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12544 (禾子可可)
2025-03-06 20:25:48https://www.animatetimes.com/news/details.php?id=1741242390&p=4
内文采用 ChatGPT 与 DeepSeek 翻译
──电视动画《BanG Dream! Ave Mujica》(以下简称《Ave Mujica》)以接连不断的冲
击性展开引发热议……想请教柿本监督在本作制作中最重视的理念是什么?
柿本广大监督(以下简称柿本):最初筹备时,《MyGO!!!!!》与《Ave Mujica》是作为
“两支乐团、十人戏剧”的独立企划启动。后来决定融入《BanG Dream!》系列宇宙,因
而规划成第一季 TV 动画《BanG Dream! It's MyGO!!!!!》(以下简称《It's MyGO!!!!!》
)与第二季《Ave Mujica》的连动叙事结构,并据此重新巩固故事框架。
接到企划提案时,制作方给予“旋律硬核乐团”与“金属乐团”的双线设定,这让我直觉
感受到两者的戏剧张力。虽然我本身听音乐不分流派,但尤其钟情庞克乐赤裸的情感爆发
与冲动式表达。
另一方面,金属乐对我而言则象征精湛演奏技艺与形式美学。透过对比刻画这两种乐风,
能更鲜明地突显各自乐团的独特个性。
──与过往《BanG Dream!》系列相比,本作似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
柿本:系列前作多以“乐团成员羁绊与友情”为核心,但现实中能长期活动的乐团本就稀
少。在制作前几部作品时,我逐渐体悟到“解散或受挫的乐团故事”反而更具现实重量。
既然获得这次创作机会,便想挑战描绘前作未能触及的暗面。
──具体是指?
柿本:例如因音乐理念分歧产生的冲突、实力落差导致的心理失衡、团内意见对立等问题
,这些不正是现实乐团界常见的困境吗?过去田野调查时,我亲眼见证无数乐团因类似理
由解散。渴望将这些真实样貌融入作品。
此外,过往《BanG Dream!》系列聚焦角色“积极正向的情感”,并以此为基底创作乐曲
。但《It's MyGO!!!!!》作为旋律硬核庞克乐团,更需要直面“怯懦笨拙”这类所谓“负
面情绪”。
与其说是成长物语,本作更着重透过两支乐团,刻画“困于原地难以迈步之人”的生存姿
态。
──也就是描写因各种理由无法前进的真实群像。
柿本:正是如此。系列前作始终描绘角色怀抱信念、理想、迷惘与执著,在音乐与自我认
同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但正因如此,那些深陷痛苦、与周遭碰撞而停滞不前的人们更值得
被看见。我想聚焦这些“无法割舍的挣扎”,描绘伫立于迷雾中的角色与故事。
──我听说柿本监督喜欢庞克和美式硬核,具体有受到哪些乐队的影响吗?
柿本:最初我喜欢的庞克乐队是RAMONES和SEX PISTOLS。
──您喜欢的是早期的庞克风格呢。
柿本:是的。我最喜欢的乐队是 THE WiLDHEARTS(硬摇滚乐队),哈哈(笑)。我本来就
是喜欢音乐,也喜欢研究乐队的历史。我喜欢仔细追踪乐队成员的离队和重组过程,还有
研究乐队的历史,对我来说,了解我喜欢的乐队每个成员的经历也是一种乐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MyGO!!!!! 和 Ave Mujica 从同一支乐队(CRYCHIC)衍生出来,变成了
两个不同的乐队,这在现实中的乐队界并不罕见,但在《BanG Dream!》系列中却是前所未
有的展开,这让我非常兴奋,觉得“终于可以描写这样的故事了”。
──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够描写“前所未有”的展开呢?
柿本:这次的项目之所以能这样发展,最大的原因是它最初并不是从《BanG Dream!》系
列开始的。当初游戏版的展开还没有决定,所以我们没有受到系列的框架限制,能够自由
地创作故事,这也让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这要归功于制作人,他们特意让我们摆脱
传统的框架,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也就是说,这是在兼顾动画和游戏各自特色的情况下进行的创作。
柿本:是的,在《BanG Dream!》合流后,我们曾经停下来,将之前制作的内容重新构建
成适合《BanG Dream!》的版本。当时游戏方面的同事告诉我们:“动画组不需要考虑游
戏的事情,请全力以赴地发挥动画的表现形式。”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更加专注于我
们想在动画中做的事,并且更强调“动画独有的表现”和“动画才能描绘的东西”。
──在某种意义上,这次的制作风格也是一种“破坏”与“创造”的过程。
柿本:对,没错。其实我的作品创作风格一向是“拆解与重建”的基本方式。我最初提出
的构成方案其实只是初步草案,随着对角色的深入挖掘,故事会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剧情
设定到最终的故事发展,这样的变化是很常见的。
──这样说来,是否可以理解为最初是有点像“边走边看”的方式开始的呢?
