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唱一首台北的歌 —— 创作歌手陈绮贞 ×

楼主: playoffmogi (每天都是新的练习~)   2021-10-04 16:51:44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8055
陪伴每个世代成长的歌曲,描写一代人的情感,也描写众人的生活记忆。从流行歌曲中,我
们听到的不仅是音乐的流动,也听见一地的文化与生活。借由陈绮贞和蛋堡两位创作歌手的
对谈,带读者了解歌词背后的创作思维,并从中体会当下的城市脉动!
写在歌词里的共同记忆
点播一首歌,有如打开脑海中的记忆胶卷。在台北出生成长的陈绮贞,至今还记得八〇年代
由医生作家陈克华填词的〈台北的天空〉,当中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 “台北的天空,有
我年轻的笑容,还有我们休息和共享的角落”,她说:“那时候年纪还很小,对于歌词的内
容充满了想像。原来我住的城市可以是大家休息和共享的角落,而我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的
确会因一首歌的描写而改变。”
台南长大的蛋堡,成长过程中经常造访台北,因而当他听到罗百吉1994 年发行的歌曲〈人
在走我在走〉时,总能勾起童年时期对台北的回忆,他说:“里面有句歌词写到‘在交通黑
暗期的台北谁都不让谁’,记得小时候外婆家位于延吉街和市民大道那一带,附近有座复旦
桥,很容易塞车,只要听到这首歌,我就很有感觉。”
听到蛋堡提起复旦桥,陈绮贞马上想起自己就读的敦化国小校歌中,有一段歌词也提及这座
桥,这个已消失的旧时建物,不但意外地透过歌曲留存在大家的记忆中,由此延伸的回忆,
也引发两人的共鸣,她笑着说: “还记得台北市在盖捷运时所经历的那段交通黑暗期,整
条复兴南北路都被围起来。那时我每天骑车到政大上课,塞在这段路的期间,身边都是车子
排放的废气,实在太难熬, 为了让塞车时间有些消遣,常在安全帽里哼歌创作,也算促成
了一些作品。”
喜欢摄影的陈绮贞,拍下了某日台北的天际线,对她来说,这座天空之下的一切,就是她丰
沛的创作灵感来源。(图/陈绮贞)
来自城市生活的丰沛灵感
成长过程所聆听的歌曲,与生命记忆紧密交织,而对擅长创作的两人,词曲也成为他们寄情
的载体。受〈台北的天空〉影响的陈绮贞,也透过写下〈台北某个地方〉,表达自己对于台
北的感情。她说:“我坐在便利商店的露台喝咖啡,看着路边来来去去的学生和上班族,突
然有一种‘这就是我们共同休息的角落’的强烈情感油然而生,觉得应该要为自己如此爱恋
、生活其中的城市写一首歌,让它留在我的生命中。”
于是,她在歌词中写道:“你最爱的角落, 便利商店的霓虹,高楼大厦挡住守护我的星座
,当爱写成了小说,开始就决定结果,多年以后见到你将擦身而过。”她笑着解释, 这首
歌看似献给往日恋人的情歌,但诉情的对象其实是台北这座城市。有感于大家生活在这匆忙
的城市,难免因各种原因只能擦身而过,她希望把这种惆怅转化成大家都能懂的情歌,让大
家从中有所感受。
目前定居台北的蛋堡,亦自生活中汲取许多创作灵感。“台北生活便利、现代且能包容多元
价值,却也因为生活节奏很快,产生一种疏离感,但这无所谓好坏,这种疏离感反而让我想
要创作。”他认为,在这样的状态下,自己能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所经历的事物。
他的创作单曲〈台北嘻哈故事〉便记录了他在2006 至2008 年间初上台北的生活。他在歌词
里写到:“……热腾腾的心血,不用多作介绍,歌才上传就冲排行,旧雨新知都来尝,究竟
谁才狂,但当他走出08 年的茶餐厅, 负担依旧有点重,他不免担心,那是那些年的痛,大
家都没吃饱……”当时他居住在淡水,常骑车到台北,有时只为买张刺激灵感的唱片,有时
则找间饮品店写歌到深夜,他说:“对我来说,台北是个追梦的地方,唱片公司集中在这里
,身为音乐人都会想来试看看,那时对台北有很多想像和憧憬,不觉得辛苦,这首歌记录的
就是这样的心情。”
蛋堡过去常和饶舌朋友们约在忠孝东路后巷的茶街聊天写歌,这里藏有许多旧时的创作回忆
。(摄影/ Kuroshio)
词曲中无所不在的台北
陈绮贞与蛋堡两人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于生活,台北孵育了他们绝大部分的作品,就算是不以
台北为主题的歌曲,也都藏着台北的元素。蛋堡说:“不管住在哪里,那个地方的人、食物
、气候、天空、街景、节奏都会影响你,而我在台北生活的感受早已内化在心中。”例如他
的创作歌曲〈遇见〉写的是在台北街头闲晃时的心情;〈梅雨季〉则是以台北和雨的连结为
灵感。
陈绮贞对此也表认同,她透露〈九份的咖啡店〉乍看歌名以为是以九份为背景,描写的却是
台北市的忠孝东路,她说:“我刚开始写歌的那一阵子,我会从学校骑着摩托车到忠孝东路
和唱片公司开会,当时还不够有自信的我,很担心被否定,有回和唱片公司开完会后,就在
回程的路上哭了,我透过这首歌传达的其实是这座城市带给我的压力。”
每一首歌都藏着特定时期的创作心情,隔了一段时日再度聆听,这些歌曲都成了一部时光机
,让他们重返创作当时的情境。面对日前突如其来的居家防疫期,两人也特有感触,相继以
创作记录自己的心情。“那是一个史上最长的暑假,度过路上无人无车的午夜,庞大的压力
就在空中盘旋”,蛋堡的〈无尽之夏〉记录了这个大家都只能待在家里的夏天,“女儿从5
月起就没去学校,大家都说这是史上最长的暑假,我想把这样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外来的某
个时间点,听到这首歌的人,就可以回到这个夏天的感觉。”
陈绮贞认为,一首歌的内容若能反映人们共有的记忆或情感,无论过了多久,都有能感动人
的力量。“我把大家在疫情中共同展现的情感,埋在〈夏天〉这首歌里。”她透过歌词记录
了这个特别的时分,也传递了另一种希望,她感性地说道:“这段期间很多人原有的计画必
须暂时搁置,‘等不到雨水微风和温柔的满月’,我们无法控制老天要不要下雨,那是等不
到的东西,你真正在意的人事物,才是你的夏天,只要它在,夏天就存在。”
时序中的夏天会过去,但歌曲隽永,心情也会随之留驻,多年后当我们再回放这些歌曲,必
然都能从其中埋藏的情感与记忆,再次感受自己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 xoking ( )   2021-10-04 21:56:00
感谢分享
作者: BARZII (光)   2021-10-07 08:40:00
原来九份的咖啡店,最原始是想要传达台北给人的压力我以为是反应九份变的跟印象中不一样了,有感而发
作者: WilliamTaft (威廉霍华)   2021-10-12 19:28:00
应该都有吧,绮贞在另一个访谈有说过,这首歌刚开始写时其实还没去过九份,大概就是这篇讲的时间点,后来写一半有去了一次,发现九份跟想像中不一样很失望。看听的人要怎么解读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