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CG有很多以弦理论为主题的作品,比如说火星任务,铳梦,Dimension W ~维度战记
~,BLAME!
因为有点兴趣,所以我也去看了一些科普书籍
但深入了解后,也发现弦理论有不少批评者,批评者的主要观点有:
1.无法实验,不可证伪,解释近乎无限大
2.违反奥卡姆剃刀原则,过度追求数学的美,过度扩充维度
3.垄断学术资源,实则是为了用数学方法量产论文争取预算,以复杂的数学回避政府和民间
的审查,并且逃避实验的高成本
弦理论的批评者不只有无名小卒或边缘科学家
其中也包含许多得过权威科学奖项的知名科学家
包含:
谢尔顿·格拉肖(Sheldon Glashow)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弱电统一理论)。
批评称弦理论是“不是科学,而是宗教”,因缺乏实验验证。反对弦理论垄断高能物理资
源,排挤其他研究方向。
萨宾·霍森菲尔德(Sabine Hossenfelder)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著有《迷失在数学中》
(Lost in Math)。
批评弦理论过度依赖“数学美感”,脱离实验物理的实证传统。指出超对称粒子(SUSY)
未被LHC发现,但弦理论学者仍不愿放弃。
李·斯莫林(Lee Smolin) 圆圈量子重力(Loop Quantum Gravity)提出者,著有《物
理学的困境》(The Trouble with Physics)。
批评弦理论已成为“自我封闭的学术圈”,拒绝接受反驳证据。认为弦理论的“多重宇宙
”假说是逃避可证伪性的借口。
彼得·沃伊特(Peter Woit) 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物理学家,著有《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
》(Not Even Wrong)。
批评弦理论是“失败的科学计画”,40年来未提出可验证预测。揭露弦理论学术圈的“论
文灌水”现象。
保罗·斯坦哈特(Paul Steinhardt) 普林斯顿大学宇宙学家,暴胀理论批评者。
弦理论的“景观问题”(10堹u空态)是“科学的投降”。多重宇宙假说让物理学
“放弃解释自然”。
阿兰·孔涅(Alain Connes) 菲尔兹奖得主,非交换几何学开创者。
批评弦理论的数学框架(如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的华丽偏离”,未解决核心问题
。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量子电动力学(QED)奠基人之一。
批评弦理论是“美丽的数学童话”,但与现实物理无关。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电动力学QED)。
以“反权威”和“实证主义”著称,经典著作《费曼物理学讲义》中多次强调实验验证的
重要性。
对弦理论的间接批评“数学不等于物理”
“如果你的理论需要11维才能解释4维的现象,也许你走错了路。”
他认为物理学应从实验现象出发,而非“为数学美感发明理论”。
费曼的“路径积分”方法注重实际计算,反对过度抽象。
他讽刺某些理论物理学家:“他们更像数学家,用华丽的方程式逃避现实问题。”
弦理论只是创造了优美的数学,却无法解释任何事情。
现在弦理论在高能物理领域中还是有八成的支持者
但如前所述,这实际上可能只是学术体制的集体贪污腐败
为了量产论文保住地位,为了回避高能物理实验的超高成本,为了回避监管
借由官官相护,弦理论靠着人多势众,学者互为担保,形成垄断地位
但仍无法回避质疑者所提出的简单又纯粹的问题
弦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现在无法解释不代表以后无法解释
但虽然数学是解释自然重要的工具,但仍不代表自然本身
事实上只要修改条件,数学可以解释任何事情,哪怕是不合物理现象的也可以强行解释
古代人相信天动说,数学可以创造一套模型以符合天动说的结论
但天动说的模型在经过不断检视后,被精简的结果就会支持地动说
地动说的数学会更加精简
但弦理论不是这样,弦理论不会精简,只会无限扩充以满足任何科学发现
当粒子加速器发现什么东西时,他们可以随时修改理论宣称结果证明了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