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印尼的萧烈神父

楼主: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5-06 12:10:02
图文:赖品洁
来自印尼的萧烈神父(Siprianus Poto Sola)在台服务15年,现任莺歌陶士天主堂的主
任司铎,个性幽默爽朗,他陪伴移民工,做他们信仰的后盾,倾听他们心声,在异乡爱护
同胞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一般。
来台湾当第一志愿
萧烈神父来自印尼弗洛勒斯岛(Flores),就在那有科摩多巨蜥的科摩多岛(Komodo)西
边,弗洛勒斯是葡萄牙文的“花儿”,他解释“就像‘福尔摩沙’一样,很漂亮的意思。
”16世纪受到葡萄牙殖民统治影响,居民百分之九十为天主教徒。
萧烈家乡的神父大部份来自欧洲国家,在孩童时期的萧烈心中“他们教育好、文化涵养好
,吃著面包,你会觉得很可爱啊!”国小三年级时,一位神父来到萧烈学校做弥撒,气质
不凡,为人有趣,大家都上前想要跟他谈话,旁人告诉他那是神父,他回家马上问爸爸:
“我能不能当神父?”从此立志要当神父,“所以我就没有女朋友了。”还被同学取绰号
就叫“神父”。
取得神父资格后,神职人员必须“发众愿”,宣示脱离俗世永远为修会效力,并申请服务
地区,再由罗马教廷指派。萧烈的第一志愿即为台湾,再来是韩国、日本两国,31岁顺利
申请来台湾“我很高兴!”萧烈解释,之所以选择亚洲国家是因为他认为亚洲正在蓬勃发
展,有无限可能。
教友在哪 我就在哪
如同许多外国人,萧烈学中文过程“很苦喔!”除了在辅仁大学学中文,也和教友聊天互
动练习听说。有浓厚口音的他自嘲自己中文“很恐怖!”刚来台曾因为背部不适应床铺而
旧伤复发,每天睡不好,影响中文学习状况,但是在萧烈“恐怖”的中文背后却有个动人
原因。
萧烈提到,背部受伤是因为在印尼频繁参与社会运动,在印尼,神父上街头为人民争权益
是家常便饭,“我们主教都去抗议!”为了避免引起政府注意,晚上开会讨论,白天睡觉
,每天晚上出门还得更换衣服,以防被认出,“军人会抓你喔!”
“我们说‘Bonum Communae’(拉丁文,意指共同利益),就是团体的好处、社会的好处
,这个最重要!”萧烈说,有次主教和老百姓上街头抗议,媒体问主教为什么在这里?主
教回答:“我的教友在这里,我是他们的爸爸,我不是去抗议,而是去照顾我的孩子!”
“我的教友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虽然服务于三峡、莺歌地区,爱四处走的萧烈常常到
移民工聚集的桃园后火车站,“我喜欢讲话啦!”他和移民工一起用餐聊天,也做起田野
调查,了解移民工生活境况,观察台湾社会现象,还为新开东南亚小吃店进行祈福仪式,
结交不同国籍、宗教的朋友。
萧烈和新住民平常透过LINE群组分享彼此问题,一起讨论解决,当然大部分人都希望能直
接跟神父倾诉内心话,“人觉得压力很大,没有垃圾桶。”萧烈便当起新住民的情绪垃圾
桶,“我常常讲‘好的事不找神父,不好的事都找神父。’”
晚上还不时接到教友电话,萧烈打趣地说:“大家知道牧师有太太,不敢晚上打电话,怕
牧师太太会不高兴;神父没有太太,不用怕。”有时一说就是一、两个小时,让他不免觉
得“压力很大喔!”还幽默地说:“所以神父有很多祕密!”
家庭为梁 教育为柱
27岁时,萧烈受到哲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影响,“有钱会被骗,有权会下台
,有教育就有能力。”他指出家庭、教育就像大楼的梁和柱,是重要的根基。他带着新住
民参与东南亚和移民工文化活动,鼓励她们上台讲演分享,希望透过和台湾社会交流,打
开她们眼界并从中学习。
他也教台湾人学印尼语,包括学生、老师、军人、外派工作者,还有想和家中外籍看护工
沟通的人。“语言是一把钥匙。”萧烈说,懂印尼语就能深入了解印尼历史背景和民情风
俗,了解印尼人是怎么样的人,可以和印尼人沟通,甚至愿意去帮助印尼人,是一个互惠
互利的关系。
是否想过要再回去印尼吗?已习惯台湾生活方式的萧烈笑道:“回去印尼要做什么?没有
朋友,回家很孤单。”虽然亲人在印尼,但是他的朋友全在台湾,还有一群视他为父亲的
移民工同胞,台湾早就是他第二个家乡了。
※莺歌陶士天主堂 萧烈神父/电话:(02) 2677-1218/地址:23942 新北市莺歌区莺桃
路97-1号4楼
http://tinyurl.com/jjnpa8l
作者: hwenagua   2016-05-07 08:12:00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
作者: mmalex (mmalex)   2016-05-07 21:50:00
愿天主祝福萧神父~
作者: AlbertSpeer (德国军备部长)   2016-05-09 09: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