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38岁大叔的斜杠人生请益

楼主: hass231470 (11!)   2019-02-12 00:42:13
看了原po L的回推文还有Y大的文章, 我再以自身经验回一篇心得, 先讲结论;
社会观察 与 以利他思维行动 是两回事
个人翻身 与 创造社会价值 是两回事
原po L还有Y大其实分别分享了35-40岁公务员背景的社会观察, 还有25-30岁入社会的观察
, 在观察的过程跟自己过去的穷苦或挫折经验连结产生的看法, 但怎么把这些看法与心得
转化成行动才是最值得讨论的地方, 但也是最少人讨论的地方
我前篇提到的重点其实是在第三方部门, 包括NPO, NGO, 还有CS. 可是这些目前不是长辈
在做, 就是少数背景好的年轻人, 而如果能理解到这些活动与价值链的创造并有资源与能
力投入的, 也可能都要50了. 需要吃资源人品, 也吃组织者的资质还有执行与号招力
而L认为的创造被动收入, 与Y分享的猎人头男友经验分享, 我觉得都仍停留在个人对社会
的观察阶段, 比如区分人的背景做族群分类, 尚未进入到能够针对族群有所行动阶段.
很多人即使有那个同理心, 但也就一辈子停在那, 这也是一大问题, 这是我们人民素养需
要提升的问题,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 利他与共同创造社会价值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而所谓
生涯规划, 其实大多人是指个人努力, 或是想办法取得e高c/p工作的捷径, 所以很多根本
是背道而驰的, 甚至是继续去伤害弱势底层而不自知, 甚至不如直接去做义工
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能创造什么价值? 比如在金融市场上的获利, 比如猎人头在仲介费
用的收取, 如我前面所提这些都是非实体市场, 即使获利, 可能不如一顿饭或一张床, 甚
至这些交易背后对实体市场是帮助还是伤害都是问号. 真正能帮助的, 是创造在实体市场
上因为一项服务, 底层人可以将自身价值发挥, 拿到市场里去交换获取报酬, 取得从泥淖
里爬起的机会, 进而逐渐稳定的改善家境与下一代环境, 而不是那种突然懂了什么, 然后
赌博式的翻转人生
至于教人怎么做生涯规划与阶级翻转, 我觉得效果是不如直接投身公益, 因为这种东西是
一种自身经验法则, 比如说一边做公务员稳定收入一边投资, 比如说念好学校拿进大公司
这都是仙在限定背景下的经验, 比如公务员身份, 国立硕士, 与猎人头接触等等, 这样的
生涯规划, 对底层人来说根本完全勾不着边
在Y大的分类里面其实也提到, 其实板上的生涯规划与帮助人, 还是以过得去的家庭为主,
你不会去龙山寺说要打造被动收入, 不会去跟一些XX之家的人说要怎么进入大公司. 所以
说要帮助底层口号和自己行动可能是两回事, 以我自身投入的经验与心得, 我可以说一般
人与这块的gap, 是有如鸿沟般巨大, 连理所当然的努力派生涯规划思维, 根本都无法套用
. 要不然就是很多人因自己一时困境产生的同理心, 但对于环节, 系统, 还有行动能否创
造实际价值的思虑, 可能都没办法消化
比如龙山寺和火车站的人,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居所暂时安顿, 然后给他们时间打理好自己,
能体面点去面试劳力工作, 将来能成为工人或送货员, 甚至出租车司机, 那就已是翻身了.
比如孤儿育儿院的人, 需要的是家庭而不是一昧的捐赠, 因为很多不是孤儿, 而是因为被
渣父母抛弃, 所以应该是要往缩小孤儿院规模去想, 而不是扩大, 回到原本根源解决, 让
这些父母负责, 让孩子可以返回家庭. 持续扩大的结果, 最后反而会形成更大的坑, 小孩
将来没竞争力, 甚至老板也歪了跟你说我要养员工不然要收起来吗?
诸如此类都光是在思维上就有巨大差异, 更别论具体环节流程的影响, 这些都是在投入前
就需要思考的, 不然可能只是更糟而已. 而板上的生涯规划对这些人来说, 可能全部都是
没有帮助的. 我可以说直接去做义工或捐钱都比抒发一时的同理心或见解有用, 跟他们讲
这些道理与分析, 或是帮助或宣扬的方法不对, 甚至会引起反感与反效果
今年我如往年送了北车的朋友除夕便当, 但我在另一个人气较多的板被浸水桶, 原因是违
反版规(送礼), 这社会的荒谬很多是你无法想像的, 这就像扶老太太过马路被开罚单一样,
很多人讲的底层翻身, 其实是对于自己困境的一种抒发, 并不是真的能站到他人立场,
甚至社会立场去做思考行动. 而在这个抒发过程也可能不如己意就随之动摇, 或是连行为
有没有创造对社会的利他效果, 都没办法分清楚流程环节的影响在哪, 这要的不是一份心
而已, 更要对人与社会有清楚的了解研究, 所以目前有余裕的还是长辈在做居多, 像我们
年轻人在做的, 确实很多是家里有背景的人. 但这并不是家庭好才可以去做, 很多问题其
实根源是社会冷漠还有人心造成, 就算不投入, 平常能建立这种意识提醒自己, 也可扮演
在关系恶化方向发展前画下停止线的角色, 这样也就很有帮助了
最后我整理一下;
1. 实体市场与非实体市场价值创造的不同
2. 个人困境与社会族群困境的不同
3. 社会观察阶段与将想法转换成可执行的方案的不同
4. 直接的帮助可能更有用
5. 如以上还没能成形, 至少先更多深层地认识社会, 成为缩小gap的人而不是扩大gap的人
以上一点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