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了,你还没玩的游戏是不是在游戏库里越堆越多?
作者 Dindo Lin | 发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8 日 12:00
https://imgur.com/XKBiFCC
2025 才刚开始没多久,各大平台已经出现超过 700 款游戏上架,根据数位游戏发行平
台 Steam 的统计,在 2024 年度便释出了近 19,000 款新作品,平均一天就有 52 款新
游戏亮相,而 2024 年还被部分媒体认为是大作相对较少的“轻量年份”。
在任天堂宣告新一代 Switch 2 主机即将推出,且〈侠盗猎车手〉、〈魔物猎人〉、〈巫
师〉、〈文明帝国〉等游戏续作都将陆续上市的情况下,许多人玩家都会一边说著“时间
有限但选择太多了”,一边把游戏塞进自己的线上游戏库中。在小时候,许多人都觉得游
戏的丰富度是件好事,但长大后为什么有些人的游戏库成为一种负担不起的压力?
2024 年上架 1.9 万款游戏
如前所述,2024 年 Steam 上架的游戏数量飙破 19,000 款。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想要“
全盘接收”去年的新作,理论上每天得尝试超过 50 款游戏,才能在年底前把所有作品都
至少开启一次,更不用提深度体验、破关、拿到全成就。且所谓的 19,000 款还只是谈
到 PC 的 Steam 上,如果包括 PlayStation、Xbox、任天堂,还有手机上的 App Store
、Google Play 上的手机游戏等,这数量难以全面统计出来──即使你口袋里的预算无上
限,也未必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所有佳作。
而这也是现今玩家经常面对的困扰:“选择疲劳”,由于有太多游戏、太多选择,但一款
游戏动就要 30 到 70 小时,如果是策略游戏玩上 100 到 200 小时的也大有人在,对某
些什么都想玩的人来说,游戏从一种休闲、成为一种难以完成的“任务”。
无法放下的经典:61% 时间贡献给老游戏
可能也是因为选择太多的缘故,在新游戏泛滥的同时,许多玩家依然花大量时间在旧作上
:根据产业分析机构 Newzoo 的报告,2023 年的玩家,有 61% 的游戏时间耗在发布超
过 6 年以上的作品──相较 2021 年成长了 15%。若以市场大饼来看,当年的新作其实
只能彼此竞争剩下的游玩时数,代表许多玩家群仍受少数“老而弥坚”的大作或经典名作
吸引,例如〈要塞英雄〉、〈PUBG〉、〈侠盗猎车手 5〉、〈文明帝国 6〉等游戏。
其中一个原因是游戏走向了服务化有关:现代技术的更新不再像早期游戏世代更迭那般巨
幅跃进,玩家也越来越重视长期经营与社群互动。以〈Roblox〉、〈要塞英雄〉、〈天
命 2 Destiny 2〉、〈漫威争锋〉为代表的更新制多人大型游戏,靠着定期版本更新、扩
充剧情与社群活动,成功将许多人的娱乐时间牢牢圈住──这种做法比较像是千禧年代流
行的网络游戏“遗产”、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现今的手机游戏,透过不断更新从成功的 IP
中获得营收、同时牢牢吸引现有玩家。
对于开发商来说,只要核心机制吸引人,“游戏买断”并不代表终点,他们能持续释出新
内容来延长游戏寿命,也因此在新游戏的“大爆炸”中依然维持极高的市场能见度──换
句话说,也能让玩家经年累月持续游玩。
https://imgur.com/mtl084G
▲ Steam 的线上玩家排行,仍有多款游戏推出已久。(Source:SteamDB)
堆积如山的待玩清单
玩家之所以会有游戏过剩问题,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玩家普遍都有一种“我什么都要玩
到的心态”,不仅希望玩到新游戏,也会回头找或是还没玩过的旧作;同时玩家社群流行
“全成就”、“白金奖杯”这种追求什么都玩到的玩法,所以才会导致“待玩清单”越拉
越长的问题,玩家普遍都有种“我买了就能玩”的幻想,但真正能用力玩到的游戏往往只
是冰山一角。
还有甚者,订阅服务如 Xbox Game Pass、PlayStation Plus 以及 PC 端的各式会员制方
案陆续出现,让游戏变得随手可得。某些人因为月缴或年缴付费而“感到划算”,继续把
大把作品加入自己的“收藏库”,最终却无法真正沉下心体验。于是,越买越多、越囤越
多,也越来越茫然:该从哪款开始玩?什么时候才有时间把以前买的游戏都补齐?
