观点,因为它
会“向南漂移”!从昔日云林县逐渐往南漂到现在的嘉义县外海,所
以外伞顶洲又有“移动的国土”之称,这个称号让我对外伞顶洲产生
好奇,于是促成了这次的外伞顶洲探访之旅。
【旅行Map】
  或许您可能在地图上找不到而以为是秘境,但其实外伞顶洲并非
难以到达的地方,而且更是当地的热门旅游景点。以往若想要去外伞
顶洲只能凑团包船,不过最近嘉义县政府开始与当地渔民合作,在嘉
义东石渔港推出每周固定船班,提供散客报名,让更多人能够前往探
访这个有趣的地方。
【东石渔港地标】
【提供散客服务的观光船】
  虽然名义上为散客船,但船家仍以带团模式经营,所以超嗨的主
持人、丰盛的海鲜大餐,以及卡拉OK,让外伞顶洲之旅充满了浓浓
的台式风格。或许船家怕沙洲之行太无聊而安排热闹节目,但对于想
静静考察的背包客来说仍显唐突(换句话说就是太吵)。不过体验不
同的在地旅游风情,也是一种旅行趣味,至少我可以了解为什么报名
费需要 600元……
【热闹观光船上充满浓浓台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洲潟湖适合发展养蚵业
  东石渔港附近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壮观的海上“蚵田”,成为嘉义
东石的乡土特色。蚵就是牡蛎,“蚵农”在浅海上架起一块块蚵架或
蚵棚,以养殖当地名产“东石蚵”。蚵田好像开田辟地般拓展海上,
而养蚵的渔民则好似农人,得时常驾筏巡弋照顾自己的蚵田与收成采
蚵。
【东石海上蚵田】
【驾筏巡弋的东石蚵农】
  广大的外伞顶洲形成天然屏障,在嘉义沿海围起一块潟湖。这片
广阔平静的内海浅滩是台湾最大的牡蛎养殖区,约占全台湾产量总值
的一半,养蚵成为嘉义县东石乡最重要的经济产业。沙洲与养蚵的关
连,亦能成为探讨外伞顶洲的有趣观点之一。
【蚵筏成群】
  从东石渔港出发登陆外伞顶洲约要一小时船程,因为水下有浅滩
的关系,海面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墨绿色。逐渐靠近外伞顶洲,观光船
开始穿梭蚵田,海上更可见成群“蚵筏”与我们擦身而过。每个蚵筏
都有不同旗号,代表分属不同蚵农,这样才不会因采蚵权起争执。
【蚵筏】
  养殖牡蛎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在沙洲浅滩上插桩布置蚵壳
,另一种就是把蚵壳挂在漂浮的蚵筏下面,船家说只要弄好蚵壳,蚵
仔就会自己生出来……因此叫做“蚵田”和“蚵农”来比喻养蚵业真
的非常贴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伞顶洲登陆趣
  外伞顶洲为台湾最大的离岸沙洲,整体上为东北-西南走向,水
面上的部分长约10.8公里、宽约 1.3公里的长条状沙洲。离岸沙洲的
成因为河流出海口的泥沙淤积,这些河口冲积物受到海岸洋流推移,
逐渐形成一条连接河岸的沙嘴,然后再逐渐延伸成更长的障岛沙洲,
若后来沙源不足,则障岛沙洲的与河口的连接部会受到潮浪的侵蚀而
与海岸脱离,最后形成离岸沙洲,并逐渐往洋流推动方向漂移而去。
