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学测的准考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希望试着反思大学商管教育,甚至扩大范围到
台湾的社会组毕业生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做一些粗浅的整理。
这是一个社会组学生在学或者刚开始求职时常见的压力来源。我在数学系修课的时候,一
起修高等微积分的有电资理工学院各系的书卷奖得主,对于课堂上的理解与即时回应能力
我估计自己远远不及他们。某天回家之后我在自己的批兔个版大叹将来拿什么与人拼。
吾友当时在华硕当科技新贵翘脚领股票,安慰我说:时间花在哪成就就在哪。我后来工作
几年之后才懂,把课堂与学业表现等同于工作能力与成果的展现有多么荒谬。从前三国战
略游戏甚多,人人爱当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或是智足多谋的诸葛亮周瑜司马懿,但汉室
正统是草鞋刘备,结束三国时代的是诗人曹丕啊!身为一个(商业)领袖不在于你精通程式
设计或医术高明,在于知人善任、对客户对股东有交代、具备永续经营的策略思维。社会
组学生理应对于文化底蕴、群我关系、议题设定、沟通斡旋等能力有较高的敏感度或较多
的训练,而后才能真正凝聚团队共识,达成卓越的愿景。
我同意大学商管教育所需的先备知识不多,进入门槛不高,但这并无损于所谓的核心竞争
力。理工科系若想要进来竞争,个人觉得跟砍掉重练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大学文凭的效用
大部分仰赖系友带来的外部性,简单讲就是先看血统再看能力。企业过往对特定科系有好
的印象,自然就会乐于招募该系的毕业生,也因此每位系友都应当努力为自己所代表的品
牌(系所)与职场建立正向关系。
谈到大学(商管)教育的改革与演进,接下来五年铁定是需要彻头彻尾地翻转。每位学生在
课堂之外已经能够透过网络及 #教育科技 取得最新甚至世界一流的知识,课堂之中教授
又能带给学生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呢?这是现今大学(商管)教授最大的挑战。课堂中若没有
实做、没有小组讨论、没有引起商业兴趣、没有思维逻辑的挑战与启发,不再会有学生愿
意走进沉闷的课堂,浪费自己的人生。以实用性的度,若只是追逐"有用"的知识,大一觉
得有用到了大三很可能就过时了;建议大学理当培养适用范围更广的理论架构知识,并练
习在生活中实际应用。这些内功会在人生旅途上的不同时间点帮助你做最关键的决定。
追根究柢,或许我们一开始就问错了问题。大学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自
我探索、Learn how to learn,或许更是一辈子受用的宝物。透过大量地思索辨证,密集
地与同侪交流互动,找到几位亦师亦友的mentors,都会让整个大学生活成为此生的养分
。 竞争力 其实是优胜劣败的台湾教育遗毒;六年的国高中生涯,仅磨练了学生的斗志
与好胜心。常常以为别人想要进来跟自己竞争,其实到最后往往都是自己想太多(误)。
周末夜晚前的小分享,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