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廖忠俊观点:谢东闵的少年离乡背井

楼主: andrewkuo   2021-04-07 14:59:04
新闻内容︰
廖忠俊观点:谢东闵的少年离乡背井
东闵,原名进喜,于日本统领台湾时期之明治41年(1908)1月25日(农历12月22日),出
生在彰化县二八水庄,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父谢在祺,母(谢)黄样。
在祺公(1886-1952),二水光化村人,曾任保正、庄长,勤俭治家,待人和睦,急公好
义,乐善好施,因此望重乡里,后人景仰。
进喜早承庭训,公义善良,年幼即植入民族思想台人意识。8岁入二八水公学校就读启蒙;
大正10年(1921),考进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校(今台中一中),4年级时,年甫18,因
气愤日籍老师讲授史地课时,常有居高临下之优越思想及侮辱性言论,乃与曹姓同学以赴
日投考为由,离境前赴东京。
继而改以赴中国留学生身分,冒险搭船前往上海,准备投靠台中一中同学翁均安之兄翁俊
明(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今台大医学院毕业,旅日影歌红星翁倩玉祖父)与其友人开设之
“俊明医院”,并就读上海承天中学4年级;于此人地生疏之上海举目无亲,个人经济困顿
,生活不易,为求生存,遂又取名“求生”。
民国16年(1927)秋,考进上海以法科闻名之东吴(苏州)大学法学院,此校大师云集,
名师辈出,法科主任(院长)为法学名家吴经熊博士,张慰慈教授“政治学”,胡适之教
授“中国哲学史”,潘光旦讲授“心理学”,著名大诗人兼散文家徐志摩主讲“英诗与文
学”并授英文。
翌年(17年)9月,南下插班考进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为追念孙先生之建国功业
而改称)政治系二年级;当时由戴季陶(传贤)担任校长,朱家骅任副校长(19年升任校
长),另外,还有日后影响谢东闵一生的恩师:教授地方自治与国际现势的黄季陆(来台
后曾任内政部长、教育部长、国史馆馆长)、教社会学的何院长及高廷梓老师等。
期间,法学院新购一本《中国经济地理》日文书籍,法学院何院长因欣赏谢同学之日语文
能力,所以指明谢先生翻译,译毕出版时,何院长交待书面题上“谢东闵译”,取名原因
是谢同学来自“东”方台湾,又有为民族尽大孝之心,乃仿二十四孝之“闵”子骞孝顺之
意,谢求生感谢院长的勉励,从此逐渐改用“谢东闵”3字。
民国20年6月,自中山大学毕业,因在学成绩表现优异,复于求学期间,利用夜间教同学日
语,编写很好的日语讲义,破例被母校网罗聘为讲师教日语。
谢东闵手足情深,写信回台湾,请弟弟敏初到广州升学。(相关报导:夫妻本是同林鸟,
风雨飘摇下女人能帮什么?李安太太真实案例告诉你,丈夫落魄时她这样做|更多文章)
由于收入佳,生活稳定又有积蓄,爰于21年10月21日,与潘作良同学之胞妹潘影清缔结良
缘。谢东闵回忆他和夫人潘女士的结婚,真是“万里姻缘一线牵”:他生长在台湾,她成
长于安徽芜湖,彼此相隔遥远,却在广东广州相识,结下良缘。婚后生活美满温馨,夫人
继续在广州音乐院深造,主修钢琴,他为她买了一架钢琴。
民国26年(1937)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引致全面对日抗战;日军的侵略,由华北、
华中而华南。
抗战军兴、遍地烽火,不得不暂离广州,避难香港;27年9月,到了香江,人生地不熟,如
何求生?首先解决安身立命住所,然后寄信回广州;一周后,夫人带着三岁儿子孟雄抵达
香港,在战乱的时局中,和妻儿别离时,实在没把握能再重聚,但幸运地,他们团圆了。
谢东闵先是投稿求生,继之有中央通讯社香港分社记者和一家洋行三位职员聘请教授日文
,对谢家生计助益很大。谢东闵日后忆述:无论在上海、广州和香港,他每次绝境逢生,
都是凭日语能力而活下来;想不到日文能力带给他这么多奇蹟幸运,真是始料未及。因此
,他立愿创办日语专门学校先修班。
民国30年(1941)12月8日,日军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美国随即对日宣战,全面性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军也开始轰炸弹丸之地的香港。
紧接着,谢家租用的住所中弹了!在恐怖中,不知有没有明天?