登陆会漂移的最大离岸沙洲,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即将登陆外伞顶洲】
  观光船即将登陆外伞顶洲,却望见前方沙洲竟有一座竹子搭成的
“竹篙寮”,让人非常好奇。平底的观光船很容易就“搁浅”了,游
客们打着赤脚跳上沙滩,开始体验独特的沙洲探秘之旅。
【踏上外伞顶洲】
  这座竹篙寮为当地渔民自行搭建,可谓名副其实的“海上屋”,
据说以前曾有人定居二、三十几年,令人惊奇,现在此寮的功能为在
涨潮时让渔民暂待海上、储放用品及渔获的地方。竹篙寮还有一个有
趣的故事,民国九十年云林县长曾派员至外伞顶洲并在此寮钉上“云
林县口湖乡蚶寮126之201”的门牌以宣示管辖权,不过现在门牌已经
不见了。
【竹篙寮】
【竹篙寮内部】
【架高构造的竹篙寮】
  “可以住人的沙洲”也突显外伞顶洲的规模之大,据说在清朝时
期曾居住千余人,而且还有街市,民国五十年代则还有数百人,而现
今已无人居。在民国八十八年的资料中,外伞顶洲超过平均海水位的
面积可达2900公顷,但后来因为沙源不足加上海流与季风侵蚀,目前
仅存约1000余公顷而已。依这样的速度来看,外伞顶洲可能几年后便
会潜没而消失……“即将消失的国土”一词,充分诠释了外伞顶洲的
荒芜之美。
【外伞顶洲的荒芜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将消失的沙洲之美
【外伞顶洲之美】
  艳阳高照的蔚蓝天空下,沙洲景色竟然如此令人惊艳。拉远焦距
与视野,蓝天勾勒点缀白云,隔着一条地平线与沙洲对望。人群与残
物在广阔荒地上漫游疏落并逐渐缩小,仿佛无限中那特殊的奇异点,
让有限的稀疏分布与无限的空间扩散形成强烈对比,使外伞顶洲呈现
出独一无二的荒芜美感。
【外伞顶洲蚵田】
【水滩河流】
【外伞顶洲的荒芜之美】
【外伞顶洲风景】
【荒洲世界外伞顶洲】
【外伞顶洲一景】
【沙土纹理】
【沙水交融】
【外伞顶洲光影】
  人们徜徉外伞顶洲,光影显得格外分明,有时遇沙地上画出特殊
纹理,有时又见水滩中倒映天空残影,这片荒洲之美宛如融合了水与
沙、海与陆、天与地,甚至是连结人类与自然的奇幻世界,令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只是如此沙洲之美,可能在几年以后就会消失……
【奇幻世界的交融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洲上另有天地
  来到外伞顶洲,虽然放眼望去好像皆为空无一物的荒芜世界,但
若近距离仔细观察,仍会发现沙洲上的世界其实还蛮热闹的。
【钻出沙洞的螃蟹】
【废弃蚵筏】
【小沙蟹】
  外伞顶洲滩岸上亦能看到蚵农所架设的蚵田,而且是在退潮时的
样貌。蚵田原来是在沙土上并排插立许多木桩,然后在木桩间牵线布
置蚵壳,待涨潮后浸入海水中,蚵苗就会附着在蚵壳内生长,而且还
能以海中的浮游生物为天然饲料养殖蚵仔。所以,只要选择适合的环
境养蚵,海洋就会送上大自然的丰收礼物给我们享用。
【滩岸上的蚵田】
【蚵壳牵线】
【悬在海上的蚵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外伞顶洲可能将会消失?
