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校空 2/1人文大楼公听会说明

楼主: bleedingwing (r1)   2010-02-03 22:30:35
※ [本文转录自 NTU 看板]
作者: bleedingwing (r1) 看板: NTU
标题: [校园] 校空 2/1人文大楼公听会说明
时间: Wed Feb 3 22:29:31 2010
嗨嗨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的人文大楼公听会,主要说明人文大楼第六案的量体(空间)分配规划。
以下的言论都是同学简单整理而成,仅供参考,各方详细发言要以院方之后公布的会议
记录为准。
一、先引述公听会柯庆明教授的开场发言简单说明人文大楼的发展史→
人文大楼建筑过程一波三折,文学院近二十几年没有新空间,曾有需多经费捐赠,但因
社会经济因素也都缩水,虽然数位校长都曾对文院表示友善,但在任内都无法具体推动新
大楼的建造,不过经努力在校务基金上仍批准两亿三千万给文院使用,又李校长请观树基
金会捐赠五亿四千万以兴建人文大楼。
 因农业陈列馆为名建筑师王大闳的代表性建筑,且哲学系及人类系馆也是模访农业陈列
馆的建造,因此希望保留农陈馆而不拆除,因此新人文大楼会与农陈馆共存并互相呼应。
而未来农业陈列馆也将为文学院学生使用。设计师辛苦地在有现人类系、哲学系馆基地下
为文院设计了六个建案,其中于第五案提出有23层楼,虽然已经校发会通过但是建筑经费
过高赞助方不希望再增加费用因此作罢。经设计师再修改之后,有了最新的第六案。
二、然后是正文,第六案的官方资讯→
详细空间配置图→http://0rz.tw/OgYnF
(经本案负责简建筑师同意公布):
附注:上方长方形是农业陈列馆,右下L型是新人文大楼靠椰林大道侧,
   左方长方形是新人文大楼靠新生南路侧。
图中打X处为挑空与楼梯,作为空间设计和光源等的运用等
橘色→外文系使用空间 皮肤色→哲学系使用空间 绿色→人类系使用空间
淡蓝色→语言所使用空间 蓝色→日文系使用空间 红色→公共空间
另外有许多公设空间
人文大楼地下一楼:文学院六系之各系研究生研究室与会议室。(地下一楼有一大部分透光)
人文大楼一楼:书店、咖啡厅和资讯图书中心。
农陈馆二楼:各系学生会会办
农陈馆三楼:小型研讨教室等。
三、建筑师简单说明→
目前量体规划,就是希望能在有限经费内完成人文大楼建设,刚刚说到23层楼建案本来
预估经费十亿,为求降低建造经费,要减50%,跟文院取得共识缩减楼地板面积为原先的
75%,因此楼层数由23层楼降至9层。楼层数的降低也让整体建筑经费少62%。估计这样能减
少达50%经费使用,符合经费限制,但是国际会议厅、大、中型教室也因而取消。
自方案三、方案四之一开始,整体建筑便回到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型态,主要最大的量体
,九层楼的建筑放在靠新生南路侧。考量椰林大道侧的建筑压迫压迫感,所以该侧量体有
五层楼,并像阶梯般往内退缩,减少压迫。这个方案也把容积率一部分移至到地下室。
那么长的时间是要厘清量体对基地的冲击性、价格、以及使用空间需求的因素影响。
若此案修改完成下一个阶段就更需要开始去设计人文大楼的建筑风格和与校园内建筑物
的搭配。
四、本次提问重点整理(答方为柯庆明教授与简建筑师,虽然下列是采问答制,
但由于会议是采问方全部提问完成后由答方回答,所以问答配对可能有偏误)→
外文系张小虹教授发言→
Q1:靠新生南路侧空间以外文系进驻为主,考量台大校门口意象不受干扰、外文系师生
需要安静研究空间等因素,可否将农业陈列馆与外文系入驻之大楼对调?
(将农业陈列馆迁移由现今的位置迁移、转向面新生南路)
建筑师答:农业陈列馆迁移的问题,外文系入驻建物的搬迁其实
a.对于整体噪音的调降可能没有很大的影响。
b.并且也要花额外四千万经费,这些经费用来隔音设施或许更为有效。
c.农陈馆为历史建物,个人不赞成如此迁移。
d.以及交换量体后四合院入口的意向会改为新生南路而非原椰林大道处。
因此需要多加考虑。
Q2:之前曾有会议记录中提出文院进驻单位各系系办公室、系主任室应要集中以利人文
精神结合传承,但是从目前看来似乎未能达成?
由于不属于公开说明会的讨论范围,柯教授提议由日后3/17日(后经询问柯教授,表
示欢迎学生列席,详细时间地点日后再由校空或学生代表询问)预计于文学院设立的空间
分配委员会再做详细讨论。
Q3:目前人文大楼第六案总面积比文院早期估算以降低许多,仅有之前的68%,
  现新人文大楼完工后增加的空间过少,仅能用来集中系所?
