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到了很多国产化的议题其实都比较限缩在施工阶段
比较少看到有人在说明维运时期的产业炼,这边就来说明一下
当作一个科普知识看看吧,因为我也不确定彰化后来有没有这个机会
首先,先说明各个开发商都已经把风场公司的注册地址设籍在彰化
表示各个风场所营运的税是直接到彰化县,可直接由彰化县政府自由运用
原因是公司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的一种,这就是为什么高雄一直希望中油总公司搬到
高雄的原因
再来,一个风场的建设,前面的3-4年会是筹划建设期,后面的20年是维运期
然后一个风场总建设成本的配比大概是筹划建设期6-7成,维运期3-4成
筹划期的经费包含了前期的场址调查,设计费用,风场元件制作费(风机,水下基础,
海底电缆,陆上升压站等)以及施工费。
前一篇文章提到的稳晋就属于施工的供应链一环
等风场建设好之后,接下来就会换成风场的维运人员接手
此时会需要
1.直接人员,就是爬到风机上检修水下基础以及风机的人
2.后勤人员,就是在岸上负责船只指挥调度,风场系统维护,携带式设备保养维护的人
3.相关产业炼,例如润滑油供应商,船只燃油供应商,日常消耗品供应商等
由于一个风场的营运年限都为20年,所以在这20年之中上述三种的人都需要
在上述的三种人中,直接人员的要求会比较特殊,至少要经过GWO或同等级
的海上求生训练,再来直接人员中风机的维修通常会由风机厂商保固前几年
之后看如何谈技术转移,让风场附近的居民取得相关技术来增加就业率
就一个简单的结论,风场开发是可以创造一批生命周期为20年的产业炼,提供当地居民
的就业机会。而目前国外已经有完成风场除役及更新的实机,我想只要还有风,更新过
后又会是另一批20年的工作。
由于维护风场的效能跟营运是开发商的责任,所以开发商们势必将收到的电费支付给
从业人员。就我自己的立场是希望彰化县可以得到税收又可以进到维运的产业炼,让
地方有一个新型态的工作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