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entlemon (肥宅绅士)》之铭言:
: 不求大富大贵 像是尾田或是鳄鱼老师
: 也不奢望走到最top 像是Gidden大
: 如果只是个普通红的作家,可能SNS追踪数 1~2万
: 这样想要靠创作养活自己 是有机会的吗
: 有没有C洽
大家好,我是轻小说作者午夜蓝。
本来在想回文标题要写台轻还是轻小,但想一想还是改成了台轻。
说真的有时觉得区分这些很累,因为投在市场里大部分读者是不会区分那些的。
原本抱持犹豫要不要回应这篇,毕竟最近外界纷纷扰扰有些多。
但考虑到我最新出版的轻小说《那天,我绑架了一只萝莉》第七集
是我商业出版生涯的“第二十本”轻小说,当这系列要继续向后续集数前进时。
我似乎需要在这个时间点记录自省些什么,所以还是回应了这篇标题。
在台湾画漫画、小说可以养活自己吗?
以下开始谈正文前,我想让这篇内文不去带有任何情绪性字眼,
我只是尽量去陈述部分我经历过的写作与生活状况。
先说结论:
纯靠写小说本身我几乎不可能做到全职。
兼职可以、但怎么维持长期创作模式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
有多长期呢?
ㄜ,虽然上面少了《那天,我绑架了一只萝莉》的第七集,但确实是二十本商业轻小说。
我的写稿速度并不算快,若从我第一本小说《萌物娘使用手册》第一集出版日期来看
是2017/03/09,今天是2025/02/07。
就是回文标题的,差不多八年出了二十本轻小说这件事。
平均下来每年我写了2.5本轻小说,说真的实际看到这平均数字我还有点讶异,
原来这几年我没有怎么断档过(查证了一下应该只有2019年没有商业出版)。
当然有创作过的人或许或多或少知道,这是台面上的状况,
如果算上我还没登上商业舞台的时间,其实我写作已经持续了十三年以上。
如今还是在继续磨练。
这八年间我经历了一些人生阶段,从硕班毕业到第一份工作、
辞职后如今第二份工作又几年。
毕竟硕班也是有领那么点薪水,我想还是要算兼职才对。
这八年间我都是维持了近乎兼职的状态,
但中间找到第一份工作前确实算是有全职过一段时间吧,如果在场外连载也算的话。
原因大家也明白,写作本身对我来说没有赚多少钱。
台面上大家能看见的或许是比赛奖金,但我出道是直接商业出版,收的是稿费。
稿费一言难尽,倒也不是说它多少的问题,
而是每一间出版社每一个案子算法可能都不一样。
要说相同处的话──仅靠稿费确实难以过活。
数字也没办法公开的太明白,如果要我坦诚讲。
对现在的我来说,每一本书的稿费属于一个你投入巨量时间与心力后,
有被出版社初步认可的证明,精神上满足稍微大于物理方面。
但很难说你看到市场反应后还笑不笑得出来:D
可我依旧是极其幸运的,因为这八年来陆陆续续不管机缘巧合,
我的稿约整体来看并没有太长期中断过,最多应该是一年。
倘若之后没有商业出版的机会了,我不太确定我还会不会写下去,我想是不会了~
另外也因为稿费就是那个样子,在台湾写原创轻小说基本也没可能有改编机会,
动画别想漫画机会也微薄(但还是要说偶尔还是有一点点IP授权商品收入),
基本上真的就只有稿费。
你的心态会渐渐改变成,“我还是很想写故事,所以只能来兼职维持吧”的状态,
当然说真的有更多美好的事情应该去追求,我想不开~
兼职状态下,相对少的稿费就像上面说的只是一个被认可的证明,
不过至今我拿稿费来消费时还是很有成就感,
因为多少有一种这是“我真的靠自己梦想赚到的钱”的感觉。
比起稿费来说,八年来我觉得有一些部分是兼职作家更要积极面对的难题。
说到底也只有两件事:可用的时间和维持心态。
两者要进一步比较,后者的维持心态是最难的事情。
可用的时间:
正常工作不含加班就是八小时,而且基本上不可能没加班。
我必须在八年中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维持持续写作的模式,
而我并不算写稿速度非常快的作者,这自然会排挤掉真的很多生活上的事情或乐趣。
基本上长假时就算没写内文,脑袋也一直在想故事怎么写,
但有多少能够落地生根值得存疑,很多是无效的思考。
另外写作时的规律对我来说也不太好拿捏,我并不算规律写文的作者,
比较属于会在累积想法与情绪后,在几天内冲字数的类型。
写文并不规律的明显副作用就是作息的严重影响,
基本上笔名会取午夜蓝是真的在午夜时分我比较有写作的干劲──
但我隔天要上班呀XD
为了维持长期创作的健康身体,其实这几年有渐渐尝试改成每一段时间
写固定字数的方式,但成效不算好~
维持心态:
这是真正困难的部分。
很常遇到的维持心态是在一般工作与写作兼职间频繁切换。
这真的是非常非常疲惫的部分,实际例子来说:我的一般工作是理工类的,
然后正在连载的轻小说系列最近是《那天,我绑架了一只萝莉》XD
从理工大量的数据与报告拉回神,来到绑萝系列中ㄌㄌ们左拥右抱又要拯救世界,
果然还是很困难呀。
有时都感觉到灵魂分裂,我至今都无法习惯,
但长期下来就要去习惯这种心境的频繁转换,
而且有时在两者工作间倒也能找到一些互相学习之处。
另一个是不破防的心之壁厚度。
就是面对市场销量、面对读者的反应、面对越来越增长的年龄、
面对就那样子的天花板……各种各样事情后还是要有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实讲讲这个有点无聊,我也感觉大家不会有什么兴趣,
不过我最近“真正破防”的事情倒是有一件,那就是《葬送的芙莉莲》的动画。
当我看到这部当初看的漫画改编成动画神作后──
我也意识到我的故事一辈子或许就只能维持在小说媒介上了,
虽然总会希望不会如此,但多少有些感慨吧。
不过想归想,基本上轻小说作者是内建自嗨属性的。
而实际销量也让《那天,我绑架了一只萝莉》系列能继续往后出,
这也成为了我继续创作下去的一些实质精神支柱。
至于长篇连载轻小说在两三年后进入故事最后大段,
设定与角色间互相纠缠让我最近异常焦躁──
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写到这边已经破两千字就不多聊了。
*
最后回到这个问题本身的话:
在台湾画漫画、小说可以养活自己吗?
养不活是明白著知道的,运气让我苟活成功,然后就是继续找方式持续调整。
诸如保持兼职不断掉经济来源、调整作品风格试着让它能收到更大的市场……
能再创作多久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个就给市场和读者们决定。
不过现在倒是有个持续下去的创作动力,
只要写越多集,就能看见奶昔老师画出更多笔下的香香ㄌ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