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对张爱玲的兴趣
渐渐从她的文字以外,延伸到张爱玲本人
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
也是因为她许多小说都以自己的周围取材吧
看了小团圆之后
刚好在朋友家看到“我的姊姊张爱玲”(张爱玲弟弟张子静所著)
奇妙的是
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会出这样描写生平的东西
张爱玲虽然很早就写了,但一直压着没发表,很少联络的弟弟也不知道
而,张子静的这本书是在张爱玲身后才开始写的
可以说是,读到他们真的想说的话吧
不是因为看了谁说了什么,而想要辩驳补充的
然后,我也订了“对照记”
(这本书是张爱玲整理的照片,以及照片的说明,另有几篇短篇散文))
不得不说对照记这本的材质很差,很不精美
照片是多年前的自然没什么好苛求
但我个人觉得排版也混乱
第一次在博客来订了之后,寄来的书有瑕疵,就是没裁好多了一块
退回去之后,博客来替换了新书给我
这次不是没裁好
是奇怪的纸质,让整本书都黏在一块了,像是泡了水一样
一页一页撕开,有的就连着对面页一起,拖了白色一小片
我想,大概对照记都压箱很久吧...
拿到期待已久的书这样,真的是挺闷的
看“对照记”,“我的姊姊张爱玲”,“私语”与“小团圆”一对照
不难发现张爱玲的确用了很多他家庭的素材进来
就像是张爱玲说得,最好的题材就是最熟知的题材
我认为,这本书的确很多是张爱玲自己的经验感受
很多叙述、用语,都可以在“私语”跟“对照记”里找到几乎一样的
“我的姊姊张爱玲”也有让我觉得奇妙的地方
例如,在小团圆里跟私语里,有提过民国初的“孽海花”
张爱玲知道此书,还有知道祖父的姓名,是弟弟张子静跟他说的
在小团圆跟私语里,张爱玲(九莉)说,不知道弟弟是怎样知道祖父的姓名
“我的姊姊张爱玲”中,就有相应的一段为这个解惑(当然是意外形成'对照")
有另个人来印证张爱玲的记忆
不知怎地让我觉得很好
拿到博客来补寄的书,因为纸质关系书都黏在一起,心情很闷来张版抱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