全家身命安全为第一考量,决意离开“东方之珠”;31年(1942)元月,重新踏入已阔别3
年多的广州;接着,要前往大后方广西桂林。
31年3月,抵达桂林,思索如何求生?天无绝人之路,谢东闵应聘桂林“广西日报”(省政
府创办报社);5月1日改组,革新版面开办。
5月4日,改变“广西日报”的绝佳日子,精通日语的谢东闵收听到“日本同盟社”消息: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近将访问英、美两国”;而社里另一位同事,原在香港英文“中国
邮报”任职的Jimmy Yeh也收听到“新德里电台”广播:“美国威力强大战舰即将开入地中
海”,此举表示美、苏两国将脱离原本“中立”立场,转而倾向结盟协助英、法对抗德、
日、义三个“轴心国”。
这两条大好讯息国际要闻先后得到证实,谢东闵担任电讯室主任的“广西日报”,一夕成
名,报誉日隆,发行量跃升至2万份以上,足以和著名的“大公报”、“扫荡报”分庭抗礼

34年5月5日,中央在重庆复兴岗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谢东闵接到中央命令,指定代
表台湾出席大会。
大会由当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担任主席;5月7日晚上,蒋委员长在重庆上清寺官邸宴请来
自东南区的7位出席代表,谢东闵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远来自台湾的代表,这是谢东闵平
生第一次谒见蒋委员长。当晚,陪同宴请宾客的,还有蒋经国先生。那一年,谢东闵37岁
,蒋经国35岁,年龄相若。席间,蒋委员长特别关心垂询有关台湾的话题,谢东闵言简意
赅,详细应答,让蒋委员长留下很深刻的好印象,而蒋经国对谢东闵的气宇轩昂,意象弘
远,也颇有相知相惜之感。
由于第一次见面所刻印的好感,订下了谢东闵日后走红政坛红透半天边的主要原因由来。
★一手掌握热门话题
宴毕,正准备向主人致谢而离开官邸时,蒋委员长突然交待谢代表留下,并对他说:“谢
代表,请转告台湾同胞,台湾脱离日人统治而光复的日子到了”。
谢东闵亲耳听到国家最高领袖深信不移的预言,当晚兴奋地睡不着,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
早上,欢喜雀跃地赶往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把蒋委员长预告勉励的话,用闽南语向台湾乡
亲广播放送,请家乡同胞等待光辉灿烂的胜利时刻来临。
当年8月15日,谢东闵在福建收听无线电新闻广播时,忽然听到日本天皇的沈重语调宣布:
“日本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收听这个突来的播放消息,让谢东闵雀跃不已,虽然早已得知胜利即将来临,但,当胜利
喜讯真确来到的那一刹那,还是兴奋不已!想想自己离乡背井,走遍上海、广州、香港、
桂林、漳州、重庆、福建永安等地,有时竟为了理想和胜利,还要与心爱的夫人和儿子分
离,情何以堪!但如今一切的牺牲奉献,都值得了,因为日本投降,台湾同胞自由了,不
再受日人的压迫统治和不平等对待,自己终于可以光荣回乡了。
谢东闵欣喜地带着夫人和公子孟雄前往福建省省会福州,准备启程返台事宜,一想到能很
快返回已久别20年的家乡,怎不高兴万分!
34年10月23日,26艘美军登陆艇所组成的船队,自福建闽江口马尾港出发,其中25艘载运
部队和基层工作人员,另一艘指挥艇则载有连震东、谢东闵、刘启光等行政干部。
船队阵容浩荡,非常壮观,极目所望,全然艨艟破浪,通过海峡暗流激荡,波涛汹涌的“
黑水沟”时,谢东闵想到了当年先祖先贤移民来台,必定冒着很大的危险和艰辛。
隔天上午,久违多年的甜蜜家乡,已经在望,船队依次泊靠基隆港埠码头,成千上万的乡
亲民众,欢欣鼓舞前来迎接,人人脸上洋溢着光荣胜利的无限喜悦,就像游子久别归返慈
母身边,多么温馨感人。
对于阔别故乡20年多的谢东闵而言,年仅19岁就怀抱不受异族统治的心情,从同一个港口
,基隆港边出海,走遍天涯,如今竟能满心欢喜地踏上故乡土地,重新闻到家乡泥土的芬
香,格外贴心愉悦,而抚今追昔,怎不喜极而泣?
当天晚上,民众张灯结彩喜洋洋,谢东闵住宿中山北路“梅屋敷”,这是孙逸仙先生当年
来台所住的地方,谢东闵更联想起台湾先贤前辈翁俊明,内心油然地追念起这位老长官而
倍加钦仰怀思,更自勉今后要竭尽所能,为台湾家乡奉献心力。
文章)
*作者为大学教授。本文选自作者著作《台湾风云家族人物》(2021年3月22日修订)。
新闻网址︰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60187
(讨论中)附注、心得、想法︰
谢东闵,实践家专创办人,左手曾经被前委王幸男用炸弹邮包炸掉左手,为李登辉前一任
的副总统,实践在二水有农村家政推广中心.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21-04-07 20:22:00
风传媒写这种捧人的垃圾阿?
作者: andbu558 (坏坏的黑狗)   2021-04-08 13:54:00
应为蒋经国的第一任副总统 第二任副总统为李登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