柿本:可以这么说(笑)。我们会先决定一些具有指标性的剧情点,但其他的部分则交给
角色的行为和情感来推动。当剧本作家开始让角色行动时,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呈现出角
色的新面貌。
当我们深入挖掘这些新面貌时,角色本身及其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每当这样
的变化发生,我们就会重新推演后续剧情的发展,并根据此反向调整剧本中的伏笔。这样
的过程会不断进行下去。
新的剧本作家加入时也会有些困惑,但最终他们会放开心态,和我们一起合作(笑)。尤
其是从《BanG Dream! 2nd Season》的后半段开始,我们这样的创作方法已经渐渐成型。
──这样看来,制作团队之间的意识协调非常一致。但像《BanG Dream!》这么大规模的
项目,涉及的工作人员非常多,保持一致的方向应该会很难吧?
柿本:确实,大规模的项目通常需要和很多外部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但对我们来说,基本
上是在内部制作体系内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在同一个三次元团队内合作。到了《
It's MyGO!!!!!》和《Ave Mujica》这样的阶段,我们彼此之间非常了解。
例如,当我们交付剧本时,大家已经习惯性地认为“这个剧本会变动的”,因为事实上,
剧情会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变化,这样就像是进行通常剧本工作量的 4 至 5 倍,但得益于团
队和剧本作家的长期合作,作品才能最终完成。
动画部分也是基本由三次元团队自己制作的,因此每个动画师都会涉及多集的工作。因为
很多动画师会自己制作多集的不同场景,所以他们对角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尤其是从《
It's MyGO!!!!!》开始,分镜和演出部分也由三次元的创作者负责。
直到那时,之前的动画师从专注于单一场景的工作逐渐转向全剧情的总体把控,甚至整个
系列的把控……大家都逐渐更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制作《Ave Mujica》时,我几乎不
需要再给予演出上的重拍要求了。
──这样看来,制作团队每一位成员,几乎都像是“乐队指挥”一样的存在。
柿本:真的是这样的感觉。刚开始的时候,我需要给出很多具体的指示,但过了一段时间
,我会发现最终上来的影片中,表现比我最初的指示还要精细。在现场检查影片的过程中
,我也经常会感到惊讶。每个动画师和摄影工作人员,不仅能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关系,还
能把这些理解融入到画面中,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请问在《Ave Mujica》第 9 集之前,柿本监督有没有被动画师方面的提议惊讶
过呢?
柿本:举个例子,第 6 集里,Mortis 依赖そよ的镜头角度,其实和そよ依赖祥子的镜头角
度(《It's MyGO!!!!!》第 8 集“怎么办”)是相同的,这是动画团队自发性地加入的。
还有,在 RiNG 演唱会前,祥子看到了 Mortis的网红影片时,说“睦这些人,我不认识”
的时候,灯和爱音站在楼上的构图也是由团队提议的,还有第 4 集中,Mortis 进入房间
的那个立体如库布里克风格的镜头,这些都是来自工作人员的提议。
其实我在画分镜时是不会画角色的眼睛的。我会指示眼睛的形状和视线方向,但表情的微
妙细节我会交给动画师去处理。刚开始的时候,动画师会问我“那个表情是什么样的?”
但不久后他们就不再问了,而是根据前后剧集的情节,自己理解并画出适当的表情。
如同上述提到的演出,能够在这样的层次上进行交流,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感激的。虽然
我还是会有一些特定的指示,但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能够自发性地扩展角色和世界观,
并将其融入作品中。
──那么,监督在现场尤其有指示的部分是哪些呢?
柿本:尤其来说,对我而言,在编剧进行之前,我的脑中其实已经有了完成后的画面感,
我会把这些画面大致地口头描述给编剧和演出人员,像是《It's MyGO!!!!!》第 3 集中关
于灯的主观视角(※故事以灯的视角进行),或是睦脑中的舞台等。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
的流向和角色的心情,在讨论时,我会着重于这些方面的补充。
柿本监督想描绘的“才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督特别投入精力描绘的角色是谁呢?
柿本:我对所有角色都很用心,但最具影响力的展开应该还是睦吧。如何描绘她的内心,
以及这些内心的描绘如何影响后续的故事发展……不知不觉中,她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关
键角色。
睦在性格形成上有些未成熟的部分,她的心情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即使过去积累了很多经
历,也不一定能够完全传承到下一个阶段的睦。对她来说,“当下”是最重要的。
──她的故事并不是典型的成长故事,是吗?
