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连载] 火凤燎原第 五百零二 回 日月之行

楼主: otis0718 (司马懿)   2018-06-28 17:47:18
其实刚看完这一话时我的想法是
荀彧的反也太快了吧!?
(虽然不能说是真的反)
但后来又重复看了几次
发现这整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以下是个人见解,有不喜欢的地方还请包含
首先要先理解荀彧跟了曹操那么久没理由突然认为曹操会对天子动手
当中提到的“汉室没落,立魏公将成”,并不是指曹操有此意
(若有早就想办法把荀彧从皇上身边弄走了)
而是魏的势力过大,曹操下方的人(董昭)迟早会自行立曹操为魏公
而曹操大概也知道底下的人想这么做
所以他也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尽可能地避免挟天子的恶名,才会有推掉封地的行动。
那么,荀彧的担忧其实是来自曹操底下欲立魏公的那群人,担心他们也在打皇上的主意。
于是看准了这点要夺南郡的诸葛亮开始用书信想要说服荀彧与他交易
然而荀彧就算真的为皇上担忧,但他可是长期身为曹方中心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轻易答应?
只是荀彧没想到诸葛亮早就说服了另一个汉臣
并藉着他的行动成功给了孙权名分,完成了刘备用名分要求周瑜退兵这一条线。
所以他才对这件事说“天时地利人和,老七又一杰作。”
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已经被拉进诸葛亮的计当中了。
诸葛亮在这里留给荀彧两个选择:
第一是选择曹操;第二便是选皇上。
这里必须了解的是,这两个选择是建立在圣旨之计已成的情况
而这件事会被怪罪的对象有三人:皇上、自杀者、荀彧。
(前两人是未经曹操同意行圣旨之事,荀彧则是与诸葛亮有所通信,以及其一直以来自称汉臣的立场也会被怀疑)
那么第一个选择将会变成为了曹操而牺牲皇上,为什么呢?
因为若是真的为曹方着想,必然得阻止天下三分,出兵跟刘备争南郡
但这样的举动同时也代表了荀彧证明了自己与圣旨之事无关
因此被怪罪者将集中到皇上一人身上,那么皇上的处境自然会较先前更加危险。
相反地,为了保住皇上性命,荀彧只能不去干涉刘备取南郡一事,而让天下走向三分
而这同时也代表自己与圣旨之事脱离不了关系,也就是为了皇上牺牲了自己。
看到这里也可以发现:从与荀彧通信、行圣旨之计,到最后逼荀彧走向第二个选择
或许可以说全部都是诸葛亮的杀着,毕竟他怎么可能不了解这些事将对荀彧造成什么影响?
不过荀彧身为二奇当然也不会完全屈服于诸葛亮,在走上引来杀身之祸的路前
仍为了曹方着想,马上就向诸葛亮开出了以江夏换南郡的条件,以弥补曹方的损失。
荀彧最后说:“或许……心中那治世能臣之愿,早已化为乌有。”
也许并不是指曹操已经回不去成为治世能臣之道
而是自己将死,没办法辅佐曹操走向此道,也没有看见那个治世能臣的机会了。
P.S.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完整又补充了一些内容,顺便重新排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