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爱的喜乐》看教宗方济各与处境教义

楼主: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4-23 03:39:49
从《爱的喜乐》看教宗方济各与“处境教义”
几星期前,华尔特.卡斯帕(Walter Kasper)枢机预言期待已久教宗方济各关于家庭的
文献,将是一千七百年来最大的改革开始。
他可能说早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一切取决于所强调的是哪个字──“开始”、“最大”或“改革”。
教宗以《爱的喜乐》为题的新宗座劝谕,四月八日在梵蒂冈一个座无虚席的新闻室里发布
了。
而普遍的反应都是失望,至少为那些期待教宗会发出重新接纳离婚再婚教友领圣体的一般
指引,或宣布教会能认同稳定的同性结合中有正面的元素的人而言。
在中间偏左媒体的同工不在乎地说:“没什么真正的改变。”那些在较保守媒体的人则说
:“这只是耶稣会的很多诡辩。”
然而,这并非完全正确。
也许《爱的喜乐》不是标志着一个千年以来的转变,或以某些标准来说,形成的一个炸弹
,但在天主教当前的状况,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文件。
教宗方济各完全改变了交谈,不只是关于什么构成“正常的”或好的天主教婚姻。更重要
的,是他带来了一套新语言和方法,让教会去训导和实践其规条和教义。
不要期望他为棘手问题提供黑白分明、明确的答案。经过那么多年作为人们的一位真正牧
者,他知道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们经常在含糊不清的处境中挣扎。
相反,在这二百六十四页的文献中,教宗挑战教友要做履行门徒旅程带来的困难和必要工
作,当中并不只包含遵守规条。它要求洞察力、对话、祈祷和有时是痛苦的成长。
但底线是,教宗承认,我们都达不到基督徒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要求不要作判断
),不论是涉及婚姻或是其他任何有道德或伦理成分的事情。
未来将有对这份宗座劝谕更透彻的分析,现在重要的,是看到教宗──抵抗许多主教中间
的昏睡和反对──正在开辟一条新道路。
面对过分夸大的危机,让我们说他是在我们面前设下一个类似情境伦理的东西,当对一个
行为作出伦理判断时,要考虑到它特殊的处境,而不是按绝对的道德标准来判断。
天主教训导权否定了这原则。但听听教宗在《爱的喜乐》的开始里什么说:
“既然‘时间比空间更大’,我想说清楚,不是所有关乎教义、伦理或牧民的问题的讨论
都需要由训导当局的干预来处理。在教会里,训导与实践的统一固然是必要的,但这并不
排除不同的方式去解释该训导的某些部分或从中描绘某些后果。”
教宗非常清楚,在这一点上他将受到反对。
他说:“我明白那些喜欢更严格的牧民关怀者,不想给困惑留下任何空间。”他写道:“
但是,我真诚地相信,耶稣想要一个专注于善的教会,圣神在人性的弱点中播种,一位母
亲在明确地表达其客观教导的同时,她‘总是做她能做的事,即使在这过程中,她的鞋子
会被街上的泥弄脏。’”
人性弱点中的善。这需要教会的牧者和教友会对那些不符合标准者给予怜悯、忍耐和陪伴

也许最能引起分歧的问题,是教会如何处理离婚再婚或所谓“不正常”结合的教友。作为
起步,教宗说我们应停止说他们是“活于罪恶”,因为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他说:“教会是对于缓减的因素和情况具有反省的实体,因此不能再简单地说,所有处于
任何‘不正常’情况的都是活于不可饶恕的大罪,并被剥夺神圣的恩宠。”
事实上,教宗说,因为“条件性的和缓减的因素,有可能在罪的客观情况中──这可能不
是主观地应受责备,或完全这样──一个人可以活于天主的恩宠,可以爱,并能在恩宠和
仁爱的生命中成长,同时为此接受教会的帮助。”
教宗呼吁对个人的良心有更大的尊重,他说可以“以真诚和正直辨识在此时候能给予天主
最慷慨的回应是什么,以某程度的道德安全感看到这是天主自己在个人极限的具体复杂性
之中的发问,同时仍未完全是客观的理想。”
教宗方济各肯定让教义强硬派不安了,首先是他向离婚再婚教友打开大门,按个别情况让
他们领受圣体。教宗将触怒他们,他让人质疑一项严格禁令的有效性,这样的可能性在圣
若望保禄二世于一九八一年发表名为《家庭团体》的类似劝谕中已有论述。
已故波兰裔教宗说,民事再婚的天主教徒能领受圣礼圣事的唯一方法,是离开配偶或跟他
们如兄弟姊妹般一起生活。教宗方济各引用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文字,即使不是驳
斥,至少是对这训导表示怀疑。
在注释中他说:“许多人”在这情况“指出,如果缺乏某些亲密的表现时,‘彼此的信誓
便多次陷于危殆,而子女的生育亦可能受到危害。’(《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51)。
《爱的喜乐》可能不是一千七百年来最大改革的开始,但也许是卅四年以来……
────────
撰文:罗伯特.麦肯斯(Robert Mickens),驻罗马记者和评论员。
〔评论文章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http://tinyurl.com/gszvoy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