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为什么我认为新手PM很适合从电商领域入行

楼主: annedoo (萧安)   2020-08-08 20:42:08
※ [本文转录自 Salary 看板 #1VBfrlzu ]
作者: annedoo (安安) 看板: Salary
标题: [心得] 为什么我认为新手PM很适合从电商领域入行
时间: Sat Aug 8 20:41:13 2020
哈囉大家好,我是《产品三眼怪 3PM LAB》的 Anne,去年开始跟朋友在网络上分享产品经理工作经验与职涯学习,最近写了一篇给新鲜人、或有意转职产品经理或专案经理的文章——为什么我推荐新手 PM 很适合从电商领域入行?
全文有点长、图片跟延伸阅读很多,所以这边会重点节录!
有兴趣的人欢迎浏览有图有排版 medium 全文:http://a0.pise.pw/UWFYB
【本篇文章包含】
为什么我推荐新手PM从电商领域入行?
相对的,可能会有哪些缺点?
从电商入行,有哪些带得走的能力?
结语:那些一生受用的思考方式
▍为什么我推荐新手 PM 从电商领域入行?
简短重点:产业成熟、资源很多。
[1] 电商很贴近你我的生活,从容易理解的产业学习起
有一种说法是在换工作时,产业、职位、国家这三者尽量择一转换就好,否则上工时的挑战会太多。对于没产品经验的人来说,电商领域很适合新手 PM 入门的原因在于他很贴近你我。
就算没做过电商产品,总是有在网络上买东西的经验吧?商品浏览、优惠活动、线上刷卡、结帐流程、会员系统 … 这些功能应该都用过吧?也就是说最基本的“买家前台”的电商行话、产品样貌我们原本就已经懂一些了,入门时不会是一窍不通的状态。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电商领域的东西很简单,相反的,电商的水很深,上面提到的随便一个会员系统、优惠活动、购物车与结帐流程都有一堆东西可以研究和优化,加上推荐系统、行销工具等进阶功能,更不用说“卖家后台”的商品上架、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出货系统等等也是一堆学问。
此外电商领域有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相关的产业、上下游也非常多,例如广告行销、支付、物流、仓储 … 等,是个难易度光谱大且各领域分很细的产业,新手刚进来时可以从低门槛的类别开始学习、老手也绝对能找到能够深度发挥的舞台。
[2] 网络学习资源多
就像是自学程式语言时也会优先选择线上资源多的一样,电商相关的功能样貌、UIUX 研究、设计范例、产业分析、趋势分享非常多。
你不会是孤独的开山始祖,而会是在一片红海中奋力前行;你的左右邻居可能时而是同伴、时而是竞争对手。讲难听点,可以参考跟抄袭的东西很多,但谁在学习新东西的初期不是从参考、临摹来开始理解一门学问呢?
[3] 台湾的电商产业蓬勃发展、跨境发展的机会多
我们去年的调查报告中,填答者中电商领域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网络上各种电商或零售产业趋势分析也都显示台湾的电商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甚至不只台湾,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庞大的境内、跨境的电子商务需求。
“买东西”本身就是刚需,只是过去是线下零售、现在是在线上使用电子商务,未来则可能变成线上 + 线下虚实整合的全链路销售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工作机会多、转职容易啦!