柿本:是的。在睦的心中,一切都会随着当下的情境而改变。如何表现这一点,是我面临
的其中一个大挑战。此外,还有睦的处境,外界的人又是如何看待她的,这也是非常重要
的一个点。
比如睦的母亲,女演员森美奈美,她只把睦当作一种“才能”来看待。从小到大,一直看
著睦轻松地扮演各种角色的她,对睦的变化认为只是演技的一部分,而并不把它看作是一
种解离性身份障碍。
──“才能”,确实是故事的核心之一。
柿本:我认为才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才能察觉到的东西。例如,在《It's
MyGO!!!!!》中,灯的才能,そよ并未察觉到。そよ的台词“我呢,一直不太喜欢灯的歌
词”也正是源自于此。就像如果不能认识到辣味的辛辣感,那么它就会变成单纯的痛感一
样,灯那种赤裸裸的言辞所引发的情感让そよ感到排斥。
立希则很快就察觉到。因为她从小就处于有才能的人身边,特别是她的姐姐,她能理解并
且察觉到这种才能。祥子也一样,她在有着良好环境的情况下成长,从小接触过许多艺术
,因此拥有能识别这类才能的眼光和审美。
美奈美也有她本人的才能,但像にゃむ一样,她也通过不断努力来成长。所以她能立刻察
觉到睦的才能,因为睦拥有的是她自己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但的确存在着一些是努力无法弥补的领域,这在某些时候看起
来也许很残酷。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的前提,但以音乐界为例,这一点在古典音乐中尤为
明显。那些从小接触古典音乐并且有过学习的人,的确能对其他人的才能更加敏感。
柿本:我同意。古典音乐的世界,所谓的“型”是相当明确的,对于那些理解这些的人来
说,不管是横溢的才华还是偏离的表现,都能够清楚地察觉出来它们的惊人之处。
我们的动画制作现场也有这样的情况。虽然他们不太表现出来,但确实有一些“这个人真
的非常厉害”的创作者。察觉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些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创作人也有一定
的知识和经验。即便不完全一样,我认为现实世界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特别是金属音乐,正如最初提到的,它是一个需要技术的音乐类型,这与朋克音乐有
著不同的挑战。
柿本:我认为,庞克音乐重视的是情绪和讯息的表达,技术和技巧并不是它的全部。将那
些澎湃的情感和音乐表达出来,特别是在现场表演中。相对来说,金属音乐则要求在合奏
中每个成员的演奏都能突出,并且要追求精致的音效。因此,金属音乐不仅需要出色的演
奏技术,还要求精确的表现和细致的音乐性。
这不仅是对《BanG Dream!》整体的要求,对于《It's MyGO!!!!!》和《Ave Mujica》来
说,我觉得它们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但我也再次深刻感受到,能够组成这么一个
出色的团队,真的是一个奇蹟。
柿本监督独特的故事编排方式
──在第 9 集之前,作为监督,特别让您印象深刻的场景是,还是与睦有关的部分吗?
柿本:是的。睦的内心崩溃并且表面化,这一点最终暴露给周围的人。在第 6 集中也有展
现出这样的一部分,我仔细考虑了周围的人会如何看待这件事。究竟有多少是可以被视为
“真实”,有多少又会被理解为“误解”呢?当我深入思考这一点时,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就成了我思考的核心主题。
同时,我认为物理上的距离也非常重要。我认为人际关系中,物理的距离会意外地影响心
理上的距离。
──物理上的距离,是指这个吗?
柿本:比如说,睦和祥子在物理上距离非常近,但因为太过于接近,他们反而未能察觉到
睦的变化。而在 Ave Mujica 解散后,实际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开,这时祥子和睦的心理
距离反而缩短了,与此同时,睦和そよ的心理距离却变得更近了。实际的距离和心理上的
距离,往往就像这样,让人感到“有时候人际关系就真的是这样”。
曾经非常亲近的人,如果距离变远了,反而会与身边的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而如果某个
人自己并不喜欢,物理上的距离一旦拉开,也许就会不再在意。当然,也有超越这些界限
的关系存在……。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
所以,我就会想,对同一个人来说,心里有“喜欢”和“讨厌”这两种情感交织的感觉是
怎样的呢……。
──特别是睦的多重性,处理起来应该是非常困难吧。虽然我不确定“整合性”这个词是
否合适……
柿本:实际上,确实非常困难。台词本身是由编剧写的,所以我需要反复斟酌每一句台词
。当我列出具体的台词时,我会跟编剧进行“这句台词是出于什么样的意图?”的讨论,
这样才能具体化人物的形象。这样一来,最初预定的情节中,会出现“这个角色本来不会
说这样的话吧?”或者“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这样的问题。
例如,Mortis 虽然在攻击睦,但同时也意识到“保护睦”是她存在的意义。如果是这样,
她会说出完全否定睦的台词吗?我们跟编剧们反复推敲这些细节。
──所以,您是在不断追求避免矛盾的同时,进行深入探讨。这听起来像是在抓住虚无的
东西一样……
柿本:最初确实非常混乱。我会先口头向编剧们解释“这一集的开端是这样,发生了这样
的事情,最后结局是这样”的大致流程,然后再加上“这个角色的心情是这样开始,然后
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说明。通过这样的输出,我的思绪才逐渐清晰。
首先,我会为主要角色 5 人,甚至有时 10 人的情节口头解释,然后编剧们会即时给我反
馈。这时,我会遇到无情的挑战(笑)。这样反复进行,不断发现并修正矛盾。结果,有
时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卡住,当深入挖掘后,发现这正是故事的核心所在。我就是这样不
断进行取舍,组织故事的结构。
──尤其是《Ave Mujica》,我认为这种试验和错误的过程应该更为显著。
柿本:通常在创作故事时,我会在发案之前先自己提出六个左右的故事情节,然后从中筛
选出最合适的。但是在《Ave Mujica》的情况下,最开始是从“放弃所有的方案”开始的
。接着,第二阶段会从最初的方案中发展出三个左右的改编版本,但最终还是会放弃这些
。
──哇,这样吗?那么接下来您是怎么处理的?