  知道离岸沙洲的成因以及外伞顶洲的地理位置,就能了解外伞顶
洲是源自于浊水溪冲出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浊水溪是台湾西部的最
大河流,也是输沙量最高的河流。浊水溪进入西岸平原后,平坦宽广
的地形使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渐淤积,最后导致河水泛滥。自古以
来,浊水溪曾有多次溃堤改道的纪录,因为输沙量大,所以在往复改
道时期,不仅慢慢冲积出现今的海岸线形状,同时也在各个不同时期
改道的河口外海,堆积形成一系列的沙洲样貌。直到西元1911年日本
人筑堤整治水利后,浊水溪河道才终于固定在现今的路线位置上。
【外伞顶洲形成示意图】
  从地图上来看,外伞顶洲以北海岸的确有一系列的沿岸沙洲堆积
。沙源从浊水溪河口冲刷入海,受到台湾海峡的洋流与潮汐推动而往
南沉积,并在沿海形成沙洲。日本人整治浊水溪后,浊水溪的输沙量
减少,沙源不足使外伞顶洲与海岸分离,成为一大型离岸沙洲并逐渐
往南飘移,最后来到云林与嘉义交界外海。因为受到北港溪与朴子溪
出海口水流推击,使得外伞顶洲成为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离岸沙洲
了。
  没有足够的沙源继续堆积,将导致沙洲消失海上。我们可以预期
,在沙源不足的清况下,若外伞顶洲继续往南漂移,从西南端开始将
会被洋流和潮汐侵蚀,然后逐渐全部消失。浊水溪整治是日治时期沙
源不足的主要原因,而近代的沙源不足,很可能与浊水溪南岸的台塑
麦寮工业区兴起有关。工业区开垦建地与整治,让浊水溪出海口更加
巩固,也导致泥沙淤积量大减。虽然有论文研究指出,近年来外伞顶
洲的面积变动不大,但沙源不足仍是未来的趋势。沙源不足,外伞顶
洲一带的海岸沙洲终将逐渐瓦解,然后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屹立不倒的塭港堆灯塔
  外伞顶洲上也有灯塔建筑。因为附近海域沙洲多,航行若稍有不
慎即易搁浅,于是设立“塭港堆灯塔”以提醒船只注意。因为沙洲地
基不稳、海水侵蚀等因素,塭港堆灯塔自西元1914年首建以来,曾遭
遇多次倾斜与倒塌,前后已经历七次重建,成为全台湾重建最多次的
灯塔,这也可算是另类的“屹立不倒”了。
【地平线上的塭港堆灯塔】
  来到外伞顶洲朝西南方眺望,可隐约看到两座灯塔建筑。红白色
相间的尖塔形式、看起来高度较高的那座是民国四十六所建立的塭港
堆灯塔,为高方架形钢架塔,虽然现已废置不用,但仍成为外伞顶洲
最显著的地标。民国六十三年,因为沙洲移动,便在附近重新改建一
方锥形钢架塔,然后又经过多次倒塌重建,最后于民国 101年另觅他
处重建启用至今。
【塭港堆灯塔】
  另一座看起来高度较矮、不显目的黑色支架灯塔即为现在使用的
塭港堆灯塔,灯高为36.5公尺,光程可达14.3海浬,成为外伞顶洲沿
海区域的照明灯。这次的外伞顶洲之旅因为登陆时间短暂,很可惜无
法能更靠近去观察塭港堆灯塔,不过比较远眺灯塔的距离感觉,我们
依然可以体认到外伞顶洲的规模之大,并由衷感叹这片大自然赐予嘉
义东石养蚵业蓬勃发展的奇妙“土地”、一个有趣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上外伞顶洲的脚印
  外伞顶洲可能是我们一生只会踏上一次的土地,而且也可能因为
即将消失而没有机会再度造访。虽然踏上外伞顶洲的脚印终会被潮水
抹去,无论未来变化如何,这次登陆探访的特别体验留下了赤脚踩踏
这片土地的感动,将使这个美丽又有趣的地方不会被遗忘。(2014年
七月)
【踏上外伞顶洲的脚印】
作者: personify (Fuck you China)   2014-07-15 09:51:00
感谢分享!! 看了好想去!!
作者: ellenleee (ellen)   2014-07-15 10:20:00
11、12月前往还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冬候鸟在这里栖息过境
作者: DUKEYANG (回嘉)   2014-07-15 11:27:00
http://m.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010/35353518/新闻去年报导过 8年内消失
作者: fly5678 (月之闇)   2014-07-15 12:30:00
推~好详细的介绍,会想去看看!
作者: litthe (litthe)   2014-07-15 12:54:00
好棒的分享!! 网志有很值得看~~
作者: firmamentx (abcdefg)   2014-07-16 00:25:00
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