▍相对的,缺点呢 …
简短重点:产业成熟、了无新意。
[1] 你们可能不是产品团队,而是功能团队、开发工厂。
简单来说,产品团队(Product Team)是真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功能团队(Feature Team)、开发工厂(Feature Factory)是以上线功能为目标。在电商这种成熟产业的很多情况下,业界对于功能的界定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潜规则,因此快速开发新功能与上线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个可能的状况是,你被招募进去时职称虽然是产品经理,但实际上却是在做专案经理、用户成长(Growth)或偏行销相关的工作内容。如果你是产品新手的话,这些工作内容、岗位其实也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过去待的电商领域公司,产品团队的成员有从客服、行销团队内转成为 PM 的伙伴。公司内部的内转机会也不乏是一条新手可以考虑的转职途径。
[2] 产品团队在公司内不是最核心的部门,因为公司是“运营驱动”类型。
运营思维驱动,代表相信运营的创新最能创造商业价值,专注在运营的实作,最能优化产品服务对于用户的体验。 …… 运营驱动的概念是相信创立一套人工干预的机制,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价值,获取用户改善体验。像是电商平台,最重要的是“商品交易”而非平台产品本身,对用户体验来说,产品功能再怎么创新也比不过打折促销。
上架的产品本身好不好、行销活动是否有推到对的使用者面前、有没有挑对串接的第三方服务商等等,对于整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就是公司能不能赚钱啦)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产品、网络平台本身,真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现在的市场会对软件/网络 PM 人才有需求,只是因为软件/网络是现在做这些生意最基本的媒介。我们只是在执行商业模式的意志,毕竟电子商务的前身就是零售业,而现在这些交易从线下跑到线上罢了。
如果看不懂自己产品的商业本质,如果不能很清楚并诚实得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只是在协助公司、使用者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也相对会觉得生活很苦涩的。
[3] 老板觉得电商产业很成熟了,所以不需要做使用者研究。
大家都知道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很重要,但不是每个团队都会有机会或资源进行。
最常见的状况是老板认为这不是必要的,抄其他电商平台的功能和设计不就好了?先快速建一个版本冲流量和销量比较重要。这跟第二点提到的将营运看得比产品本身重要也很有大的关系。
[4] 成熟产业中虽然还是有机会做创意发想,但比起新兴产业少、全新产品,也许机会会少一些。
我不会说在成熟产业中就不需要创意发想的能力,毕竟在解决 critical issues 的时候还是满需要创意的,要学会用各种奇妙姿势与旁门左道的方法来快速处理棘手的问题。但如果你向往的是发想很酷、很有趣、很前卫的产品功能与解法,那这边不一定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并不是所有电商领域的产品团队都会遇到以上的问题,我也并不觉得这四点全然是缺点 —— 毕竟身为新手,几乎满地都是可以学习的新技能。先养出基本的执行能力和一些方法论的实作尝试后,未来才有办法比较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我喜欢的产品或团队文化、什么是我擅长的做事方式。
不过如果你很在意以上这几点,在挑选公司、产品团队时可以稍微思考一下囉!这些缺点对某些人来说不一定是缺点,在转换职涯的时候,还是先检视一下自己在意、不在意的产品特性与团队文化吧!
▍从电商入行,有哪些带得走的能力?
[1] 共同的指标之大家都在乎转换率!
每个流程进到下个流程都是一个转换,转换率(Conversion Rate, CVR)是在经营电商中很重要的指标,包含商品页面转换到加入购物车、购物车转换到付费流程、结帐完成等等;而转换率也是不管做任何产品都很容易会碰到的指标,包含陌生流量转换成会员、免费用户转换成付费用户等等。
因此,了解如何去描绘顾客旅程与转换流程、定义合理的转换数字、使用使用者数据分析工具、熟悉用户成长框架(例如 AARRR)、提出能够提升转换率的解决方案等等,会是可以重复运用在不同产品工作中的共通能力。
[2] 为了赚钱,串接金流是一定要的吧!
我自己过去其实不是专注在金物流的产品经理,但加入公司时还没有明确的产品团队分工,当时又在努力做台湾产品的在地化,因此早期部分金物流是我负责串接的。串接的时候要能看懂第三方厂商的 API 文件外,还要了解金物流从店家后台设定、到顾客前台订单成立、以及最终退货退款流程、特殊要件的处理。
这样的经验除了跟电商、支付产品直接相关外,现在大部分的网络、数位产品其实都会碰到“线上金流”这一块。举最简单的例子,SaaS 产品、订阅制服务提供使用者直接在网站上付费升级,就会碰到线上支付、以及后续帐户营运的问题。
我在面试的时候其实满常被问到这段经历的,除了“串接过特定金流系统”这个明显而有用的经验外,它也能同时体现:
- 技术理解能力(阅读 API 文件)
- 使用者流程梳理能力(卖家端/买家端)
- 客户支援能力(跟客服、AM 团队一起协助排解问题)
- 危机处理与抗压性(跟钱有关的东西出问题时通常都是 first priority issue 必须要赶快上 hotfix)
如果自己过去在电商领域内,但刚好没机会碰这块,至少也看过同事是如何处理以上议题的。
实际工作上的帮助就是如果公司内没有专注在 Billing、Payment 的产品经理,这件事你就是当仁不让!产品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找我(虽然我其实没有把它当作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有时候商业团队讨论新的商业模式与收费方法时,也会想找我一起参与会议,我也因此有机会提前知道商业团队对未来的打算。
[3] 试着对应到其他产品或产业的商业模式吧!