柿本:真的是“该怎么办呢?”才开始构思主要情节的。因为在《It's MyGO!!!!!》中,
角色们的动态非常多样化,所以让《Ave Mujica》变得更加复杂。前后篇的情节互相连接
也是我考虑的一部分,这让情况更加混乱。虽然在创作《It's MyGO!!!!!》的过程中,我
也同时在考虑《Ave Mujica》的事情……
但当我开始思考睦这个角色时,之前的情节流向完全崩溃了。在阅读大量资料并反复思考
的过程中,我开始质疑,她这样一个无垢的存在,真能一直保持到这个年龄吗?我最终得
出结论:“不,这样下来她并未成长”“她的人格并没有得到发展”。
睦是一个大致上由 99% 的才能构成的不平衡存在,而她真正可以称之为自己的部分,仅仅
只有 1%。而那 1% 的她,正是在她找到的吉他中。这种危险的侧面,甚至是“才能”的象
征,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其中一个部分。
──这正是关于才能的讨论呢。对了,刚才提到的そよ,在《Ave Mujica》中有着不同于
《It's MyGO!!!!!》时期的活跃吧。
柿本:在《Ave Mujica》中出现的 MyGO!!!!! 成员,由于成立了 MyGO!!!!!,她们的心情
稍微得到了些许的宽裕。因此,她们也能够想到曾经是 CRYCHIC 的成员。就像“贫穷会让
人变钝,钝则会陷入困境”一样,当事情不顺利时,人通常会变得视野狭窄。
虽然故事中会聚焦于每个角色的缺点,但每个角色的基本前提都是她们并不是坏人。そよ
本来就是一个很会照顾别人的人,因为对自己曾经对睦的冷淡有愧疚感,所以才会那样对
待她。
至于 MyGO!!!!! 成员中因为 MyGO!!!!! 的存在而产生的那份小小的宽裕,我觉得特别在立
希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她也曾经有过没有心灵余裕的时期,但现在她和可以互相认可的伙
伴一起,逐渐回到了那个对人际关系敏感并且富有同理心的原本的立希。
──然后,在第 7 集《Post nubila Phoebus.》中,CRYCHIC 决定重新组合。
柿本:如果说 CRYCHIC 的解散是 MyGO!!!!! 的起点,那么《Ave Mujica》的故事中,
CRYCHIC 就必须解散才能重新组合。但当她们一起站上舞台时,感受到了某种不对劲的感
觉,并实际体会到了内心的距离。那一刻,她们才明白“这一切已经结束了”。我想要创
造出那个瞬间的氛围。
──灯的眼泪让人产生了很多想像,那么是因为感受到 CRYCHIC 的结束而流下眼泪,这样
理解是否正确?
柿本:是的。她们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自己了。灯也感觉到了自己在做 CRYCHIC 时
的那种违和感。我觉得她是那种很难读懂现场气氛的人,但在这一刻,她和其他的
CRYCHIC 成员一起,共同感受到这个结束,然后流下了眼泪。
──原来如此。
柿本:另外,灯一直在思考祥子,但在这最后的舞台上,我认为她意识到“最终自己并不
懂祥子”。那首《人间になりたいうたⅡ》的歌词,就是我要求写出“无论我怎么思考祥
子,我都无法理解她”这样的内容。
对灯来说,“想成为人类”这个愿望一直是她不变的主题,虽然组成了 MyGO!!!!! 后,感
觉自己变得稍微更像人类了,但当她思考到祥子时,却会觉得“我还是无法理解她,我可
能永远都成不了人类”,最终她会陷入这样的想法。但她也希望“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想
停止思考”。这种心情也反映在那首歌曲中。
不过,睦对气氛和情感的感知也像灯一样钝感,她长期处于半昏睡的状态,反而抱有残酷
的希望。其他四个人都处于心情清晰的状态,而睦却会想“也许我们可以再组成 CRYCHIC
”,这种幼稚的想法也成为了睦的主题之一。
──CRYCHIC 的演唱会虽然没有观众,但观众是最重要的观众。那种不协调感和释放感都
表现出来了。
柿本:演唱会中,当场的气氛非常重要。虽然没有观众,但我确信那绝对是 CRYCHIC 的演
唱会,同时也是“解散演唱会”。我想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一点。CRYCHIC 是一支平凡的乐
队,对于成员们来说,是非常美好的回忆,但我希望描写它作为众多消失的乐队之一。
因此,我希望它的结束不是在大观众面前华丽地进行,而是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悄悄结束
。我认为现实中有很多乐队都是这样的。有些乐队,能够举行解散演唱会,已经是非常难
得的事了。
──实际上,很多乐队也有过“其实那时就是解散演唱会”的情况。有些乐队会有明确的
“结束”,但也有一些乐队并不是这样结束的。
柿本:没错。我非常喜欢 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这支乐队在最后给我们带来了明
确的解散演唱会。那天的演唱会影像,我至今几乎每天都会看。
──我明白。其实我那时在现场。我也几乎每天都在回顾。
柿本:哇啊啊!?? 真是太羡慕了……!对我来说,ミッシェル让我再次感受到“乐队
真的是太酷了”。我也希望能在《バンドリ!》中描绘出让大家感受到“乐队真酷!”的
情感。
对了,之前我提到过皮斯托尔斯的事,我也非常喜欢约翰尼·罗顿(John Lydon)。他虽
然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却扮演着小丑的角色。西德·维希斯从乐迷中成为了成员,而且
变成了真正的庞克,约翰尼·罗顿一定会对此感到厌烦吧……这话题有点偏离了。
──关于にゃむ的角色,我也想请教一下。にゃむ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对吧?
