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张爱玲旅美成谜 夏志清公开信件

楼主: puff123 (砲福一二三)   2013-02-20 20:50:50
张爱玲旅美成谜 夏志清公开信件
2013-02-20 01:23 中国时报 【林欣谊/台北报导】
张爱玲写给旅美学者夏志清的书信。(联合文学出版社提供)
 旅美学者夏志清是最早为张爱玲奠定文名的评论家。(联合文学出版社提供)
 永远的传奇作家张爱玲,笔下华丽苍凉,后半生在美的隐居生活如谜。从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九五年张爱玲逝世,这些年间她如何面对贫病与丈夫赖雅的离世、她如何为求生计,努力以英文小说叩开美国出版大门,又如何在晚年因房屋虫患而不断搬家、为牙疾奔走,累到甚至长达三年“只收不拆”朋友的来信?
 九十二岁的旅美学者夏志清曾与张爱玲通信卅多年,近日他整理文件出版《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收录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九四年间,一一八封张爱玲的来信以及十七封他的回信。书中的信末附上夏志清的“按语”,说明当时背景,让人窥见张爱玲在美真实生活的一隅。
 张爱玲一九五五年离港赴美,六○年代初开始与夏志清通信,一直到她逝世前一年半。在早期信件中,张爱玲不时拜托夏志清为她介绍英美出版社。六○年代她将《金锁记》改写为英文小说《北地胭脂》,投稿屡被拒,还引述Knopf出版社的退稿信:“所有的人物都令人起反感。如果过去的中国是这样,岂不共产党都成了救星。”
 她忍不住抱怨:“我一向有个感觉,对东方特别喜爱的人,他们所喜欢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夏志清回忆,当时张爱玲的丈夫赖雅中风身体差,每月只领到社会福利金五十二元,连付房租都不够。“张爱玲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她不喜欢的事,教书,做研究非其所长。她不与人接触,只能写她熟悉的事,她改写《怨女》,《半生缘》说的都是老上海,揭露中国人的丑陋,不合美国人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睐。”
 信中还记录她出版、找工作的不顺,甚至被解雇,还有她翻译《海上花》成英文的雄心大志。有一回,她对夏志清为台湾女作家蒋晓云写序,在序中提到她的《倾城之恋》与《秧歌》,发了牢骚:“我不免也觉得是女性作家就要拿我去比…作品里有些近似的地方,也许也是因为台湾禁印大部份五四以来的文艺,以致于这些年来有些青年受我写的东西的影响。”
 八○年代她来信少,生活艰辛,自述:“我这一年来为了逃虫难,一直没固定地址,真是从何说起。”她曾三年没回信,之后才写信解释为了搬家、看牙齿疲于奔命,“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径。”
 她对大病小病描述不断,丈夫赖雅过世时她仅一句带过,但对夏志清一家总体贴问候。最后一封来信中,她还惦记超市中看到的西瓜、洋芋沙拉,是夏志清和他女儿分别爱吃的,夏志清感叹:“不能不说她是个有心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2000451.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