前面提到电商有非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大致上可以将它们分为:
【B2C】
一般品牌电商网站,由店家直接卖商品给消费者,其中一部分是从线下零售商店转至线上的,这些公司背后通常都有自己的仓储,例如 Lativ、Apple Online Store、诚品网络书店、植村秀网络商店。
【B2B2C】
商城、市集(marketplace)的一种。由平台上的店家卖商品给消费者(一对多),类似线上百货公司的概念,例如 PChome 商店街、虾皮商城;其中一些又有选品、联名合作的概念在其中,例如 Unipapa、Pinkoi、屈臣氏网络商店。
【C2C】
也有人会称 B2C2C,市集的一种。由平台上的个人卖商品给其他个人消费者(一对一),常见二手拍卖,例如旋转拍卖、虾皮 C2C。
大的电商集团并不会只使用上述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头并进,例如雅虎集团就有 Yahoo 购物中心、Yahoo 超级商城、Yahoo 拍卖;有些也会融合不同模式在同一个平台上,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在单一购物网站上消费。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模式,一定会有“卖家”跟“买家”两方,而他们中间流通的媒介就是“商品”与“金钱”。
狭义来说,我们口中的电商是线上的实体商品购买方式;而广义来说,我认为任何会在网络上发生的购买行为、金钱与服务的交换,无论实体商品或虚拟物件,都可以称之为电商的一个类别。举例来说:
旅游产业(Online Travel Agency, OTA)
- AsiaYo:在网络上购买某段时间的民宿使用权 →【B2B2C】
- Airbnb:在网络上购买某段时间住别人家的权利,同时自称共享经济模式(sharing economy)、随选随用模式(on demand)→【C2C】
物流服务产业(Logistics)
- Uber:在网络上购买某个司机的时间与乘载服务,同时自称共享经济模式、随选随用模式 →【C2C】
- Foodpanda:在网络上购买食物本身与外送服务 →【B2B2C】
教育产业(EdTech)
- Hahow:在网络上购买线上课程 →【B2B2C】
- Codementor:在网络上购买技术前辈的一对一指导服务 →【C2C】
以上这些产品与服务套用上“卖家”、“买家”两方,“商品/服务”与“金钱”的交换,是不是也说得通呢?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某种形式的电商,只是商品、服务的对象不同罢了。因此假如你过去在电商领域很熟悉双边平台的商业模式与限制,就很容易应用在有这样特性的产品上。
真正比较巨大的差异是,我们常谈到的电商通常包含“物流”、“实体商品交货”这一块,在虚拟商品或服务上,交货也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因此不会有运输、仓储、库存、退货的问题。
一个电商,各自表述?
你可能会想说,硬要这要对照,那根本所有有金钱交易的数位产品都可以这样硬凹啊!其实也不是啦,毕竟每个产品还是有那个产业的 domain know-how,那部分还是非常重要的!这边仅仅提供一种思考方式给大家参考啦~
▍结语
其实“从电商入行,有哪些带得走的能力?”这段写的三个重点,都是在说明同一件事 — — 将过去的经验对照到未来的需求,来证明自己已经具备某些知识与能力,并能够实际运用在新的工作场域中。
我认为一生都受用的能力包含以下两点。
1. 从已知的知识去对照和理解未知
之前在这篇内容农场文章看到一段话:“什么是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可以通过一个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或者模式’,然后把这个模式套用到其他事情上。”
如果有能力运用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逻辑、模式来解构未知事物,对于快速学习会是非常有帮助的,就像前面分享的,我们可以试着从电商模式的角度去分析其他产品的运作方式,来帮助自己快速理解与学习。当然要达到“通过一个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或者模式”这件事就更加困难了,需要长时间的思考与练习。
2. 用简单的方法去解释复杂的事情
用简单的方法去解释复杂的事情、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沟通是 PM 非常重要的能力。知名的费曼学习法(The Feynman Technique)也很强调这一点,试着将新学到的知识解释给八岁小孩听,透过分享与教学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库,若有讲不清楚的地方表示自己可能也还没有彻底理解这个新知。
PM 的工作很像翻译员,要把商业逻辑翻译成解决方案、再翻译成工程师看得懂的文件;要把使用者的想法翻译成问题或需求、再翻译成可以跟设计师讨论的设计命题。
承接第一点,从已知去对照未知后,能将它清楚地整理给自己、再简化并解释给其他团队成员了解,甚至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是我非常想要好好培养的能力。
*从电商到其他;再从其他到电商!
虽然这篇文章主要在说明电商领域,但我相信观察产业现况、思考如何培养带得走的能力这些事情在每个产业与工作中都适用的!重点不是产业,而是如何让自己最快学到想学的东西。
既然是带得走的能力,代表你从其他领域要转到电商领域也是能够通的唷!也就是说反过来,如果是想从其他领域跳到电商领域,可以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面试时如何包装、强调过去经验与现在所需知识与能力的共通性,实际工作上也可以尝试直接运用这些已有的技能。
以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