柿本:在 Ave Mujica 这个乐队中,其他角色每个人都有一些“拥有的东西”,但是にゃむ
却是“没有任何东西的人”。她被祥子选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的鼓技,而是作为一个
网红或者说是“话题性”以及“乐队的视觉元素”。但实际上,にゃむ和祥子进行过认真
的谈判,也就是说,“给我这个,我就帮你做这个”的交易。在那个时候,祥子处于一种
黑暗的状态,当时她是处于“坏的”状态,所以她正好提供了にゃむ所需要的语言,让她
加入。
在那次谈判中,祥子自己认为自己处于上层地位,但にゃむ却看出了她衣着的廉价,并且
也许意识到这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尽管如此,にゃむ并不选择手段。反而,她选择了与
祥子一起“崛起”,并且毫不犹豫地搭上了这条船。尽管她最初学鼓的时候只是随便学习
,但到了出道的时候,她已经将鼓打得很成熟了。她有着踏实的练习,这一切都建立在她
日复一日的努力上,这也证明了她勤奋且实际的努力。
──她的观察力,可以说是非常敏锐。她的毅力真的很强吧。
柿本:她是个非常聪明的野心家,说得好听点就是“朝着梦想直线前进”。她的纯粹性非
常高,因此她不断努力抓住任何机会。有时她也会利用他人,但她不选择手段,实际上她
是‘Bandori!’中最能够完全按照字面意思去“做乐队”的人。
她很清楚自己作为商品的价值,所以她穿着的衣服是注重风格的,这是过去系列中没有的
。她为了实现梦想,选择了这些战利品,并且为了保持身材,她平时甚至不喝拿铁。にゃ
む的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晶。所以,当她在 Ave Mujica 时,她不想被那些“拥有天赋”的天
才们所左右。她不希望自己积累的努力被天赋轻易夺走。这个想法就是她行为的原则。
──这时候海铃的表现非常突出。尽管她的方法有些笨拙,但她还是努力成为 Ave Mujica
的润滑剂,是吗?
柿本:海铃本人如果说是聪明还是笨拙,应该算是聪明的类型,但她太过聪明了,以至于
无法理解他人的痛苦……在痛苦来临之前,她往往会选择先逃避,她的这种行为表现出“
后来说什么都无法打动人”的道理。从安全的地方观看的人,说了“我想参与了”,结果
跳进了漩涡,却完全无法打动那些曾经在泥泞中挣扎的人。
因此,即便是重新组建乐队的提议,也是建立在にゃむ、初华和睦的状态之上的。如果突
然有人说“我退出其他乐队来加入”,对其他人来说完全不会有任何影响。
──所以,当时只有立希说了“欸?”这句话,其他人都没有反应呢。可以说是信任感薄
弱……
柿本:海铃缺少的是信任感。但对她这个完全个人主义者来说,她不知道该如何获得信任
。在思考她的时候,我逐渐发现“无法获得信任”才是她的恐惧。人际关系中,如果无法
依赖他人,或者没有人能依赖自己,那种情况是她最害怕的。于是,我决定把海铃塑造成
这样一个角色,创造出这样的情境。
与其他成员的矛盾不平衡不同,海铃一开始就拥有了出色的能力、技术、外貌、稳定的家
庭环境等,基本上什么都能独自完成。换句话说,她一直处于一个如果危险时可以选择独
自离开的位置。但在 CRYCHIC 解散演唱会后,她开始对 Ave Mujica 产生了兴趣,并试着
跟にゃむ谈论自己的过去,尽管这对她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事件,但她却似乎有点轻描淡
写地处理。
──确实,当她告诉にゃむ的时候,にゃむ只是回应了“嗯~”这样。
柿本:海铃一直没有正面与别人产生过关联,所以对于にゃむ来说,这完全是别人的事。
她只是把海铃丢过来的烦恼当作随便聊聊的相谈。
由于 Ave Mujica 解散后,海铃和にゃむ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海铃去找にゃむ相
谈,显示出她还没能缩短那段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
──虽然都是单打独斗的人,但立希和海铃的立场却各自不同,这点很有趣。在‘It's
MyGO!!!!!’和‘Ave Mujica’中,各个角色的立场也有所不同吧。
柿本:是的。‘MyGO!!!!!’的成员每个人都有明显的个性,而在‘Ave Mujica’中,我
有意识地创造了一种结构,看似某些角色之间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却是不同的,或者表面
上看起来相同,内心却完全不同的关系。从言行上看,一开始可能觉得他们很相似,但实
际上他们心中承载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我们想呈现的方式。
另外,‘MyGO!!!!!’的成员之间,偏向共依存的关系,而在‘Ave Mujica’中,虽然看
起来像是共依存,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依赖彼此的关系。我们本来希望这样的关系会比较简
单,但故事并没有朝那个方向发展……
──我也很期待立希和海铃的关系会如何变化。