相比于 Netflix、Disney+ 这类影音串流来说,游戏的订阅模式看似划算,但其实以能够
体验的作品数来说远不如影音串流划算,一部电影约为两到三小时、一集影集差不多一个
小时以内,而一款游戏动辄就需要 30 到 60 小时的游戏时间,一百到两百小时才能玩到
一个段落的游戏更比比皆是,一款游戏的游玩时间足够你看 30 部电影──也就是因为游
戏消耗的时间长,才会造成容易囤积没玩完的问题。
专栏作家的自嘲引发共鸣
笔者认识许多游戏玩家、同时也有在各大游戏媒体任职的游戏编辑,Steam 特卖在几年前
曾在笔者的游戏朋友圈内疯狂过一段时间,只要看到特卖,就能看到不同的朋友晒出自己
游戏库、或者是在年底结算的时候分享自己的游戏库购买心得。许多人可能都想着要把游
戏好好补完,但不同的人对游戏的喜好有庞大的差异,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呀,这次
我不该买了”,但却又在下次的特卖时宣示“对不起我要剁手了”。
除了游戏是工作需求的人以外,会想买齐最新 3A 大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除非是一开始
说好就能一起玩的──例如 2 月底要出的、让 UBISoft 吓到把〈刺客教条:暗影者〉往
后延的〈魔物猎人:荒野〉,或是在群组中偶然讨论什么样的新游戏值得期待,有那种兴
致勃勃说要连线大玩特玩但两个星期就大家悄悄放弃了,也有那种一玩就是数个月,其他
游戏都抛在脑后的状况。一旦沉迷于某一款游戏内,就会发现游戏库内堆著、还没玩过的
游戏列表又越来越多了。
The Gamer 的著名专栏作家 Mike Drucker 就自我喊话,说自己 2025 年要“一款新游戏
都不买”,目标是把库存游戏好好补完。但他的文章中不断出现各种“自我宽容”的特例
与破戒理由,这种自我挖苦的写法折射出当代玩家的真实矛盾:游戏真的太多了,多到根
本不可能玩完。一方面明知自己堆的清单很多,必须控制开销;另一方面又抵挡不住新作
、外传、重制版或 DLC 的诱惑,随时都能帮自己找无限种借口。这种情况下,购买游戏
就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消费行为:既想省钱又想跟上潮流,于是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
尴尬位置。
https://youtu.be/EL9PZWhRIVU?si=
▲ Lice 是少数在持续推荐 Steam 特卖游戏的 YouTuber,
“云游戏”成为新的显学
现今的玩家需要有一个彻底认知:“没人能玩完所有的游戏、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 3A 游
戏也不可能”,因为游戏上市的数量远超过你来得及购买的速度。比较务实的做法,就是
找出你想玩的游戏类型,然后专注在这些类型上──例如有些人喜欢策略类型,就会买一
堆〈模拟城市〉类的游戏,也有人喜欢射击游戏,就会买光〈战地风云〉、〈决胜时刻〉
系列的游戏;最近几年因为〈艾尔登法环〉的热潮,也让魂系游戏收获了一群新的粉丝─
─只是没玩完的人远远多余全破的人。
如果仍想掌握整体脉动,却又不愿沉重地花数十小时啃完一款深度大作,也可以利用直播
平台或 YouTube 等媒介“间接参与”,许多人会分享游戏心得或过程在网络上,这种称
为“云游戏”的行为,也成为没时间(或没办法玩下去)玩家参与游戏的另一种方式。这
些年,Twitch 与 YouTube 上的游戏实况百花齐放,也成为新人或老手寻找“次要体验”
的绝佳窗口,在时间有限的状态下,透过他人带领快速浏览游戏亮点,不但省时,也保有
与潮流接轨的感觉。
“你玩过这款游戏吗?”“我昨天云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玩家对“踩雷”的惧怕成为独立游戏的门槛
游戏产业至今发展非常成熟、同时也非常地“红海”,没人能准确说出全球现在有多少间
游戏公司,只能透过像 NewZoo 这类型的公司,统计全球玩家有 34 亿人(核心玩家约
为 3.4 亿人),这些人积极地参与游戏、且会为了游戏稳定地进行消费。伴随着游戏规
模越来越大、开发成本越来越昂贵,还有各家企业对游戏产业的大量投资,导致全球各种
题材、规模与型态的游戏集中爆发。可是一窝蜂式拥挤市场,也导致游戏的竞争门槛跟着
提升。
过往你只需要开发游戏、上架即可,但现在可不同,新创的工作室必须要想方设法在社群
上创造声量、在 Discord 上开一个跟玩家对谈的频道,游戏公司现在经营起来需要像个
YouTuber,面对面地与玩家沟通、才能凝聚出有效的社群力,让这些玩家为你拉来更多的
玩家,才有办法在初期创造出稳定收益。但这样的做法另一面来看,就是我们不能得罪这
些财神爷,他们随时可能因为一些不满意的小事而离你远去。
你可能知道很多独立开发商的作品、并庆幸自己能赶上这些作品诞生的瞬间,但事实上是
更多的新作没人知道他出现了,即便他可能是一款优秀的作品,但再怎样都比不上知名旧
作的续作、知名工作室的开发团队,即便玩家已经有了像〈暗黑破坏神 4〉这种惨痛的教
训,但那些新的独立开发商再怎样努力追赶,可能都比不上这些传统大厂的一声响屁。
https://imgur.com/ytXRMC9
▲ 〈原神〉就借由在官方 Discord 兑换码吸引玩家加入。
面临“超额需求”的玩家何去何从?