柯教授表示1/25号院内会议校长也有参加,并且承诺未来会继续协助文院于校内争取
更多适当使用空间,并且争取延缓部分需于人文大楼建案完成后由校方收回的用地,
但校方代表(不知道是谁XD)表示该些用地应不能由文院继续保留。
环安卫中心发言→
Q1:高层楼以及大教室的防火、逃生装置需要谨慎规划,第六案目前看规划图逃生似乎
有所困难?
哲学系苑举正教授发言表示,基础的建设由于法规上有所限制,建筑师应该会规划,不
需要特别提起@@/。建筑师则提出希望中间走廊挑空设计,有像是过桥的感觉,而逃生护
具也会在此考量。
建议一:配置图中许多挑空设计阻挡一些空间入口始其仅剩一扇门,希望调整。建筑师也
    认为可以调整。
学生会同学发言→
Q1:此份会议简报能否于会议结束后提供给与会人及学生?
会后建筑师认为该份简报中含有尚未完全完成的3D剖面图(教授指出没有添加附近建物
的3D图以为对照)所以暂时先允诺提供平面配置图。
Q2:请问人文大楼建案估计何时完成第一阶段量体配置设计?又第二阶段空间设计何时
开始?有无长期进度?
预定进度2/22、2/26分别提入校方会议审核,不过之后的进度就很难掌握。
Q3:请问除观树基金会捐赠五亿外,校务基金支付的两亿将于何处使用?
观树基金会五亿用于建设建物,校务基金二亿则用于内部装修。
Q4:设置书店的用意及内涵?
书店这个问题,赞助方希望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文学院及全校师生的广场空间,
希望增加场域的特色,贩卖品以文学院教授的推荐书及人文相关的书籍为主。
本也规划一讲堂的空间规划在此,让老师可以在这边作发表和授课,虽然现在讲堂
以经移去了,但还是希望书店能够保留。
Q5:第六案人文大楼最高约为几公尺?(囧)
约三十三公尺左右。(椰林大道侧五层楼、新生南路侧九层楼)
Q6:关于外文系干扰噪音问题,除迁移洞洞馆外有无其他技术或建筑设计可以减低干扰?
有其他的设计方案如特殊玻璃窗或是增加双墙设计等,都是可以考虑的,
(就会场讨论状况而言比较有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去设计。)
建议一:目前校方规定各院需负担百分之十五水电费,希望于日后会加强绿建筑节能
相关设计。
建议二:希望于日后设计建筑造型时与洞洞馆有互相呼应。
城乡所夏铸九教授发言:
建议一:人文大楼是校门口一进来的第一栋建筑,因此希望能够在一楼增加学生活动的空
间,让进入台大的人感受到学校是很有活力的。可以在设立更多的户外咖啡座,并减少
一楼可能的东北季风侵入,让学生在冬天的时候也能在一楼活动。
建议二:既然有书店和咖啡厅,希望能重新纳入国际会议中心,让文学院能在此办理国际
性的活动,希望捐赠方观树基金会能够锦上添花,额外捐赠一笔款项。
(大家拍手>_</)
建议三:靠椰林大道侧五层楼设计是不高,而且也加入阶梯式的渐缩设计(由下往上渐渐内
缩),不过希望可以再降一层,这样会与校史馆与椰林大道其他建筑更为和谐。
建议四:因为是台大的门面,又是入口第一栋建筑,因此希望建筑风格能告呼应校史馆、
椰林大道、以及台大的特色风格。
建议五:人文大楼外文系入驻空间的立面希望不要太单调,洞洞馆的也可以在顶楼作木质
地板的处理成为可以活动的户外空间。也能调整变化与新人文大楼互相呼应。
以上,是人文大楼本次公听会,校空小组整理的相关资讯
五、小结→
之前工作坊提到的数点问题(Ptt1 NTU版 17449篇),如空间删减、学生公共使用空间、
日后有无规划等,均有得到解答,但大教室部分则依然经费限制无法保存,
而同学在问卷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包含:
1.建筑物的工程进度预计何时完成设计?预计何时开始建筑?
2.建筑物的预计高度为几公尺?
3.人文大楼的设计有无与农业陈列馆之建筑风格相互呼应?
是否人类与哲学系馆当保留部分具价值特征?
4.院方、校方未来对人文大楼以外的文学院空间有无建设之相关计划?
也多有询问,若有疏漏或希望更详细了解请跟我们连络(站内信)或推文即可:)
这次第六案争议没有以前大,空间分配方面学生空间则多置于人文大楼地下一楼与
旧有的农业陈列馆,但是即便本次公听会运作顺利,3/17日文院内部的空间协调委员会
可能会再对第六案提出更动,而大家也可以在之前讨论人文大楼是否还需要为学生
作更动或调整,再由我们或文院学生代表等帮大家跟校方反应跟讨论:)
最后,于公听会上由校空成员拍摄的人文大楼模型图也将公布于板上,
请大家持续注意版上:),若是看完说明后有任何的问题或意见,欢迎直接推文或是回文
跟校空小组同学反应,我们也会继续为大家关注人文大楼第六案的进行。
大概就先这样@@/。
第二十二届学生会学术部校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