柿本:虽然他们都是一匹狼,两人之间还是有些地方会合得来。对海铃来说,立希的言行
有时候是难以理解的,立希自己也有时候表达得比较冷淡,这样反而会加深误会。但尽管
他们时常嘴硬,两人还是有着不错的关系。至于他们之间会如何变化,可能会慢慢显现出
来。
──啊……
柿本:立希理解灯的才华,但她并不像姐姐那样把灯视为“不可超越的存在”。她对姐姐
有着明确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姐姐,但对灯来说,她有某种程度的认知,知道自己在
某些方面是灯无法取代的。因此,她也在学习灯不做的作曲。
她一方面对灯的诗才和舞台表现感到惊艳,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得在灯脆弱的地方提供支
持,这样的关系有时她比灯高,有时又比灯低。对立希来说,这是个非常复杂且不稳定的
情感,最终她总是无法将目光从灯身上移开。事实上,她也算是一个非常会照顾人的人。
立希很擅长观察他人。通常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很有自信,他们会盯着眼前的事物不放,但
立希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站在前方,其实她是从后面跟着,观察著前方的那些人。
──真的是一个典型的鼓手角色呢。
柿本:对,正是这样。其实她也很了解睦,但并不会因此对她表现出特别温柔的态度。立
希并不擅长这种事情。
──这会不会是因为她和睦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
柿本:可能有这样的因素。心中有伤的人对他人的伤也会特别敏感。随着故事的进展,立
希内心的这一面逐渐显现出来。然而海铃并没有这样的伤口,所以她无法理解这一点。海
铃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并非和母亲关系不好,反而是以一种有些任性的方式过著独立生活
。
──在第 8 集中,海铃和母亲通话的场景很可爱,海铃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
柿本:我心中的海铃母亲是一个非常有品格的人。她来自富裕家庭,几乎拥有一切,并且
给予了海铃稳定而有节度的教育。海铃并不像にゃむ那样从乡下来追逐梦想,而是有着出
色的才能,无论是身材还是长相都很出色。她不需要依赖任何人来生活。她并不喜欢被他
人羡慕,对于与他人的交往有时感到厌烦,这也使得她成为一个典型的孤狼型角色。
──在海铃忙碌的同时,初华似乎处于某种被边缘化的状态。
柿本:其实,初华是唯一一个我并没有以“这样的人物存在”的具体形象来创作的角色。
其他角色我会观察现实中存在的人,进行行为反应的思维实验,阅读书籍资料,甚至做一
些人物分析来创建角色……
──和柿本监督谈话的时候,我有时觉得像是在与一位研究者交流。您在这方面有过学习
吗?
柿本:(笑)从小就喜欢看书、调查各种资料。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但我从小就对历史、
物理学也非常感兴趣,还有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我在‘Ave Mujica’中加入了诸如连环
杀手、解离性身份障碍、孟克豪森症候群等心理学主题,这些心理学元素融入到故事中。
初华这个角色并不像现实中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更像是以面具为主题的角色。她被塑造
成一个某种程度上闭塞的存在。在这个故事中,她一直处于一种中途的状态。虽然她说想
待在祥子身边,但她却什么也做不出来。当‘Ave Mujica’解散时,她也无法表达出强烈
的情感。
她是那种带着枷锁的女主角,给人一种情感和行动上都有所压抑的印象。这一切的原因,
可能随着故事的发展会逐渐揭示出来。
──接下来,请让我们聊聊演员阵容。这次真的聚集了非常厉害的演员们呢。
柿本:是的,每次我都会对大家说一句话:“真的很感谢你们能够聚在一起啊。”
──您之前提到,最初想描绘的是“原本毫无交集的人们,却因为音乐而联系在一起的关
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适用于透过《BanG Dream!》结缘的演员们吧?
柿本:确实是这样。当然,部分演员之间可能原本就有一些联系,但当他们以“乐队”的
形式合作时,情况又会有所不同。而且,对许多人来说,这次是人生中第一次组乐队呢。
说到这个,我特别喜欢 Roselia 中樱川めぐ(宇田川亚子役)的故事。她原本没有打鼓的
经验,却为了融入角色,直接挑战双踏鼓(Double Bass Pedal)。对我们来说,这简直
像是“神”一样的行为,令人敬佩。我认为,这是只有她才能做到的事。
──这真的很厉害呢。
柿本:原本作为声优的他们,能够在专业音乐人之间,作为一支乐队演奏出不逊色的音乐
,这需要难以想像的努力。我一直都非常尊敬他们。
──能不能请您再谈谈Ave Mujica的演员阵容有多么出色呢?
