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火凤燎原第五百一十三回 愚鱼愚余

楼主: swds (天涯游子君莫问)   2019-01-29 16:17:20
在荆州某处,孙军祖郎的军营,正在上向导课
“河沟后山有三路,山路通荆山猇犬镇”
“错了!我在说一次,猇犬在南路!南路通三个小乡,哪三个?”
“涪…不,涪乡在郁乡之后。”
“错!看地图,先是兆乡,后是郁乡!”
“你们是带路的,自己却记不住!”
“再来,山南是猇犬!再往下去是什么?还有,方言是什么?”
“记住!可行军的大路八十五条,小路二百五十九!
咱们所在,大城十四个,小城七十三,弃城二十!”
“第七军带路的,到你!”
“斥侯已带来最新路线!”
孙军营帐内,祖郎正与众将与文官在讨论曹操兵法一书
“果然,深入了很多。”桌上放著一本曹操兵法。
“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击其空虚孤特也.......
我军情况,正如此书所言,只是......”祖郎正在翻阅,心有疑问。
“只是,此兵法除了说娘是女人之外,别无特别见解,可笑的是,此书竟传遍天下。”
“略修孙子兵法,却冠己名,实在厚颜无耻啊。”两名文官认为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
“卖弄文章,窃人所著,难怪有野心夺天下。”
可笑的是,蔡伦造纸百年,到头来蔡侯纸竟沦为其宣传工具。”
(注。蔡侯纸是东汉宦官蔡伦所改造的纸)
“曹操兵法…十三篇兵法杂乱无章,看来非其手笔,拉杂成书,好大喜功。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剽窃也不见其髓,正如他的其他作品,注定失败收场。”
“口白。”说完,祖郎将手中的曹操兵法丢掷在地。
“祖爷,我军明天可以再进三十里。”两名副将报告
“那么,岂不是更“远离其垒”?”
“哈哈,此书主要让江东生疑,看来略有成效。”
“就让他们中下去,接下来就见真章了。”
“洋洋万字集一书,总会中一条。
却不知咱们中一条,竟是想在其背插一刃。”
文官虽知是计,但并不解真正的意思。
“用兵有法,看来周都督不在,众人已可独当一面了。”祖郎貌似满意的赞赏众人
“哈哈,都督早已是死人,将士们都习惯了!”
“周郎以死诱敌,大家等著敌人再中计一次,一定比火烧连环船更可笑!”
两名孙军将领笑说
“哈哈,对,下次一定更好笑。”
(是的。都习惯了...)祖郎心里无奈的想着
此时,在营外,突然出现了一个曹军,孙军隔着营寨看着此人。
“是从谷口那边来的!”“只有一个,是斥侯?”
“身披重甲,斥侯有这种身手吗?”“咱们寨外的哨兵,几下就完了。”
“李仪,看见什么?”“天快黑,看不清楚啊!”
站在瞭望台上的李仪看着远方,发现一个孙军!
“好像是.....是张横,他还活着!”“是张横!往谷口的将领啊!”
“那,他的部队呢?”
“看,又一个,装束一样!”“这边又一个!”
“快找祖爷!我在山边找到一个!”
“是带路的,谷口真的出事了!”
“撑下去,祖爷来了!”“大夫,快往救人!”
“往谷口的三千人,只剩下你....”接获通报的祖郎,立即前来探视
“不....不一样,这支曹军不....不一样!
敌....全在意料外,快逃.....辽....辽来也!”
(辽来也?) 祖郎惊异不定,这个人究竟是谁?
“报,又来一个!”“左方也来了一个!”“后面也有三个!”
“这支,是什么兵?”
孙军陆续发现敌军,但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人。
“来。”
假扮张辽的将领丢了一个卷轴丢给了真正的张辽。
“口白。”“辽,来也!”
许都
许都的夜晚,灯火通明。
在御史府之外,许多人正忙着将曹操兵法送上车。
也有人忙着送纸。
“河北订了一千册,还有吗?”“来了,五百册先运走吧!”
“蔡侯纸五车,请签收!”“自己运进去,自己盖印!”
