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看棒球还是在看“她”?比球员更具声量的啦啦队文化
2023/07/21 14:29:23
民视新闻
社群中心/邬昕佑报导
进场看球,你的眼睛都在看哪里?即便不是球迷、从不看球,“李多慧”、“林襄”、“
峮峮”这些名字,想必也是不陌生。
中华职棒开打33年,“啦啦队员知名度更胜球员”的情形,近年是愈发明显。
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乐天桃猿棒球真的快成为Rakuten Girl 附属男子棒球队呢?
受韩国球队来访启发,2005年La New熊队 La new Girls 初登场,成为中职第一支正式啦
啦队。后其他球队跟进,啦啦队遂成为职棒球队标配。
2019年Lamigo桃猿易主后,啦啦队 LamiGirls 更名 Rakuten Girls。球团积极经营之下
,啦啦队员人气直线上升,每次征选都成为新闻焦点,编制也来到历届最多的34人。
事实上,一般啦啦队员每次出场的薪资约5000~7000元,遇跨日、延长赛也不会有加班费
;大部分也会以基本底薪或保证演出场次的方式与球团合作,月收大约4~5万元。
虽然收入看起来比一般上班族好一些,但练舞、排舞等演出成本,也是包含在这样薪资里
的劳务价值。
在基本演出出场费之外,大多数队员还会有直播或演艺收入。这两项才是直接受益于名气
,一般人认为“很红一定很赚”的部分。然而,所有球团的现役啦啦队员加起来有上百位
,能够名利双收的也就只有其中的凤毛麟角。
尽管可爱的啦啦队女孩大家都爱看,但愈发火热的啦啦队行销,最终还是引来ㄧ些负面讨
论。
除了部分资深球迷认为“愈来愈多人进场只为了看啦啦队,根本不是要看球”,啦啦队本
身长期以来的性别讨论,更是从未消散。
不过,在啦啦队行销的助攻之下,从2013职棒回春到现在天天都有啦啦队女孩登上新闻版
面,中华职棒票房确实再度站上高峰。不喜欢啦啦队喧宾夺主的球迷,不得不承认她们某
种程度成为票房支柱;反对啦啦队贩卖女性符码的声音,也在资本主义的强力碾压之下,
近乎销声匿迹。
中华职棒开打33年,球团更替与运作较为稳定,固能发展自身啦啦队文化;同为职业赛事
,职篮经过CBA、SBL与中国CBA抢人时期到现在的P. LEAGUE+,短短二十几年发展一波三
折,啦啦队文化也相对缺乏脉络,讨论度较低。
除此之外,据统计,职棒观众男女比约为8:2,职篮观众却是将近6:4。啦啦队做为球团
行销手段,在职棒的成功经验,看来未必能够完全复制到职篮。
综观古今中外,具有商业价值的运动赛事,大多遵循“男性运动员+女性啦啦队”的性别
分工。原因可能是所谓“男性运动竞技较有看头”、“啦啦队行销瞄准占大多数的男性观
众”,但究竟是缺乏女性参与的赛场必然走入性别窠臼,或者商业赛事的阳刚场域渐渐排
斥了女性参与,就更是难解的一题了。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3721W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