柿本:饰演三角初华 / Doloris 的佐佐木(佐々木)其实是来参加灯这个角色的试镜的。
在听了众多演员的声音后,我心想:“刚才那个,就是初华吧?”她的声音拥有独特的光
泽。当然,擅长控制情绪的声优很多,但能够自由掌控声音的光泽与张力的人却非常稀少
。而且,她为 Doloris 和初华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声音质感,这让我在试镜时就惊讶不已:
“她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因此,我特地联系她,希望她来试镜 Doloris 这个角色。我也请她尝试了演唱,结果她的
歌声非常惊人。而在(Ave Mujica 的)试镜时,她甚至还带了吉他来。我当时就确信,她
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能够让她来饰演这个角色,真的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接下来是丰川祥子 / Oblivionis 的饰演者——高尾奏音。她的实力实在是太惊人了。不
仅年纪轻轻就拥有丰富的演艺经历,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通常演员
会逐渐建立一套“如果是这种类型的角色,就用这种声线”的表演方式,并以此作为基础
来演绎角色。
但高尾小姐的表演方式却与众不同。我感觉她是完全融入了祥子这个角色。她并不是因为
“这是一位大小姐型角色”就选择特定的声线,而是先深入角色的内心,从祥子的情感出
发,再去塑造她的声音。这样的表演方式,真的让我感到非常佩服。
至于她的钢琴技巧,那更是令人震惊不已,简直到了“这到底是什么怪物级的技术?”这
样的程度,让人情不自禁地惊叹。所以,正因为她拥有这样的能力,她所诠释的祥子才会
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真实感。
若叶睦 / Mortis 的饰演者渡瀬结月,原本预计是一个台词较少、沉默寡言的角色,然而
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最终竟然发展成需要演绎 13 个角色……。
—— 咦?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设定吗?那么渡瀬小姐当时也不清楚吗?
柿本: 没错。其实,除了主唱以外的演员阵容很早就已经确定了,《在It's MyGO!!!!!》
敲定之后,《Ave Mujica》的企划也随之确定。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睦逐渐成为故
事的核心人物,于是就变成了“请妳来诠释 13 个角色!”——这样的变化对演员来说肯
定是个极大的负担,因此我们提前与她进行了角色的调整与沟通。
当时我只是想确认一下她能否区分不同角色的声线表现,结果她的表现完全超乎想像,“
哎?原来她还能发出这种声音?”她对角色的理解之深,让我惊叹不已,真的令我非常感
动。
八幡海铃 / Timoris 的饰演者冈田梦以,她本人与角色的形象完全不同。冈田小姐本身是
一个非常细心、能够照顾他人的人,并且拥有领导能力,给人的印象是相当可靠的。然而
,Timoris 则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总是轻描淡写的角色。
我们要求她将声音压低再压低,但当音调降低时,音的延展性会变长,导致气息较难持久
。
在正式录制前的测试阶段,我们一边调整音域,一边确定“就用这个范围吧”。然而到了
正式录制时,她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仿佛 Timoris 就真的存在于那里! 她不仅适应
了这个困难的音域,甚至表现出宛如声带被拉长一般的变化,让我忍不住感叹:“这真的
太强了……。”
── 祐天寺にゃむ /Amoris的饰演者米泽茜,这是她首次挑战声优对吧?
柿本:她的演技已经不能用“全力以赴”来形容了,应该说是完全沉浸其中,用一种近乎
“没入式”的方式来录制。这个故事已经广为流传,但还是值得一提——尽管这是她的声
优初挑战,她却把所有台词都记住了。
一般来说,录音时声优会一边看着剧本一边演出,但她却说:“如果要读剧本,我就没办
法完全专注于演技,所以我把全部台词背下来了。”当她第一次走进录音室时,我心想:
“咦?她怎么没带剧本?”结果她的演出完美无缺,让我惊讶不已。
不仅如此,她还能巧妙区分にゃむ这个角色的不同面向:作为网红的にゃむ、努力家的に
ゃむ、在外面不轻易示弱的にゃむ、在家人面前展现真实一面的にゃむ……她会根据不同
的场景,细腻地调整声音的语气与音调。这样的完成度,真的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她的声优
初挑战。
正因为大家都这么厉害,每次的配音录制都非常愉快。在动画制作中,通常会在分镜完成
后、动画动作尚未制作前,先录制声音。而当声优们的演技表现出色时,动画师们对角色
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刻。
当他们思考“为什么这句台词会用这种语气来表达?”时,就会衍生出更加细腻的演出与
表情设计。
虽然声优与动画师们几乎没有机会直接见面,但透过作品,他们之间却产生了深刻的连结
。毕竟,双方都是在不同的立场上,共同塑造同一个角色。正因如此,我真的非常感谢所
有的声优们。
── 现实中的乐团活动也非常精彩呢!Ave Mujica 0th LIVE“Primo die in
scaena”是在 2023 年 6 月举办的。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当时乐团仍充满神秘感,却已经展现出强烈的世界观。
柿本:那场演出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以一位艺术家的姿态,呈现出超乎想像的演奏水
准,舞台也完美地塑造了属于 Ave Mujica 的独特世界观。
在《BanG Dream!》系列中,其实已经有 Roselia 这支偏向金属风格的乐团。对于不太熟
悉金属乐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把 Roselia 与 Ave Mujica 都归类为“金属”,这也是我
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让这两支乐团的风格明确区分开来?
