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edes (hedes)》之铭言:
: 袁神启动时,南方各诸侯心中到底有什么想法?
袁神启动的时候大概是198-200
而南方诸侯当时最大的几个是刘表、刘璋以及孙策
刘璋:益州正在打内战 没时间也不可能反应
刘表:刘表其实是挺袁绍的(袁绍袁术闹翻开始)
不过一方面刘表这时候刚平定荆南 其次交州的张津偏曹操
所以虽然刘表没有出兵支持袁绍搞中立看状况
但实际上他正在与偏曹操的张津交战
孙策:前面在平定江东,后续攻打黄祖
后续跟朝廷(曹操)求官职没求到很不爽准备发兵 却被杀
唯一有可能改变袁绍vs曹操历史的人
因为他是4月过世 而曹操与袁绍开始交战是2月 白马之战是大概4月左右
从上述来看,南方诸侯之中的刘表与孙策是有可能夹击曹操 只要其中一个执行到位
只是很可惜历史没有什么如果
另外后面有人提到袁绍输掉之后问题很大 个人觉得有几点可以探讨
1.战后迅速过世:这可以说是导致后续北方袁家很惨的主因
从史实来看 袁绍可能过世的年纪大概在45-50之间 以古代人的存活能力来说不太算早逝
问题是他在仓亭之战后1年过世 内部问题通通都没有缓解这问题就大了
2.决定生死的仓亭之战史料极少:曹操与袁绍交手的战斗主要是官渡之战与仓亭之战
很神奇的是 实际上定生死的战事是仓亭之战 但是史料几乎是一句带过
所以完全不知道袁绍是怎么输的那么惨
当然有些人会提到官渡大败且将领谋士都背离 仓亭之战怎么可能赢
不过我觉得200年10月打完 201年4月又开始仓亭之战 表示了
1)袁绍虽然主力在官渡重创 但并未伤其筋骨
2)曹操在官渡的大胜 实际上是将双方在补给的差距抹平
因为曹操在官渡其实是补给差不多垮了 最后拼一把乌巢才成功
3)完全不知道仓亭双方的参战武将:这算是有点诡异
史料仅知道双方指挥官曹操与袁绍应该都有参战外,剩下的参战人员通通不知道
袁绍即便不聪明 假设曹操的旗下武将都参战 他主动进攻绝对是不利的
但实际上原本袁绍是主动方,想要从平丘渡河并且尝试进攻陈留
只是被荀彧看穿后转换成曹操当主动方进攻
这反映出双方可能都以进攻方的角度在规划战斗
曹操新胜气势正旺加上军师提醒,所以先进攻没问题
但考虑到袁绍新败,甚至武将谋士跑光、四州之地统治不稳下
还选择迅速拉兵意图进攻 这意思是袁绍是笨蛋...吗?(?)
3.谋士武将散离?
如果只看武将,的确死的死散的散 包含
淳于琼->袁绍旗下可以说第一武将,我的第一泛指战力、袁绍的信任度、影响统治决策
颜良&文丑->官渡之战过程中都战死
张郃&高览->投降
实际上是否如此?
首先看武将,对袁绍来说最重伤的应该是淳于琼的死亡、其次才是颜良与文丑
假设后2者真的影响很大,很有可能让袁绍在官渡僵持期还没开始就打不动了
再来张郃其实是韩馥的属下出身,对袁绍来说不算嫡系,别忘了麴义出身跟张郃一样
要说袁绍会重用张郃我是抱持一定的怀疑程度(可看谋士那段)
而奇怪的是,袁绍看似人才济济,但查询后发现从官渡之战到仓亭之战中
实际上还有几位武将但史料都不多 分别是
蒋义渠(接袁绍回家让他重振)、韩猛、蒋奇
后2者除了知道有参与官渡之战以外,没了 当然其实韩猛史料再多一点,只是都是打输
谋士就更有意思 袁绍的谋士在官渡之战有记载的超级多 包含
沮授(袁绍不鸟他的谋略 最后被曹操俘虏后想逃跑被曹操杀死)
田丰(袁绍不鸟他的谋略 最后逄纪在袁绍面前讲话让他被袁绍杀死)
许攸(袁绍不鸟他的谋略 最后逃往曹操协助官渡之战获胜却自恃功高而被曹操杀死)
逢纪(袁绍听他的谋略 史料看起来还是颇受信任)
审配(表现平平)
郭图(从张郃跟他同时对袁绍的建议来看 他颇受袁绍信任,战后看起来也是很受信任)
辛评(不确定是否受信任,但袁绍死后仍在袁家阵营)
从列出来的资料来看 说实话官渡之战的结果并不影响袁绍谋士是否散离
因为袁绍看起来就只听特定几个人的话...
个人观点的结论是
袁神启动的时候 南方诸侯蠢蠢欲动的心一定是有的
只是表现的幅度大小不同(大->孙策 小->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