在御史府之内,两名文官正在对谈。
“研墨。”“叫外面静一点。”“是。”
“这五十册先送下去。”“真想不到,主公此书需求量如斯巨大。”
“已经下令为各将领必读兵读了。”“数量太多,有劳陈大师了。”
“好了!这册有三个错字,小心。”
“长文看长文,不愧为治书部老大啊!”说话的是丞相仓曹掾属-阮瑀,字符瑜。
“主公好文,元瑜为主公整理多月,不小心也情有可原”
回话的是治书侍御史-陈群,字长文。
“可惜,只为孙子兵法注释而已....”
“元瑜也看出此书跟孙子兵法没什么分别?”
“嘿....就是没分别才不专心。
每年代都有人重编孙子兵法,主公何故凑热闹呢?
而且....这次更将书名命为“曹操兵法”,这这....” 阮瑀提出了疑问。
“元瑜有意见?”
“说实话,以主公的能力,何必夺人之名?
之前的诗作、文章,何其精彩,那才值得出书!”
“连博学的阮大师也看不其义,那就好了。
孙子兵法乃兵法之本,在理论与实践下已成战场主轴。
只是,在这个制度下,何故孙家后人仍是更胜一筹?
前军师戏志才,到后来的郭嘉,都对孙子兵法提出了质疑。
直到赤壁之战我军大败,咱才意识到事态严重。”陈群开始解释。
注。戏志才,曹操早期谋士
“说得也是,甚至在正常情况下也败得涂地。”
“对,所以孙子兵法绝对是用来迷惑敌人的一本计书。
大家一直走不出此兵法之框,而框外的人,正是...孙家后人。
何故兵法已广天下,然奇才庞涓仍败于孙子后人孙膑?”
“你是说,传世的孙子兵法,跟孙家的不一样?”
陈群解说至此,阮瑀终于明白曹操兵法的真义了。
“你要明白,以主公的能力,何故仍要重注一次,贻笑天下。
而主要谋士对此却充耳不闻?”
“!听你一说,这几篇原稿.....
我就是怀疑,为何每篇都有不同表达手法!”阮瑀大惊,开始翻遍原稿。
“以阮大师认字辨文的功力,一定眼界大开。
十三篇兵法,以主公的孙子序开始诱敌。”陈群再度解说
“这篇以稳为主的写法,是程昱的。”阮瑀开始以文字辨认真正的作者。
“下一篇可值钱呢!”
“文字秀丽,这篇是钟繇的!
这篇是荀彧的,还有这篇是荀攸的!
这篇文笔卖弄,绝对是杨修!
这篇是刘晔的,还有....郭嘉的原文,接下来的,一定是戏志才!
这篇是司马懿的,还有这篇是蒋济的!
最后三篇及各篇的修正,来自襄阳.....”
阮瑀一边辨识出真正的作者,其他的文官也不由得放下手上工作,听着阮瑀的解读。
“襄阳的三个?”
“只有一个认得出.......”辨认到最后,阮瑀仍有两人的笔法是认不出的。
“最后的两篇,你绝对看不出来。
天下三分,各有敌二。谁强,谁是敌人。”陈群暗示阮瑀,最后二篇,作者另有其人
“等等,你是暗示.....”
“曹操兵法,前半愚敌,下半注释是诱敌。
而兵法的精髓,就在此锦囊中。
在江东的框外,画出另一道框。
十三位军师,以己之长,势破孙子兵法的垄断局面!”
陈群终于说完了曹操兵法流传天下的真正用意。
审敌虚实而趋其危。而策划此策的总军师,早已私藏两把利刃。
两位不世奇人-贾诩与庞统正在荆州某处
“近日孙军迎战混乱,证明兵法初见其效。
而你俩所写的两篇见解,已收录在书。
卧龙凤雏的两计,令此书更趋完美。
周瑜不死,三分不衡。”发话者,是曹操兵法之策的总军师-贾诩
“机会只此一次,绝不可让他逃掉!”庞统说了结论。
次回、最懂人性的兵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