为了让非金属乐迷也能接受并理解 Ave Mujica,我们与音乐团队讨论了许多方向,最终诞
生出的关键元素之一就是“剧场表演”。
Roselia 的友希那绝对不会去做“剧场演出”,这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区别。而 对Ave
Mujica 来说,“剧场”这个元素具有深远的意义,并且与动画剧情紧密相连。
在 LIVE 演出中的剧场部分,每一次的剧本都是由参与动画本篇编剧的小川ひとみ老师亲
自撰写的。光是乐团的舞台演出本身就已经十分精彩,再加上与剧情的联动,让整体世界
观更具深度,也更加引人入胜。
── 这一切都建立在声优们高度的专业意识之上呢。不禁让人想到,正如にゃむ一样,
他们背后一定付出了令人心疼的努力。
柿本:虽然每支乐团都非常了不起,但我还是想再次强调——正是因为声优们拼尽全力地
努力,才能让这一切得以实现。这么说可能很简单,但这的确是事实。
身为现实中的乐团,他们不仅要声演角色,还要精通乐器演奏,从日常的训练到正式的舞
台表演,对声优们来说,这都是极大的负担。尤其是饰演オブリビオニス(Oblivionis)
的高尾奏音,她的演奏方式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笑)。
正因为这样,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健康,顺利完成每一次演出。毕竟,如果过度勉强
自己,就无法长久地维持下去。
现在,Bushiroad 的乐团支援体制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为声优们提供了一个安心从事音
乐活动的环境。而我们动画制作团队,也会尽力去支援他们,让这个世界观更加完美。
──《BanG Dream!》系列原本在海外就颇具人气,但《It's MyGO!!!!!》与《Ave
Mujica》的人气级别似乎已突破次元壁。您如何看待这两部作品引发全球共振的现象?
柿本:说实话,每一次都让我感到无比惊讶。毕竟连在日本国内能获得如此多观众的共鸣
都已远超预期,没想到这份共鸣还能穿透文化壁垒直达全球,真的让我由衷感激。
若要用个人化的标准来分析——过去的《BanG Dream!》系列是以“全年龄向治愈系”为
基调制作的。我们希望能让 20 至 50 代甚至更年长的观众在观赏后产生“心灵被洗涤”的
清爽感,成为一帖消除生活疲惫的良药。
而《It's MyGO!!!!!》与《Ave Mujica》则是有意识地将核心受众锁定在“尚有精力直面
混沌”的 10 至 30 代群体。试想,当上班族拖着疲惫身躯回家后,还要观看高中生们剪不
断理还乱的人际修罗场,恐怕只会更加心累吧(笑)。所以我们决定面向那些“虽然忙碌
却仍愿努力理解他人困境”的世代,打造更具冲击力的青春物语。
或许正是作品中“迷途者的挣扎”引发了这一代人的深度共鸣。
──原来如此。
柿本:当下的时代正在经历“个体价值觉醒”的转型期。我们这代人曾将“与集体步调不
一致”视为负面标签,但如今“多元共生”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在这样新旧价值观碰撞
的浪潮中,我们试图描绘“即便与他人节奏不同,也要走出自我轨迹”的故事。如果观众
能从中获得力量,便是创作者最大的欣慰。
另一个关键要素或许是角色塑造。我们始终秉持“去符号化”原则——拒绝扁平人设,专
注刻画每个角色作为“活生生的人”所具备的多面性与内在逻辑。这种创作理念或许让观
众更容易代入情感,与角色建立深层联结。
──虽然社会逐步走向尊重个体,但“偏离主流”的恐惧依然根深蒂固。对当代年轻人而
言,“寻找自我容身之处”或许正是最重要的生命课题。
柿本:这正是文化转型期的特征。社会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无数微小冲突中
逐渐蜕变。当“个体解放”成为趋势时,新旧观念的拉锯反而会催生更多心灵困境——我
猜想,此刻正在享受这两部作品的观众里,有许多人正身处这样的时代漩涡中吧。
不过令我惊喜的是,听说这部作品竟能跨越代际俘获各年龄层观众......除了“感谢”实
在不知该如何表达。能得到如此多人的珍视,作为创作者唯有以更虔诚的姿态打磨后续篇
章。还请大家继续期待,我们必将献上不负厚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