根据大部分的分析结果指出,整个游戏产业面临过去两年的沉潜后,会从 2025 年开始持
续上升的态势,但这不代表玩家的时间与关注度能够跟着扩张。即便不谈到现实生活中的
社交、家庭、工作等需求,包含像是 TikTok、影音串流等服务都在瓜分全球玩家的游戏
时间。
很明显地,全球的游戏市场正面临超额需求期,而超额需求并非全部坏事,它代表开发工
具与发行管道的门槛降低,任何有创意的团队都能尝试实现理想,诞生更多多元的新玩法
。然而,在如此丰饶的年代,玩家与厂商都得学会“踩煞车”,不再以全面涉略做为目标
,而是找寻自己真正想要品尝的乐趣,或者专心打造能在漫长岁月中屹立不摇的作品。
玩家一方面是幸运的,我们身处在一个只要想玩、只要有点钱,我们就能享受到游戏乐趣
的年代──当然像手机版〈天堂〉那种 Pay to Win,付钱就是老大的游戏来看,我们可
能没办法投入如此多的金额,但正是因为游戏产业的超额需求,不同玩家才能在不同的游
戏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首图来源:Unsplash)
新闻出处:科技新报
https://reurl.cc/EgyLOm
作者: tamynumber1 (Bob) 2025-01-31 14:53:00
我都买游戏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玩(ry
作者:
Fezico (尬广跟上)
2025-01-31 14:53:00我不是都买了,为啥还要玩??
作者:
fff417 (天璇)
2025-01-31 14:55:00应该没多少人会把这当作是问题
作者:
efun77000 (efun77000)
2025-01-31 14:57:00完全没问题,买就对了
作者:
fan17173 (要命的小方)
2025-01-31 14:57:00有越堆越少的吗
作者: q559az 2025-01-31 14:58:00
是又怎样
作者:
st2k8 (K街)
2025-01-31 15:07:00虽然认真的开发一定会希望游戏真的有被玩,但也比被白嫖好太多了
作者:
Rothax (Rothax)
2025-01-31 15:08:00你是来找我吵架的吗?
作者:
vsepr55 (vsepr55)
2025-01-31 15:10:00免费游戏满地爬,还有人买不错了==
作者: Articletimo 2025-01-31 15:13:00
没有 这几天我在翻游戏玩了 世纪帝国四还是不错玩的
作者:
s81048112 (**********已加密)
2025-01-31 15:18:00游戏不就是买来放著的?
作者:
mp2267 (风笔)
2025-01-31 15:19:00买游戏是为了支持喜欢的公司
作者:
iamnotgm (ä¼½è—之黑)
2025-01-31 15:21:00是又怎样.jpg
作者:
duece0927 (å¥¶ç¶ åŠç³–少冰)
2025-01-31 15:21:00我还是会继续(买)下去.jpg
作者: fk3338 2025-01-31 15:24:00
什么游戏 比一些还刺激游戏
作者: NexusPrime (PolyDimension) 2025-01-31 15:51:00
我好几个游戏时数0
作者:
dora314 (BlacK)
2025-01-31 16:08:00买了就要玩是哪个时代的思维
作者:
brmelon (清水西瓜)
2025-01-31 16:24:00没玩完就不能买新的 那会好几年不能买游戏很不方便
作者: sustto (sustto) 2025-01-31 16:42:00
甘宁辟室
作者:
wulouise (在线上!=在电脑前)
2025-01-31 18:40:00这跟牛顿第一定律一样不可能变少啊..