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njoyfafa (enjoyfafa)
2025-02-11 18:07:29※ 引述《peterboon (用脸看草丛)》之铭言:
: 很多作品都有描写
: 复仇到最后是一片虚无,很空虚,所以选择原谅对方之类的(像最后生还者2
: 或是杀完对方很空虚就自杀了
: 但是复仇这东西不是应该很甜美吗?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爽漫都是走复仇路线
: 我们40K每个忠诚派星际战士都要复仇!甚至称自己为复仇之子
: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作品喜欢写复仇完要空虚想死什么都没有呢?
: 有没有这方面的西洽?
我只是想说明一下复仇完成后的空虚感合理性。
印象中不少作品对于复仇者的描写是把人生的一切都压在复仇上,
从认知心理学来讲,就是除了吃饭喝水睡觉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基层目标外,
就只有复仇这个目标而已。
在这种状况下,目标达成后、到下一个目标产生之前,
会有一段空虚或茫然的时间是很合理的,
可以想像成认知或意识状态中属于较高层(或说提供生命意义的层次)的部分处于
暂时性的空虚状态。
当然目标达成的完成感、兴奋与愉悦感一样会有,
但这些是无法提供意义感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或许可说是由目标与agency(因为不肯定
中译就打原文了,定义上就是人知道自己的某个行为或行动导致某个外在结果)
所构成的,
所以如果当前暂时还没有高层的目标,那自然会是空虚的状态。
但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时间向度不够长而已,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复仇的目标消失后就能展开新的生活跟探索,
从这个探索的过程往往能产生下一个目标或人生方向,
但这样的作品一来太常识跟缺乏戏剧张力、
二来又跟反对私刑的法律及社会控制系统冲突,
且多数作者作为一名正常受教育长大的人,自然容易在作品中依照所习得的概念描写,
所以自然就会看到很多这种刻意营造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